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前4个月,能源一号网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已达90亿元
本报记者 许金晶 傅桦 发自北京
2000年对于中石油来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年头。
在这年的4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石油”)重组后成立的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先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 也正是在这一年,互联网经济的第一次热潮正席卷中国,国内、国际大多数跨国公司都纷纷建立自己的网站或与其他公司合作建立网站,其中不乏刚刚从低油价中苏醒的大石油公司。
对中国石油来说,经历重组上市等大规模产业调整之后,其全球化的发展压力已经近在咫尺,而随着市场化转型步调的加快和互联网的兴起,搭建相关的电子商务平台自然提上议事日程。而在2000年5月,国内另一石油巨头中石化率先开通了中国石化电子商务网站。
2000年8月,中石油在香港宣布与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等公司共同建立电子商务网站;2001年7月6日,中石油持股44%、中国石油持股26%、和记黄埔持股26%,一期注资933万美元的能源一号网正式开通,当天的交易额就达到1.3亿元。
5年之后,中国石油在电子商务建设上的进展可以用以下数字加以概括:2006年前4个月,能源一号网的电子商务部交易量累计已达90亿元,占全年考核指标的50%,电子商务在中国石油物资采购中的比例已经由2002年的23.58%提高到了34%。
“按照这一发展速度,今年实现200亿元的交易量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中石油电子商务部总经理李斌对《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说。
采购统一管理改革的一部分
在上马电子商务之前,中国石油原有的物资供应系统是计划经济和卖方市场背景下的地方性业务单元,而采购管理则是条块分割的分散型管理,管理的空间很大。例如,设备、零部件的采购归在资产、机动部门,物资采购业务归在物资供应部门,工程项目采购业务归在工程、基建部门,进口物资采购业务则归在引进办、外贸公司和外事办等部门,涉及和负责采购的部门在10个以上。
“此外,当时中国石油的采购和物流两项业务是合二为一的,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李斌说。
在能源一号网开通之前,中石油已经陆续完成了投资、财务和销售集中统一管理改革,中石油的管理层当时的意图是:从供应链的两端,即采购和销售入手,利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借助电子商务开始物资采购业务集中统一管理的改革。
为此,中石油2001年8月在总部成立了电子商务部,统一归口物资采购和电子商务管理工作,负责制定公司的电子商务和物资采购发展规划,代表公司与供应商签订物资采购框架协议等工作。
与此同时,中石油的各个地区公司也纷纷根据总部的文件要求,成立电子商务部门,并合并物资采办部门和职能,做好电子商务工作。其中,辽河油田就在其物资管理中心成立了电子商务一科、电子商务二科、电子商务三科,突出了电子商务管理职能;而抚顺石化则将物资管理中心和电子商务处的职能合并,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物资管理中心主任也是电子商务处主任,同时指定一位副主任专门负责电子商务工作。
发展目标:开放的石油石化行业交易平台
据介绍,能源一号网的收入主要源自两个部分:首先是会员费,目前普通会员有2500家左右,会员费是每年2500元,而采购会员已经达到500家,会员费是每年15000元;此外就是交易费,即在网上交易过程中能源一号网收取的佣金,交易费额按照国际标准的十分之一收取,按产品类别收取比例从0.2%到0.55%不等。
由于网上交易额的迅速攀升,能源一号网在2002年的总收入就达到4126万元,净利润达2021万元,从而在第一个完整业务年度就实现盈利,2003年的净利润进一步达到2589万元。由于盈利状况良好,原计划进行的587万美元的二期投资已经无须注入。
能源一号网的未来发展计划是建成一个开放、中立的石油石化行业交易平台,逐步向行业和社会开放,而不单单为中石油提供采购服务。
据了解,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中海油已经在2003年8月加入能源一号网,并按照采购会员的资格缴纳会员费,但中海油的加入主要目的是为了切入追踪中石油的采购信息,目前还没有利用能源一号网进行自身的采购工作。
李斌坦言,能源一号网的发展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石油的进一步改革,由于目前中国石油的采购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中石油和中国石油各自的采购业务之间、国内采购和国际采购之间,还有进一步整合的空间。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