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林纯洁发自上海
上周,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扬成为金融市场最大的新闻,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日本央行数年来的首次加息。大宗商品在整体走高,股市却在节节下挫。
在油价大幅攀升的时候,市场心态也开始有了重大变化。 在很多分析师看来,每桶80美元已很难形成实质性的压力,油价正朝着实际高点——1980年创下的每桶98.58美元(经过通胀调整后的价格)前进。
中东问题特别是伊朗核问题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这点从布伦特原油价格再度超越WTI油价就可以看出,因为美国并不从伊朗进口原油。或许我们现在倒是应该庆幸以色列和黎巴嫩并不是主要的原油生产国,不然的话,我们将很难预计油价将会涨到哪个位置。
上周另一个重要新闻是日本央行加息了25个基点,在政府如此大的压力之下,此举使日本央行保住了自己的面子,但是如果就此认为日本央行已经在货币政策方面取得独立性则可能还为时尚早。
日本政府的取向依然是我们今后考虑日本央行政策方面的重要依据。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本央行短期内大幅调整利率的空间已经很小了。在汇率方面,美元对日元在上周五大幅走强;而一周之内,美元对日元的涨幅已接近2%,高于美元指数1.3%的涨幅。但这个消息对于新兴市场可能是一个利好,因为低利率的日本是新兴市场最重要的流动性来源。
在本周,作为世界经济发展两个火车头的中国和美国都有重要的数据公布。中美两国最近都面临着加息的压力,但是境况却不完全相同。美国所面临的是通胀的压力,而中国却是市场流动性的过剩。
中国本周将公布一系列数据,包括第二季度的GDP增幅以及失业率数字。目前市场对GDP增幅的预估为10.4%,高于第一季度的10.3%。当天还将公布的数据包括6月份的PPI、CPI以及城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如果实际数据增幅强劲,将为更多的紧缩政策带来依据。
而在美国,美联储将会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将在20日就货币政策在国会进行听证,在前两次讲话都引起市场大幅震荡之后,伯南克能否再度坚持自己的“公开美联储”策略将会是一个看点。
目前大宗商品市场回暖,但其他数据却显示经济增长可能下滑,伯南克能否依然对通胀保持强硬态度对这位新任主席能否确立自己抗击通胀的市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天,美联储还将公布6月底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会议记录。
在数据方面,18日和19日美国还将分别公布6月份的PPI和CPI数据。鉴于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数据将会是其利率政策决定的依据,再加上上个月CPI曾经对市场造成的重大影响,这两个重要的数据将无疑会对金融市场造成波动。
根据Bloomberg 对于分析师的调查,目前市场预期CPI同环比增幅将达到4.3%和0.2%,5月份则为4.2%和0.4%;核心CPI的同环比涨幅则分别为0.2%和2.6%。而PPI的同比增幅将从5月份的4.5%上升到4.6%。
17日,美国会公布6月份的设备利用率数字。分析师的预测为82%,这将要高于5月份的81.7%,较高的设备利用率将会使得通胀压力从生产领域往消费领域的转移更加顺利。同日公布的数据还有5月份外资净购入美国证券的数值。
而在欧元区,17日公布的6月份CPI数据将会是焦点,市场预期的数字为同比上升2.5%,与5月份持平,不过依然高于欧洲央行的目标。而18日公布的ZEW经济情绪调查数据也会对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