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博伟
    2004年的世界入境旅游业摆脱了连续三年的低迷状态,以两位数的增长重新奏响了全球旅游业大发展的序曲。与此同时,中国入境旅游业全面恢复、强劲反弹,一扫2003年的颓势,重新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并且这一增长势头在2005年前三季度得以继续保持。 总的看来,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形势喜人。
    一 世界入境旅游的总体概况
    (一)2004年世界入境旅游总体情况
    对于世界旅游业而言2004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尽管在岁末受到印度洋海啸的冲击,但2004年世界入境旅游业不仅从2001年“9·11”事件以来持续三年的低谷中走出来,而且其国际旅游者人数增长创造了20年来的最高记录。这意味着全球入境旅游开始回到良性、稳步增长的轨道。据世界旅游组织2005年6月最终确认的数据,2004年国际旅游者人数为7.63亿人次,继2002年后,再次突破7亿大关,比2003年超出7370万人次,同比增幅达到10.7%。2004年,实现国际旅游收入6220亿美元(占当年世界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的5.55%,占到全球服务贸易的30%),比2003年增加970亿美元;如果用欧元计量,国际旅游收入为5000亿欧元,比2003年增加360亿欧元;用各国(地区)货币的不变价,同时剔除汇率变化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2004年国际旅游收入同比增长了10.3%。
    从世界各区域情况看,2004年,尽管欧洲入境旅游业的增幅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依然占据了全球入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全年入境旅游者人数为4.15亿人次,同比增长4.9%,占全球份额的54.4%;国际旅游收入3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占全球份额的52.4%(剔除了汇率和通货膨胀因素,本段以下皆同)。2003年“非典”的重灾区——亚太地区以全球范围内的最大反弹为世界旅游业的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2004年入境旅游者人数达到1.53亿人次,同比增长27.8%,占全球份额的20.1%;国际旅游收入1250亿美元,同比增长23.9%,占全球份额的20.1%。美洲地区,在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带动下,国际旅游收入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下降,出现多年来难得一见的两位数增长:入境旅游者人数为1.26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占全球份额的16.5%;国际旅游收入1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占全球份额的21.1%。非洲地区继续低速、稳定增长,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0.33亿人次,同比增长8.2%,占全球份额的4.3%;国际旅游收入189亿美元,同比增长6.4%,占全球份额的3.0%。中东地区依然是全球入境旅游业的亮点,仍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为0.36亿人次,同比增长20.5%,占全球份额的4.7%;国际旅游收入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全球份额的3.3%。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从以美元计的国际人均花费看,各地区呈现出普遍增长的态势,但是如果剔除汇率变动和通货膨胀因素后,入境旅游收入的增长仍然低于同期入境旅游者人数的增长。这意味着用本币计算的国际旅游人均花费正在逐年下降,这种现象在欧洲和亚太地区更为突出。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从总体上看,游客出游次数更为频繁,平均停留时间也随之减少;同时由于低价航空公司的迅速发展,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各国为刺激和恢复旅游采取的减价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国际游客的出游花费。
    (二)2005年前半段世界旅游概述及简要预测
    据2005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初步数据,2005年前7个月,全球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为460万人次,同比增长5.9%。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第一季度入境旅游者人次的增速达到9%,但第二季度增速迅速回落,只有4.2%。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同比增幅将在5%~6%之间。可以肯定的是,2005年的增速不可能达到2004年的增长水平;但是只要不出大的意外,其增长速度会高于1990~2004年4%的平均增长速度。按照预计的增速,2005年世界的入境旅游者人次数将会突破8亿,这无疑又将会成为世界旅游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此外,2005年世界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频发,尽管事故发生地的入境旅游业在短期内遭受到重创,但对全球国际旅游的影响却并不明显:国际旅游者通过变换行程等方式继续其国际之旅。这也再一次证明了世界旅游业的韧性。
    二 2004、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
    (一)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09亿,同比增长18.96%。入境过夜旅游人数也首次突破4千万,达到4176万人次,同比增长26.66%,超过意大利,跃居世界第4位。需要说明的是,2002年以前的十年,中国入境游客人数平均增速为10%,按照这个增速,如果没有2003年“非典”的影响,2004年入境旅游数量本来可以达到1.18亿人次。由此可见,尽管2004年超过2002年的人次数,实现了全面恢复,但从可能的增长趋势来看,中国的入境旅游还没有完全振兴。
