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阎凤桥
一些媒体有如下的断言:香港高校的强悍出击,瓦解了中国近30年的高考路线图,将北大、清华抛到一个边缘化的尴尬角色。这种说法过于夸张。我不愿在此花费太多笔墨与之辩驳,只是选择几个方面略做回应。
任何一所世界水平的大学都不能脱离自己所处的国家和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大学对于世界的贡献首先体现在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我们在承认大学之间具有可比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它们具有不可比的一面。
立足于内地的北大和清华与立足于香港的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具有不同的办学条件、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不论内地的大学或香港的大学,如果每一所大学都能够认真地应对外部竞争的话,是不会被彻底边缘化的,而可能会在环境条件的约束之下,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努力办出特色来。
从目前的情况看,香港的大学在内地招生主要是面向大陆少数优秀高中毕业生,采取优惠的资助政策,吸引他们去香港读书,虽然报名者数以万计,但是实际被录取者只有几百人,香港在内地的招生规模是不可能无限扩大的,而且今后的招生策略还有可能发生变化,况且招生只是衡量大学办学水平很小的一个方面,不能据此断言北大、清华将被边缘化,这种说法过于简单,容易产生误导。
从另外一个方面看,作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香港,大学毕业生如果能够在国际投资银行等大型企业就业,当然说明培养的人才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但是这不能作为比较香港的大学与大陆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依据。大陆仍然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之中,大学要服务于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这个社会转变,一些北大和清华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愿意到农村工作,只拿很少的薪水,努力改变这些落后地区的面貌,我们应该对此予以鼓励和支持,而不能说北大和清华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如香港的大学。
毕业生就业难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如果说这个问题与大学培养方式没有任何关系,是不公正的,但是如果完全将此归于某一所大学的责任也有失公允。有以下几个理由: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香港和大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其次,香港已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学生的就业选择是在城市中进行的,而大陆的城市只能接纳有限的大学毕业生,这是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第三,1999年大学扩招政策是政府的主观意志,而不是大学对于社会需求的主动反应,这里有政府的责任。有人可能要问,近年来有些高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招生,造成办学质量下滑,这是自由竞争的结果,而不是政府管制的结果。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与有序和规范的竞争机制尚没有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一个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大学的行为不会是短期的,它会根据市场信号调整自己的行为,相反,在一个政策多变和政府过分干预大学的政策环境中,大学就会产生短期投机行为。目前出现的问题就属于后一种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上面的观点并不是为内地大学进行辩护,也不否认内地大学与香港的大学相比,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需要改进和完善。
概括起来讲,且不论目前香港的大学对于内地考生采取的录取策略得当与否,就其效果看,尚形不成对于北大、清华等内地名校的巨大冲击,我们要对这种格局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考生及家长不要被某些新闻报道所误导,影响对于合适大学的选择。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