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13日电 今天出版的新京报刊载文章表示,2006年以来,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不高,价格水平处在调控目标之内,但结构性变化特点突出,部分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暴涨,特别是并未纳入CPI范围内的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较快,给居民心理预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依然将呈现出居民消费物价平稳而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价格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格局,年内通胀风险不大,但资产价格值得关注。
文章指出,目前的价格格局仍将延续。尽管有诸多因素可能拉动物价上涨,但在目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将有限。同时,价格的结构性特点也将继续保持,一些资源类产品在供需矛盾和资金追逐下,上涨速度与CPI拉大的趋势也很难改变。
文章称,从目前看,尽管国家出台了房地产调控措施,货币政策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土地价格上涨是大势所趋,资金宽松的基本面也没有大的改变。另外,考虑到地方政府与利益集团博弈形成的对宏观政策的对冲,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会得到一定程度抑制,但上涨趋势可能难以改变。
从总体上看,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国依然将呈现出居民消费物价平稳而资产价格不断攀升、价格结构性问题突出的格局。因此,研究分析目前中国的价格问题,不仅要关注CPI本身,更应关注其结构性变化,特别是应重点关注资产价格。
文章称,如果资产价格持续走高,就有可能形成泡沫。而泡沫的出现将扭曲市场价格体系,会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泡沫持续时间越长,资源误配的效率损失越大。同时,资产价格的异常上涨也会扰乱人们的价值观。许多企业将热衷于资本运营,或者放弃主业而转向不动产投资。长期持续下去,一方面国家、企业的竞争力受到极大的损害,自主创新的氛围将被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另一方面,贫富差距将进入急速扩大期,社会矛盾将凸显,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加困难。
文章指出,目前,应注意价格的结构性控制和调整,特别是要加强对生产和消费影响大、有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的控制和调整,重点应加强对石油、煤炭、电力、重点有色金属品种、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粮食、住房、教育收费、医药收费等消费产品和服务价格的引导和调控。资源价格改革应积极稳妥、逐步进行,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同时,要落实好资源价格改革的配套措施。
此外,有必要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目标。从目前看,由于资产价格是货币政策传导中联系实体经济的中介之一,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累积的泡沫最终要破裂,并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因此,有必要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目标。(胡少维)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