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终于要给饱受争议的重大疾病险一个说法了。保监会“重疾险”定义办公室日前传出消息,将从统一疾病定义、划定必保疾病、理清疾病亚型、放宽诊疗限制四方面对“重疾险”做出规范;有消息称,新的重疾险产品有望在年底面世。 新重疾险产品能否给投保人提供满意的保障?购买旧重疾险的客户的权益又将怎样维护呢?
消费者疑惑 重疾险买新不买旧?
刚刚投保了重疾险不到1周的崔小姐,在听到重疾险将出新产品后,心里很不安,觉得新的重疾险产品比旧的更加规范,遂致电本报询问是否应该把还在犹豫期的重疾险退掉,等待买新的产品。事实上,在重疾险新旧交替之际,与崔小姐有同样担心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中央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大学保险专家郝演苏认为,“对于保障类的保险产品应尽早安排,最好不要等。买保险就像消费其他产品一样,总会有新的产品面世,不能因为现在的产品存在某些缺点就拒绝消费。”即便重疾险没有统一行业标准,各家公司也在不断推出新的产品,而新的重疾险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也就是说未来的风险是不确定的,所以消费者没有必要为了等新产品而耽误了现在的消费。
泰康寿险公司一位资深代理人也表示,如果消费者担心现在重疾险可能发生变化,可以把养老保险计划与健康险结合起来购买。以重疾险作为养老保险的附加险,可以降低重疾险将来发生变化带来的风险。
重疾险生变 对保险公司产品开发影响不大
据了解,新重疾险将从四个方面发生变化:保监会将制定一个疾病定义库,以后癌症、重大器官移植、急性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都将有统一的定义;保监会将对疾病的哪些亚型可赔、哪些亚型不可赔做出明确规定;保监会计划将包括癌症、重大器官移植、冠状动脉、急性心肌梗塞等数种疾病列为“核心疾病”,凡是叫“重疾险”的险种,至少要保这些疾病;保监会还将放宽“重疾险”的诊疗限制,使其更加人性化,但诊疗限制将被“放宽”而不是“取消”,投保人签保险合同时仍然需要看清楚条款。
中国人寿产品开发部负责人告诉记者,保监会统一重疾险的定义以及保障范围,对保险公司开发新的重疾险产品影响不大,只是消费者对重疾险理解起来更容易了。
今后重疾险纠纷处理 法院如何判还很难说
邦信阳律师事务所律师牟子健表示,在他接触到的保险案件中,重大疾病险方面的理赔纠纷最多,也是判案最有争议的。他认为,保监会出手规范重疾险市场是好事,但新的重疾险产品在遭遇诉讼时是否更容易解决还很难说。因为,保监会出台的统一标准只是代表一个部门的意见,而法院判案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如果当事人双方对条款有争议,法院首先要根据“文意”的解释,即查看汉语大词典或者大英百科全书来确定条款的意思,保监会制定的定义只能作为法院判案的一个参考。
“保监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保监会起的只是行业指导作用,最终还不能把理赔纠纷量化解决,在法院判案时能否得到各方当事人的满意还存在悬念。”另外,他建议,保监会在准备重疾险统一标准工作时,也应把律师的意见考虑进去。
记者观察
重疾险何时摆脱“鸡肋”窘境?
近日来,重大疾病险不断遭到非议,很多消费者感觉重大疾病险就像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原因无非在于重疾险投保容易、理赔难,保险公司设置了重重“关卡”使消费者很难得到赔偿。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各家保险公司对于重疾险的定义和保障范围五花八门,消费者购买时常常被搞得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一方面我们确实有这个保障的需求;可是另一方面,虽然有20-30种大病被列入了重疾险条款,可是每一种病都有很多不保的情况,即使买了保险,消费者要承担的风险还是很大。保险公司愿意赔的“重大疾病”和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重大疾病风险”并不是一回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重疾险理赔引发的纠纷也是保险官司中最多的,“友邦重疾险风波”便是消费者与保险公司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一位律师介绍说,一旦发生重疾险纠纷,法院的判决也很不一致。即便是同一案件,有的法院会判消费者赢,有的法院则会判保险公司赢。倒不是因为法院故意偏向哪一方,而是因为目前关于重疾险的规定涉及到医学、保险等多个领域的专业术语的解释,法院也很难找到一个平衡双方利益的标准。
那么,定义、保险责任的统一是否意味着重疾险将摆脱目前的“鸡肋”窘境呢?也不尽然。虽然将来在选择保险公司的重疾险产品时,消费者会相对容易一点,但理赔时关于各种疾病的发展到何程度的种种解释并非普通消费者所能弄明白的,那么,理赔时出现纠纷还是再所难免;另外,保险公司毕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组织,其在开发新的重疾险产品时,早已把费率与赔付率算计得非常精细:消费者要么付出高额的保费,获得比较充分的保障,要么就付出低廉的保费,得到同样廉价的赔付和服务。
重疾险面临的另一个重大问题还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对于重大疾病的解释也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保险合同一签,就是十几年、二十几年不变,陈旧的保险合同如何与科学的新发展实现完美对接是摆在重疾险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虽然重疾险有着种种的不完美,但消费者也没必要“因噎废食”。因为人生长途中,我们还是需要有份重疾险来护航。只是,消费者不应再对重疾险的期望过高。
商报记者 张培娟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