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章正义发自深圳
“最近观澜街道下面一部门又在招人,我正考虑要不要去试试。”小杨两年前本科毕业后曾在一家公司上班,后来就一直着迷于去政府机关工作。
其实今年2月份,他曾进入深圳市政府一直属机关工作,负责网站建设。 虽然没有编制,薪水不到正式公务员的一半,但他始终相信:进去了就会有机会。
不过,他的梦想瞬间破灭,一个月后他便被清退。“领导说局属几个中心将成为此次改革的重点,清退也是没办法的事。”小杨昨天告诉记者,像他一样被清退的临聘人员还有很多。
小杨的领导所说的改革,是深圳于日前正式启动的全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这项改革被深圳市政府视作今年政府改革重大突破口,早在半年前便开始动作。
100多亿事业经费重负
7月7日,深圳市委、市政府正式为推动这一改革进行全市动员。
《深圳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深圳市事业单位改革人员分流安置配套政策方案》、《深圳市事业单位转企社会保险有关问题的实施办法》、《深圳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转企事业单位划转工作实施方案》等俗称“1+4”的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正式推出。这意味着继行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之后,一项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改革在深圳全面启动。
“这是深圳市第一次对事业单位动的一次大型外科手术。”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评价说,近年来各地虽都在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尝试,但均停留在单一领域或局部试点阶段。深圳此次改革范围较大,需要转企的单位就达到100多家,如果改革成功,这将对全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深圳市政府也明确表示,将用2到3年的时间,为全国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探索经验。
有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个,有工作人员2900多万人,国有资产近3000亿元。深圳全市事业单位共有1900多家。深圳市副市长张思平在一次国资国企会议上透露,通过去年对深圳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清产核资,深圳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约900亿元,剔除负债后的净资产也有700多亿元。
张思平透露,深圳市属事业单位中,有四分之一从事经营开发和中介服务。这类事业单位利用目前事业单位性质上“非政非企”,又“亦政亦企”的模糊空间,既可规避政府部门所受的行政约束,又不需面对企业所承受的市场压力,却同时利用和享受行政部门与企业两者拥有的权力和利益,严重扰乱了市场公平竞争的规则,有些还成为政府部门的“小金库”。
“2004年深圳市事业单位管理和养人的费用高达100多亿元,在这100多亿元中本应主要投入在科教文卫上,但实际上70%以上都用在了人头费上,仅有30%经费在养事。”在此前一次向深圳市人大的汇报会上,深圳市政府一官员明显感受到此次改革的紧迫性和将面临的压力。
可能面临的阻力
通过一年多的摸底,事业单位将被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益类三大类。其中,监督管理类将被收归行政序列,公益类保留事业单位属性,而经营服务类将被推向市场转为企业。
全市518家市属事业单位中,将有27家单位被撤销,包括在编人员130名。其中有6家可以整建制并入其他单位,3家交回上级主管部门管理,都不涉及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真正需要解决的只有18家单位的80名在编人员。
“改革的阻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本身,员工不会轻易愿意失去‘铁饭碗’;二是这些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因为这或许将改掉他们曾赖以生存的‘小财政’。”虽然看好此次改革,乐正仍不免有些担忧。
根据《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拿到的一份某市直机关的内部改革纪实材料显示,截止到2003年,该局仅有编制1000多名,但干部职工人数却高达2600多人,人员的严重超编给分流安置造成巨大压力。
该内部材料这样写道,直属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企业实行事业化管理,分配不制度不合理,吃“大锅饭”,临时工工资平均都达到3000元以上。“而在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却贷款发放工资和奖金。”
“人员和机构膨胀一直是事业单位改革要啃的硬骨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管院院长查振祥表示。
据乐正透露,深圳市社科院将作为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被保留下来,并将获得更大的财政支持。“把那些能够在市场中生存的单位如中介服务、培训等机构推向市场,不仅有利于政府腾出资金加大对公共领域的投入,对这些单位而言也未必一件坏事,如一些专门的设计研究院,走出了‘吃皇粮’的时代,或许能在市场中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深圳市国资委系统一位负责转企接管工作的人士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也这样表示。“改革之后70%人头费被节省下来,但并不是说这些钱政府就收回到政府口袋里,而是将其投入到诸如教育、卫生等公共领域。”
“半步策略”蓝本
对此次改革,深圳市显然表现得十分谨慎。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深圳市在一年前便开始酝酿相关改革方案,去年10月改革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后,曾率团分赴山东、浙江、北京等地调研。先后为事业单位的分类定性召开100多场座谈会,并深入60多家事业单位摸底。之后,易稿16次的“1+4”改革方案及配套政策方尘埃落定。
而且,很多改革措施均延续了李鸿忠的“半步策略”。所谓“半步策略”,“就是改革要立足现实、循序渐进,不求一下子迈大步,实现大跨越,而要针对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一步一步地改,积小胜为大胜。”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曾这样定义。
根据方案,在原属深圳市几个政府部门的事业单位转企后,虽然将被划归国资管理系统,但将采取委托管理的方式进行过渡,深圳市国资委将与原事业单位就各自情况签订三年的委托管理合同,三年之后将视情况是否继续委托。
一般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也将获得3年的过渡期,在此期间,深圳市政府更是承诺了三个基本不变:原委托承担的业务过渡期内必须保留;原使用的办公用房继续使用或者按原来的租赁价格继续使用;原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三年内将逐年递减25%的方式获得财政补贴。
虽然在确定撤销的27家单位中,仅有80名员工需要安置。但加上此次改革中转企、整合或核减编制的事业单位,需要分流安置的人数应远不止于此。
为化解分流安置中可能面临的阻力,深圳市在相关安置配套政策中设定了“四层缓冲机制”,即符合提前退休的可提前退休;其他人员可通过选聘或竞聘方式到整合后的单位空缺职位安置;未通过前两种途径安置的,可在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岗位业务培训后,由人事部门拿出适当空缺职位定向招聘;仍未获得安置的人员将进入一年保护期,保护期间连续计算工龄,并发放基本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在保护期满仍未获得安置的人员,将被按规定辞退。
在社会保障上,撤销、整合事业单位已离退休人员待遇按有关部门规定核准核定,离退休待遇与基本养老金之间的差额部分由财政支付。而单位撤销、整合后的下岗人员,可直接到社保机构继续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费。因核减编制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的将继续由原单位管理,退休待遇按原经费渠道解决。
紧跟其后的“内科手术”
“在集中力量完成分类改革之后,事业单位改革的工作重点将及时转移到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创新上来。”张思平透露。
今年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以事定费、管办分离等,明年将全面展开。其主要思路是,推进管办分离、管养分离;创新政府财政投入和监督;进行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等。力争用2~3年的时间,初步实现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并为全国的改革提供经验。
据了解,深圳市已明确规定,今后事业单位的收支必须纳入财政监管范围,对履行职能中依法取得的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将探索公共服务供养模式的变革,将公共服务的三种供给方式“社会提供”、“政府购买”、“政府生产”配以不同的财政政策,以期建立起“以事定费”、“养事不养人”的公共服务供养模式。
查振祥表示,原有事业单位由于端着“铁饭碗”,很多人便丧失了做事的积极性,于是便拼命向上面要编制以吸纳新人;而有些主管部门为了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也不断设立下属事业单位。“这使得事业单位陷入了人员和机构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中,致使对相关改革无法推动。”
“深圳若能探索出‘以事定费、养事不养人’的运作机制,将对解决这种恶性循环起到积极作用。至少可以有效延缓这一机构膨胀的循环周期。”查振祥说。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