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团来到四川芙蓉集团公司,笔者下到450米深的矿井,在阴冷的矿井里穿行7公里,亲历了矿井工人在井下作业的真实感受。
    上午11时,走进四川芙蓉集团公司杉木树矿井的南平硐井口,扑面而来的是阵阵冷风,在狭长的井下巷道里,到处是密密麻麻的各种管道……
    借着头顶上矿灯微弱的灯光,在黑暗中行走200多米后,坐上了矿工们每天上下班要乘坐的下井车。 所谓下井车,就是一根吊杆下面焊接的不足一尺见方的一块铁板,工友们说,乘坐下井车双手要紧握吊杆,头往右倾,以免受到意外伤害。
    坐上下井车像杂技演员荡秋千一样滑行15分钟,就来到了400多米深的井下。工友说,这儿还不是采煤工作面。继续步行400米后,又转乘单轨平巷机车,在轰隆隆的机车声和漆黑中过了30多分钟,再爬过一道陡峭的上坡巷道,终于到达采煤的一线工作面。工友说,我们已经在地下走了约7公里。
    踩着煤层一步步上行,巷道旁边的瓦斯抽放和检测公告牌清晰可见,上面显示着最新的瓦斯浓度数据。瓦斯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被称为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每天三个班组必须分别检测三次瓦斯浓度,矿井内有170多个各类传感器,所有数据立即传到矿部和芙蓉集团安全信息网,瓦斯一旦超标,立即切断电源。"陪同我们下井的杉木树矿井总经理王灿华说。此时,巷道右上方的一个瓦斯传感器显示,此刻进风口的瓦斯浓度为0.21%,瓦斯浓度安全标准为1%,此处瓦斯浓度完全符合安全生产所要求的标准。
    王灿华指着一个个插入煤层的管道说,"这是专门用来抽放瓦斯的,矿井严格实行先抽后采,同时采煤过程中24小时不间断抽放瓦斯,矿井每月抽放瓦斯量可达50万立方米。"
    近几年杉木树公司投入上亿元资金改造通风系统和瓦斯抽放监控系统,矿井抗灾防灾能力大增。
    33岁的综采队割煤司机张秋告诉我们:"开机作业时,一定要先检查瓦斯浓度系数是否超标,机器是否正常,割煤机周围是否有人,然后才能开始生产。每个人只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工作,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他边说边开始操作,只见两个巨大的旋转滚筒飞速转动,轰鸣声中,煤尘混合着水雾四处弥漫,生产出来的黑得发亮的煤炭顺着传送带源源不断传出。
    "这是目前全省最先进的全机械化综采设备,5月份我们工作面产煤8.39万吨,创造了全省最高记录。实行机械化作业,不仅增加了产量,而且也极大地提高了井下工人的安全系数。"综采队副队长杨洪大声说。
    走出矿井,回到地面已是下午2时许。"通风系统布置合理,瓦斯抽放监测管理严格,科技含量高,依靠科技进步不但创造产量,也有效预防了突发事故。"随行的全国"安全生产万里行"负责人杨江有评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