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的7月21日,市场期盼已久的人民币汇率改革,以一种“出其不意”的时间和方式尘埃落定。一年间,人民币汇率调整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已表现得非常明显,以“物美价廉”为特征的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有所下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告诉记者,企业的避险机制须与汇率改革同步进行,它们是一对孪生兄弟,否则汇率波动的风险企业将无法承受。
出口企业利润明显摊薄
相对于经济学界以及评论界的高调表态,受到实质影响的中国出口企业们却低调得多。总体来看,由于人民币的升值,外汇负债类、原材料和部件进口类、投资品行业可能受益,但以出口为导向的企业在此次汇率改革中遭受了打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举例说,纺织整个行业平均利润率也就在3%左右,与迄今为止汇率的升值幅度刚好抵消,这使得纺织等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直接影响企业的支付成本、收入核算以及财务预测等。
“出口生意更不好做了。”宁波健鹰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寿国坦言汇改对他企业的影响,他本以为今年能有所增长,但现在已不抱希望了,“能保持2004年的水平就不错了。”吴寿国说。更让吴揪心的是,利润已变得很低,“配额有限,欧美的订单不敢接,利润在退税下降4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如今又因人民币的升值被‘刨去’了三个点。”
其实,不仅是纺织企业陷入了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生存困境中,和宁波健鹰一样损失惨重的出口企业还有很多。
格兰仕空调市场总监赵为民同样感慨生意难做。他认为汇改来的太“突然”,很多企业并没有在对外贸易中进行相应调整,所以损失在所难免。格兰仕就有过一夜损失百万元的遭遇。
种种迹象表明,提高汇率风险意识,积极寻求规避风险的手段已成为企业的燃眉之急。
风险意识由弱转强
经历了这场蜕变,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开始走向成熟,汇率波动已成为目前外贸签约的重要考虑因素。
“公司采取提高产品出口单价的方式应对。”绍兴豪纳纺织品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元清告诉记者,在该公司与沙特阿拉伯某外商签订的今年9月份以后兑现的出口合同中,1米(长1.5米、宽1米)“捷达化纤面料”单价为73美分,这比以前订单价格70美分提高了3美分,增幅为4.2857%。
对于无法预测的汇率变化问题,格兰仕也有一番经验之谈。赵为民介绍,他们具体的做法是,考虑到人民币还可能继续升值,现在签订和约时必须向客户说明,如果人民币升值,格兰仕空调将对报价直接提价,并且这一点也要写到合同当中去。
不过,现在已经有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使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是更完善的方法。
“借美元贷款”是目前出口企业中常用的规避汇率风险的手段,相当于“提前结汇”。也就是说,当一段时间之后公司需要还清美元贷款时,公司可以用更少的人民币来支付。
此外,它们还会采用“押汇”和“即期付款”等方法,总的思路就是尽早收回款项,希望最小范围地减少人民币升值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升值态势难抑
事实上,对企业来说,眼下最不确定的因素是人民币汇率是否还会在近期进一步出现波动。
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145亿美元,相比5月份顺差130亿美元增长44.1%,连续二十六个月实现贸易顺差,1至6月贸易顺差达到614.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54.9%,为人民币下半年升值埋下了无法回避的“隐患”。
同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也再创新高,7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就曾经达到1美元兑人民币7.9908元。
“我们还在等待和测算”,这是记者在采访企业时听到的最多声音。
参考以往人民币升值速度,目前市场普遍预期人民币在今年全年升值幅度应该达到3%~4%,但是截至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幅度仅为1%。显然,下半年人民币需要升值2%~3%才能符合市场预期的“要求”。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由于不少外贸企业大多基础薄弱、技术层次低、经济效益一般、总体上竞争力不强。有的企业甚至对国家相关政策都一知半解,缺乏预见性,因此面对再次汇率改革的时候,他们期望国家出台政策有所照顾和补偿。这些企业还希望在汇率改革实施的同时,扩大银行外汇衍生产品的覆盖面,同时要求银行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更多的避险产品吸引企业。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