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据媒体报道,联想集团董事薪金去年大幅攀升,董事长杨元庆薪金由前年的424万港元,增至去年的2175万港元,全部董事及高层人士的酬金,则由前年的1270万港元,升至去年的1.75亿港元,激增12.8倍。
而根据联想集团有限公司(0992.HK)公布的截至今年3月31日的2006财年业绩,期内共实现净利润1.73亿港元,较上一财年的11.2亿港元下降84.53。而国际数据公司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联想集团的个人电脑出货量在亚洲地区(除日本以外)的市场份额为16.7,相对去年第四季度的21.2有所下降。
联想作为一家中国的跨国企业,在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自主技术和市场以前,高层薪酬如此井喷,难道国际化首先是薪酬国际化吗?
大众评判台
“太高了”
冯平涛:比一比华为高管的工资
我认为联想的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舍得投巨资到核心技术的研发,光是以国际化的薪资刺激高管,就能管用?杰克·韦尔奇拿再多的薪水,人们都不觉得高,因为他有那么大的价值。比一比华为高管的工资,就知道他们值不值拿那么多了,华为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秦小姐:不知公司是怎么想的
收购IBM后确实提高了联想的知名度,但从现状来看,联想的大部分利润来自国内,那就意味着,收购IBM并没有使联想在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的份额。工作并无大成就,却还要大幅度涨工资。不知公司是怎么想的?
陈伶:收购IBM不应成为涨薪的理由
联想高管的薪酬肯定是过高的,只不过收购了IBM的一个笔记本部门,应该不成为涨薪的理由吧。而且,要加的话应该一视同仁,普通员工的薪水也应该加呀。否则,公司的凝聚力从何而来?
“应该拿高薪”
莫言:无可非议
我个人觉得这是一个企业行为,无论薪酬高与低,都是企业本身的行为。大家之所以这么关注,一方面可能他们的收入跳跃太大,另外一方面可能是联想的国企背景。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联想并非垄断性质的企业,联想走向全球是靠自己的经营能力,那么联想高管拿全球同行业的对应工资也是无可非议的。
吕国新:
联想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质的公司,尽管其在海外的收入占总营业额的比例还比较低,但在WTO大背景下来看,我们应该用全球的眼光来看待联想高管的薪酬收入。虽然联想是国营企业,但其属于非垄断的市场企业,应该根据市场情况让他们去制定合理的薪水。
话题策划主持凌建平 MSN主持祝裕
◆沸点特稿
管理层有利用职权操作的嫌疑
高航 汇华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很显然,没有业绩增长支持的薪酬增长肯定是有问题的,作为上市公司需要对股民有一个交待。虽然联想并购IBM后变成一家国际化的公司,但其主要的管理人员还是原班人马。如果没有国际化薪酬的帽子,我相信在以前,就算他们的业绩再好也不可能有这样的薪水。虽然,建立在业绩增长基础上的薪酬增长是可以理解,但是,在制定薪酬体系时也不应太冒进,冒进会引起短期行为。
我认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市场价值,做一个简单的试验,在市场大环境中,如果联想高管还能以这样的薪水被其他公司聘用,那这个人的市场价值就没被高估,反之,就是高估了。
我估计这样的薪酬水平应该是美国标准。市场调研会给出一个指导价,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都会不一样,一般情况下,美国的薪酬要比欧洲高一些,香港地区会比新加坡高一些。所以,不能用中国的生活水平与美国的薪资水平相比,薪资水平与地区差异绝对不能割裂开。我相信如果联想前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沃德过来以后,仍然给他原来的薪酬,这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也没有办法,毕竟他的市场价值就是这个价。
这件事给人一种感觉,显然有管理层自己利用职权来操作此事的嫌疑。如果真的要改进薪酬体系,完全可以循序渐进地进行,没有必要一下子就直升到这种程度。如果联想没有并购IBM,他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吗?我相信这是不可能的,董事会也不会通过。
为什么联想原来极具有竞争力,就是因为成本低,如果忽略了这点,真的相当危险。虽然联想高层的这些薪酬支出在联想集团整个开支中只是小小的一部分,还不足以影响到联想产品的成本,但员工与CEO之间的薪酬差距越来越大的话,也是一个问题。就因为并购IBM了,要水涨船高,用IBM的薪酬来要求自己了吗?难道联想现在的business(业务)就变成了IBM的business(业务)吗?
一般情况下,国际大公司的CEO年薪是以底薪为基础,佣金会很高,也可以拥有比较多的股票期权,这样一来,整体的年薪也比较高。当然,这也是鼓励薪水与业绩挂钩,毕竟公司的管理层与业绩密切相关。可据我了解,联想第一季度的效益跌得蛮多的。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