    2004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达到257.3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47.87%,占全年出口总额的3.9%,占对外服务贸易的41.2%。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入境旅游在中国服务贸易中都是举足轻重的,其地位不可动摇。出人意料的是,尽管2004年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增幅很大,但在这项指标上,中国并没有如愿回到2002年世界第五的位置,而是和2003年一样,依然停留在世界第七。具体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汇率的变化。2004年,排名第六的德国和英国旅游外汇收入分别为277亿美元和273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了19.7%和20.5%,但是如果用本币衡量,增速分别只有8.9%和7.5%。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欧元和英镑对美元升值的因素,二者的旅游外汇收入排名都将落在中国后面。
    2004年中国内地接待的外国游客数为1693.25万人次,同比增长48.49%;香港游客6653.89万人次,同比增长13.22%;澳门游客2188.16万人次,同比增长16.66%;台湾游客368.53万人次,同比增长34.90%。
    关于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情况的主要分析可以参见《2003~2005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旅行社接待入境游客的情况。2004年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业务收入161.79亿元,同比增长70.58%;占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的7.6%(美元与人民币汇率按照8.3计算)。入境外联834.80万人次,同比增长59.72%,占当年入境过夜游客总数的20%,这一比例较之2003年上升了4个百分点,但比2002年仍然低了两个百分点。其中入境外联外国游客为354.81万人次,同比增长68.91%,占当年入境外国过夜游客总数的26%,这一比例虽然比2003年增加了3个百分点,但比2002年仍然差了12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入境团队旅游,特别是入境外国团队旅游仍然没有恢复到2002年的水平。这其中虽然有散客旅游、特别是散客商务旅游快速增长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境外旅行商对组团到中国旅游依然缺少足够的信心。
    (二)2005年前三季度入境旅游情况及对全年数据的简要预测
    2005年前三季度中国入境旅游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虽然增幅较上年有所回落,但高于1993~2002年十年间平均10%的增速。
    前三季度累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8963.28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17%。其中:外国人1494.27万人次,增长24.02%;香港同胞5231.90万人次,增长5.77%;澳门同胞1942.25万人次,增长22.54%;台湾同胞312.87万人次,增长15.33%。累计接待过夜游客3479.32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4.38%。其中:外国人1210.30万人次,增长24.87%;香港同胞1677.88万人次,增长6.29%;澳门同胞318.39万人次,增长23.53%;台湾同胞272.76万人次,增长15.36%。经初步分析,入境过夜游客增速稍快于一日游客,人均花费相对较高的外国入境游客增长迅速,这有利于全年旅游外汇收入增加。
    1.外国客源市场分析
    从前三季度来看,外国入境游客是四大客源市场中的最大亮点,其增长速度是同期入境游客增速的两倍。这使得外国游客在华花费占到了前九个月中国旅游外汇收入测算数的一半以上。具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韩国游客人数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客源国。不出意外,这一状况将保持到年终。1~9月韩国游客273.92万人次,同比增长30.23%,比日本多出24万人次。日本旅华人数减少的直接原因是4月份由于日本美化侵略战争、歪曲历史教科书等行为引发了中国民众大规模的反日示威游行;此后日本政府一系列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举动使得中日关系降到历史冰点。具体的数据变化在月度资料里有清楚的显现:1~3月,日本游客人数增幅与韩国相当,达到37%;4月份增幅迅速下降到6.15%;而从5月开始,日本游客人数连续5个月下降;同时在5月份,韩国游客人数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最大的客源国。在各种旅游目的中,韩国游客观光休闲的比重逐渐增加,2005年前三季度已经占到一半以上,在此期间,观光休闲人数增速达48%,而同期会议/商务的增速只有18%,悬殊可谓明显。随着韩国经济的稳步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加之五天工作制的推行,韩国居民闲暇时间明显增多,全年来华旅游人次数有望占到韩国居民总数的8%。这意味着来华旅游在韩国正在成为一种大众行为。②亚洲外客源短期增长更为明显。从2002年起亚洲外客源的增长速度就高于亚洲内客源,其直接结果是亚洲外客源在入境外国游客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5年前三季度,亚洲外客源的比例占到了37.8%。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同期增长速度只有5.4%,远远低于平均水平。如果日本能保持30%的正常增长速度,亚洲外客源的比重将下降到36.1%,仅仅略高于2002年的水平。但从总体上看,亚洲外客源的比重在2002年后基本止住了连年下滑的势头,这也表明中国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面在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长距离客源的稳步增长。此外,如果日本来华游客人数继续增长乏力,亚洲外客源在整个外国客源市场中所占比例将有望进一步上升。③来中国观光休闲的外国游客比重在加大。2005年1~9月,观光休闲的外国游客在所有外国游客中所占比重达到了46.6%;而2001年这一比重只是35.1%。近几年来,这一指标仅在2003年因为“非典”出现了下降。如果说会议/商务游客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带来的话,观光/休闲度假游客飞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中国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在全世界强大的吸引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宣传促销,使得中国“最佳旅游胜地”的观念在外国游客心目中不断强化。④法国、泰国等客源市场表现抢眼。从前9个月的数据看,法国是所有客源市场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其增长率达到了37.4%。其原因主要在于中法两国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法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特别是2003年9月至2005年的中法文化年在法国掀起了旅游热,加之2005年初在北京召开的法国旅行商年会,这些因素都对2005年中国的法国游客高速增长产生了积极作用,还将在未来进一步推动法国旅华市场的增长。在中国的外国客源市场中东南亚国家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5年是中泰两国建交30周年,两国之间往来明显增多,前三季度泰国旅华人数同比增长了37.2%。
