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雁争
    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不但给中国的煤炭巨头带来了商机,也让众多拥有技术的外国机构看到了机遇。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简称“壳牌”)和神华集团昨天宣布,双方将共同进行在宁夏自治区建设一座煤液化工厂的先期研究工作。 如果这项为期三年的研究进展顺利,那么这家预计需投资50亿至60亿美元的工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目前,世界上拥有煤转油技术的国家只有德国、日本、美国和南非。迄今为止,几乎所有拥有技术的外国公司都向中国抛出了橄榄枝。
    属于强强联合
    根据协议,该项目分别由壳牌旗下的天然气和电力开发有限公司和神华集团的宁夏煤业有限公司负责实施。
    拟议的宁夏壳牌神华工厂产量,将相当于每天7万桶石油,约等于我国石油需求的1%。目前我国的石油需求约每天700万桶。预计该工厂需要投资50亿至60亿美元。但壳牌表示,这只是初步估计,不应将之视为最终成本的指导水平。
    煤炭液化工厂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建设成本高昂。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文江认为,“凭借神华和壳牌的资金、技术以及人才优势,将有助于宁夏煤炭间接液化项目的成功。”
    神华集团曾宣布,几年内将通过煤变油产业,使集团从单一的矿业公司转型为生产电力、石油、化学产品及甲醇的综合性能源集团。
    壳牌拥有领先的煤炭液化技术,已向中国15个项目发放了技术有偿使用的许可证,其中一个许可归壳牌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的合资工厂所有。
    外国公司空前“热心”
    实际上,对我国煤变油产业如此“热心”的外国公司并不只有壳牌。
    南非沙索公司(NYSE:SSL)6月宣布,将和神华开展合作,旨在确定陕西省一个日产8万桶油的煤变油项目的可行性。此外,双方还为宁夏另外一个日产8万桶油的煤变油项目签署了协议。
    沙索公司发言人约翰·冯·里德表示,中国很适合发展煤炭液化业。宁夏和陕西的经济增长也将受益于该项目的刺激。
    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一份报告称,目前已有近30个煤炭液化项目进入详细规划或可行性研究阶段,预计产量相当于中国目前石油需求的10%。
    美国皮伯第能源公司执行副总裁理查德·怀丁认为:“中国政府迟早会批准一些项目。”为此,总部位于圣路易斯的皮伯第能源公司刚刚在北京设立办事处。
    就连一向和我国开展能源竞争的日本也“一反常态”。《日经新闻》报导,日本计划向中国等亚洲国家提供液化煤技术,旨在减少全球对原油的依赖。
    能源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但专家指出,即便外国公司表现出空前“热情”,我国的相关部门和公司依然要保持冷静,避免错误投资使我国的能源安全状况更加恶化。
    关于煤变油的成本,多数参与者说在40美元一桶以下,也有人说在25美元一桶以下,相对于目前70美元一桶,显然商机无限。
    “这都是胡说。”国际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能源问题专家牛犁告诉记者,这些机构甚至不能说清楚是什么时候的价格,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这种研究没有任何科学性。
    截至去年底,欧佩克的产油成本依然在6美元/桶之内,全球平均还不到15美元/桶。欧佩克代理秘书长巴尔金近日表示,欧佩克正在加紧生产。截至2010年,供应增长将满足甚至超过需求的增长。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指出,一旦中国大举上马煤变油,对其它石油进口国只有好处,没有风险。而中国却时刻面临着油价下跌,煤炭稀缺、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风险,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包括美国和日本不愿意在自己国家开展煤变油的根本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