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8届国际抗癌症联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全球癌症状况将日益严重,今后20年新患者人数将由目前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1500万,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数也将由每年600万增至1000万。
    为应对上述严峻形势,报告呼吁各国制订反癌症的全国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并特别强调对癌症预防、早期检查和早期治疗的重要意义。报告说,各国如能充分利用全球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实施最佳手段对癌症进行预防和治疗,每年可挽救数百万,甚至近千万癌症患者的生命。全人类与癌症的斗争进入攻艰阶段。
    国人健康头号杀手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2003年我国城市居民恶性肿瘤致死率为94.71/10万,癌症成为第一位致死疾病,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农村居民恶性肿瘤患者病死率更高,为104.01/10万,居全部死亡疾病之首,其中死亡率最高的10种癌症分别是肝癌、胃癌、肺癌、食道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白血病、乳腺癌、鼻咽癌、宫颈癌、膀胱癌。
    由此可见,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恶性肿瘤死亡率均位居全部死亡疾病之首,故肿瘤仍是威胁国人生命的最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提示,我国不仅肿瘤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兼有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高发谱并存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第一个原因是人口的老年化。在50年以前,我国人均寿命为49岁左右,而现在为70多岁,已经非常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年龄的老龄化,出现老年性疾病自然也就增多了。第二个原因是工业化发展。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环境的污染等,癌症发病率增高。第三个原因是农村的城市化。现在好多农村都向城镇化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紧张,饮食结构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变,不健康的饮食增多,导致癌症发病率增高。第四个原因就是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主要是吸烟和不良饮食,这两个因素影响最大。
    据国家卫生部统计,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2003年统计的104家肿瘤医院中,门诊诊治的肿瘤患者共406万人次,住院35.2万人次,出院34.8万人次。国家卫生部所属非专科医疗机构全部出院的肿瘤患者(含死亡、好转、未愈、治愈)14.72万人,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2.8天。全国各级肿瘤医院全部住院床位总数26,685张,平均每所医院床位数243张。平均全年开放病床22,652张,床位使用率为83.5%。我国肿瘤患者就诊的主要场所为肿瘤专科医院。
    治疗药物种类众多
    我国现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药大约有200种,其中以各种癌症治疗为主要适应证的品种在100种左右。大部分的药学文献常按药物性质和来源将抗肿瘤药物分为以下九大类:烷化剂,如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抗代谢药,如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抗肿瘤抗生素;植物类抗肿瘤药(或称来自天然药物的抗肿瘤药);激素类;金属铂类;其它抗肿瘤药;辅助抗肿瘤类药;免疫调节剂(免疫增强剂类)。前7种的临床适应证较集中在抗肿瘤治疗上,后两种适应证较多,在治疗其它疾病中也广泛采用。
    2003年5月出版的《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第十九章共收载了抗肿瘤药6大类,74种通用名药物。中国药学会的2004年全国16典型城市抽样医院用药统计中共有109种各类抗肿瘤药进入数据库。
    2004年9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公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西药抗肿瘤药共72种,中成药34种,合计106种。
    2004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了西药抗肿瘤药49种,中成药25种处方,合计74种。
    市场规模稳步扩增
    目前抗肿瘤药物占世界药品市场总销售额的4.2%左右,畅销品种除紫杉醇(目前销售额为10亿美元左右)外,还有吉西他滨、托泊替康、多西他赛。后3种抗肿瘤药物的全球销售额合计超过4亿美元,3年后有望超过10亿美元。这3种药物对发病率较高的肺癌、乳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和前列腺癌的治疗均有出色表现。
    近年来,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销售金额和销售数量都呈明显上升趋势,抗肿瘤药物在我国医院用药市场销售规模自1999年以来一直稳步增长,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2003年的市场增长率为28.12%,2004年抗肿瘤药物医院市场增长率高达34.24%,市场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根据全国16个重点城市400多家抽样医院用药统计,2004年抗肿瘤类药物的购药金额为157,560万元。抽样统计医院的总床位数为13.2万张,按全国综合医院总床位数为177.77万张测算,抽样床位数所占比例为7.43%。以此推测,抗肿瘤药物2004年全国医院用药市场总额为170亿元。依此类推,2005年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为200亿元,按照这个比例,通过回归分析预测,2006年抗肿瘤药物全国市场的销售额将达到230亿元人民币。
    按照病种分析,各大类抗肿瘤药物在用药金额比例上比较分散,其中用于肺癌、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和食管癌的产品占据了60%以上的市场份额。
    按照是否拥有专利,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国外近年来开发上市的新品种,如长春瑞宾、替尼泊苷、表柔比星、雌莫司汀和亮丙瑞林等,因涉及到专利保护问题,目前国内市场只能依赖进口以满足临床急需,但这些药通常价格非常昂贵;另一类是已经过专利保护期的仿制药,目前我国生产的抗肿瘤药物几乎全是仿制药品。我国抗肿瘤药物的研究、生产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在能生产抗肿瘤药物的企业已发展到近百家,其中主要原料药生产厂20多家,制剂厂和中药厂有60多家。产品形成7个系列,160余个品种。生产的主要品种烷化剂类有环磷酰胺等30多种;抗生素类有阿霉素、丝裂霉素等20多种;天然植物类有长春新碱、秋水仙碱、喜树碱、紫杉醇、复方醋酸棉酚等40多种;抗代谢类有阿糖胞苷等20多种;杂类有丙脒腙等10多种;激素类有10多种;辅助类有近10种。WHO公布的49个常用抗肿瘤药物,大多数国内都能生产,占总数的86%以上,常规抗肿瘤药物产销量基本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年生产抗肿瘤药物约50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同时,我国已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了抗癌筛选,临床验证了100多种,经鉴定投产的抗癌中药逾20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