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清
    近期,因上市股指期货而引发一轮期货公司增加注册资本资金、做大做强期货行业而提升抗风险能力的议论。支持者认为,目前我国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太低,而期货市场风险太大,所以要增资,只有增资才能做大做强,让期货公司成为大型现代化经营企业。 我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这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期货市场的风险问题一直是贯穿于我国期货市场产生和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只要上市新品种、要发展中国期货市场之时,这种论调就会以不同面目出现。“风险论”者不断变换手法,观点极其危言耸听。例如:当上市有色金属期货品种时,有官员称其将会导致国民经济紊乱;当上市农产品期货时,有人宣扬将出现粮食危机,粮价波动将影响千家万户,风险巨大;当上市股指期货时,有人则说,股指期货比商品期货风险更大,庄家利用杠杆效应投机失败,有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等。
    但实践证明,我国上市有色金属期货并未使经济紊乱,相反,有色金属价格和流通秩序实现了正常化;上市了粮食期货,我国粮食市场才真正发育起来。
    因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严重干扰了决策者思路,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风险论”者最大最根本的理论错误在于不了解期货市场基本功能。后者的功能之一就是将经济运行中的价格变动的风险进行分散化解,不让其积累,将大的波动化解为经常性的、小幅度的变动。价格变动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期货市场的职能又是管理风险的。因此,将期货市场与风险连在一起的观点,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
    从实践看,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有了期货市场后,其经济运行中日常性的分散化解风险的能力大大强化,金融市场弹性得以提高。如1929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之后就没有再现类似的重大金融危机。1987年的股灾也正因有了股指期货才得以化解,没有酿成1929年的大危机。
    期货市场主要靠保证金制度、每日清算制度、强制平仓等系列制度来管理风险,这些制度将每天的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散和管理,使其无法积聚,期货市场的正常运行使得其每时每刻都具有分散化解、不断弱化价格波动风险的功能。无论是交易所还是期货公司,期货经营机构靠的是这一系列风险管理的制度来维系每日运营。理论上讲,期货经营机构的注册资本金是没有用途的,只是在出现极端情况,例如个别经营机构出现大面积穿仓才涉及到注册资本金的使用。从实证分析角度讲,一天或几天之内价格同方向剧烈变动的行情非常少,不是事物运行常态。从我国期货市场实践看,即便像铜价等变动是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我国期货公司代理铜的交易也没有一家出现问题,因此,期货公司管理风险主要靠制度,而不是靠资本金。
    我国的期货公司的注册资本金管理体制极不合理。其最低注册资本金为3000万元人民币,与国际上期货市场最发达的美国相比要高得多。后者最低注册资本金仅要求25万美元,我国差不多是其15倍。按照现有体制要求,这些注册资本金必须存放在专用帐户,不能使用。这就抹煞了资本金本性,只能放在帐上,用于所谓的抵御风险。以3000万人民币计算,按照平均利润率,每家公司每年就损失300多万元。这也是我国期货经纪业10年不能成长的原因之一。客观实践告诉我们,国内所有期货公司2000年以来几乎没有动用过注册资本金,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那么,为什么许多期货公司还要增资呢?是不是注册资本金大了,就一定能够做大做强呢?客观实践似乎得不出这样的结论。按照交易量排名,近5年来前几十名的公司大部分都是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的公司,似乎注册资本大和做大做强没有必然联系。再者,期货公司增加那么多资本金有何用途呢?是不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呢?
    经济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资本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短缺的就是资本,我们要珍惜这些资源,不要再主观臆想一些莫须有的问题,出台一些政策,让期货公司无谓增资,浪费社会资本。至于做大作强,根源在于管理体制,我们应该彻底反思为什么一个行业做了10年还是原地踏步,究竟体制出了什么问题?
    我认为,只有进行市场化体制改革,我国期货经纪业才能走出困境,向股东圈钱没有任何用途,不仅无助于行业做大做强,反而会造成社会资本的极大浪费。(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