【来源:保监会网站】
围绕经济是否过热,现在各界已经吵翻天了,两方观点泾渭分明。金融机构,尤其是国外的投资银行认为经济已经过热,政府部门则相对保守,认为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这一争论已引起决策层的关注。
为此,国家发改委于6月末7月初先后派出多个调查组赴各地实地考察。其中,发改委主任马凯带队去了山东省,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去了河北,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张东生去了山西和内蒙古。马凯在山东调研期间,先后到青岛、威海、烟台、潍坊、济南等地,了解经济运行和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情况,同时还主持召开了辽宁、河北、江苏和山东四省经济形势座谈会。马凯在调研和主持座谈会时只是说:“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对当前经济是否继2004年之后再次过热却没给出明确结论。虽然至今发改委就经济形势没下定论,但其他各方观点早已旗帜鲜明地亮了出来。
金融机构大多认为经济已经过热。如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认为:当下宏观经济已经过热,但过热程度不高。他说,所谓经济过热或走向过热,是指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在内的总需求的增长超过或正在超过现有资源和供给能力的增长。从目前的投资和信贷状况看,总需求呈继续扩张态势。摩根斯坦利全球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则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出现了两年来的第二次过热,中国需要实施更加严格的紧缩政策。如迟迟不采取更加严厉的宏观调控,并继续倚重投资和出口而忽略了推动个人消费,那么拖的时间越长,出现可怕的硬着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也表示:“中国经济已明显过热。”
官方的声音与此不同。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原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日前表示:“衡量经济过热与否,主要应该看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要看主流、要看全局。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我认为总体是好的。”曹玉书说,如果经济过热了,经济效益应大幅度下滑,可目前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正在提高,今年前五个月工业企业利润率增长率比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影响经济运行的煤、电、油、运四个约束因素也正在得到缓解。截至5月份,我国供应电厂的煤炭库存量可供电厂18天使用,而10天以上就算正常。除了云南、广东等少数省份仍存在春夏用电高峰时期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外,其他省份的供电情况都得到了有效缓解。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也开始出现下降。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对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跟第一季度大致相同,经济没有大的问题,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可以接受。到7月4日,发改委的各个调查组都已返回北京。可以预计,在随后几周,有关部门对我国经济走势将会有一个科学正确的描述,而各种针对经济积弊的宏观调控措施,也将一一浮出水面。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