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商业地产面临的危机正在被国外投资机构看成是收购的机会,除凯德置地、摩根士丹利、美林、高盛集团等机构在国内巨资收购商用物业外,最近又一美国投资机构登陆中国。
    代理进入此机构并没有透露具体的身份,而是委托北京东方赛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对物业进行前期的调研,选择符合标准的物业收购。
    按照北京东方赛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公布的信息来看,其收购物业的标准是商业地产项目、写字楼、酒店或城市综合体;单个项目市值1亿美元及以上;物业所在地为省会城市及类似青岛、大连等中型城市;收购项目需要产权清晰,产权商铺项目不在收购范围内。
    据北京东方赛睿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明介绍,此机构欲斥资100亿美元收购国内的商用物业项目,收购将在1~2年内完成,收购完成后将把这些物业打包拿到美国上市。虽然陈建明不愿透露此公司背景与身份,但他说这是一家可与凯德置地相比的投资机构。
    受此机构委托,东方赛睿顾问目前已与北京、太原和沈阳的商用物业项目进行了接洽,其中太原和沈阳的项目已经进入价格谈判阶段。太原某商业地产的收购价格目前定位在13亿元人民币。
    此前,东方赛睿顾问与欧美知名商业地产投资机构、发展商——美国罗斯福基金、加拿大555集团、西蒙地产集团、西田控股、GGP、托曼公司、Urban、Macerich等建立了密切联系。
    “这些机构很谨慎,他们希望委托中方为其选择良性物业而不是自己先期选择。”陈建明解释。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国内商业地产处于起步阶段,对外资投资机构来讲,选择是很困难的事情,希望通过熟悉市场的中方顾问机构提供信息筛选方面的帮助。另一方面,国内绝大多数开发商面临资金压力,属于国外机购进入国内市场的黄金阶段,这个阶段是最好的收购周期,价格方面比较有利。
    “其实,对商业地产有足够认识的开发商是不愿意进行出售的。由于国内开发商对商业地产不了解,受困于传统的操作理念和方式,往往走不出资金困境。”陈建明说。
    概念还是趋势?但对于巨额资金的进入,业内人士表达了不同的看法。“我不太相信这种事情。”东亚银行北京分行副行长褚晓路说。
    “这里面概念的成分比较多,100亿美元绝对不是一个小数。”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心主任孙飞说,“此公司最终的启动资金不过几千万美元,后期运作还是要找私募基金、地产基金和金融机构协助。我们运作这些事情,很清楚投资机构的运作模式。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有机会和诱惑,但他们也很谨慎。”“我所了解的基金公司和投资机构,比如加拿大555集团、西蒙集团都没有这么大的规模,并且他们对投入国内商业物业也很谨慎。”诺丁山商业管理集团执行董事张天翔说。
    戴德梁行商铺部高级助理董事张家鹏却认为,100亿美元进入到国内市场完全有可能,并不是一个意外。他认为,之所以有可能的原因主要是从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来看,中国和印度的房地产业增长最快,最近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也有复苏迹象,但很多国外机构还是看好中国市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大量的开发阶段,而开发商又面临资金方面的压力,此时收购物业是他们的黄金时期,未来获得的回报会更高。
    “高盛和摩根在国内的投资也接近了这个数目,最近摩根联合瑞安也在收购一些物业,如烂尾楼。实际上最近我们也在帮助一家国外投资机构在天津收购约1亿美元的商用项目。国外资金在国内收购物业的趋势很强。”张家鹏说。
    对于如此巨额的投资,陈建明说,“欧美财团的资金量是非常大的,资金能否全部进入国内市场,还要看国内市场的政策及物业的质量。也许最后只能投资20亿美元左右。”“实际上,符合外资进行投资的良性物业在国内非常少,有不少是产权式商铺,而且有一部分物业本身就是外资背景,并且有些好的物业比如义乌小商品城(行情,论坛)本身并不受资金链影响,在外资收购的价格较低的情况下,双方很难达成协议。但国外机构也很踊跃,我在美国考察的时候,就有一家美国机构对刚刚运营一年的深圳万象城表示了关注,希望以收购或股权合作的
方式进行合作。”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说,“但从现在的情况看,此家机构并没有表明真实的身份,其资金来源也不清楚,还需继续观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