    2.港澳台市场分析
    (1)香港市场。2005年以来,来自香港的入境游客增速放缓,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入境游客的增长。由于香港游客数占到全部入境游客的60%左右,其数量的增减变化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举足轻重。2005年来,香港同胞来华旅游人数增长率只有3月份达到了两位数;在随后的4月,甚至同比出现了下降;而其余月份的增幅都没有达到两位数,这一状况与其他三类客源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巨大反差。香港游客增速减慢的情况实际上从2004年就开始了。初步推测其主要原因在于:其一,香港总人口不到700万,由于空间有限,人口不太可能出现较大的增长,因此香港居民出游的总量也很难有太大增长。目前到内地出游的香港居民已经超过了人均8次,出游频率已经非常之高,可以挖掘的潜力相对有限。其二,香港居民来内地旅游的人数基数已经非常之大,要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比较困难。其三,香港居民来内地旅游的人数中70%左右都是一日游客,这部分游客的出游频率相对比较稳定,不太可能出现持续的高速增长。也正是由于入境香港游客的这些特点,在“非典”时期,香港游客人数没有出现大的下降,同样也不能期望“非典”过后人数会有大的增长。所以可以预见,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香港仍将继续保持中国内地最大客源地的地位;但是在入境旅游正常发展的年份,其增长幅度也很难超过入境游客平均增长水平。
    (2)澳门市场。澳门尽管人口只有40多万,但到中国内地旅游的人数却在四大客源市场中排列第二,其最大特征在于其来内地旅游频率极高,人均达到40多次。需要提出的是,相对于香港而言,澳门人口只有香港的1/15,部分居民高频率的入境行为,可以将人均出游次数这一指标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由于澳门地域狭小,与内地之间出入境手续非常方便,其经济生活同内地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加之这几年澳门经济运行良好,促进了澳门居民更频繁地进入中国内地。
    (3)台湾市场。连战、宋楚瑜2005年5月的大陆之行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的人员往来,这也给台湾居民赴内地进行观光、商务旅游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连、宋访问当月,台湾同胞来内地旅游的人数增长幅度就达到了35.8%。此后增速虽然有所放缓,但是1~9月的增长仍然比所有入境游客人次数的平均增速高出3个百分点。如果两岸关系能出现大的缓和,台湾同胞将成为中国内地最具增长潜力的入境客源。
    3.对2005年全年数据的简要预测
    从2005年前三季度情况看,全年稳定快速增长的态势将得以继续。如果以前三季度四种客源的增长率为基准,再考虑禽流感可能造成的影响,可以大致推算2005年接待的入境游客将在1.2亿人次左右。
    入境游客花费抽样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2005年入境过夜旅游者在华人均花费为924.96美元,比上年增长1.68%。其中,外国过夜旅游者人均花费1087.65美元,增长0.93%;香港同胞人均花费421.56美元,下降7.42%;澳门同胞人均花费480.19美元,增长6.34%;台湾同胞人均花费1191.06美元,增长0.36%。入境一日游游客在华人均花费为38.63美元,比上年减少3.91美元,下降9.19%。其中,外国游客人均花费41.63美元,下降8.04%;香港同胞人均花费33.41美元,增长6.54%;澳门同胞人均花费32.58美元,下降26.11%;台湾同胞人均花费59.68美元,下降16.94%。
    考虑到入境游客在华花费及其构成情况和入境人数的可能变化,2005年的旅游外汇收入估计将会接近300亿美元。
    三 中国入境旅游在世界入境旅游业中的
    地位及发展趋势
    (一)入境旅游者指标早在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就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1995~2004年,中国入境旅游虽然经历了“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但是总体发展势头依然良好,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平均增长了8.5%,旅游外汇收入平均增幅达到了12.8%。这不仅说明中国入境旅游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入境旅游完全有望在2020年,甚至提前几年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通过与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比较,可以发现中国是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国家。
    从表3可以明显地发现,中国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倍以上,同时也远远高于排在中国前面的三个国家。相对于中国,法国、西班牙、美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国际旅游者总量已经很大,入境旅游业也开始进入成熟期,不太容易像新兴的旅游目的地那样出现高增长、大发展的现象。特别是欧洲国家,其入境客源多在欧洲内部,由于相互之间国际旅游的频度很高,新鲜感和吸引力也会随之削弱。这也使得法国、西班牙入境旅游的增长速度不会太快。而中国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以及“世界最安全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进一步凸显,对世界旅游者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此外,亚洲人口众多,加之同中国接壤的国家/地区也很多,亚洲作为21世纪最具经济增长潜力的地区,无疑将会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入境客源。上述有利因素都将给中国提前赶超创造条件。根据1997年世界旅游组织的《2020年世界旅游发展预测报告》,1995~2010年的15年间,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入境旅游者增长的速度预计分别为:8.0%、3.5%、1.8%和2.4%。但从过去十年看,中国、法国、西班牙的增长速度都高于预测值,而美国由于“9·11”事件的影响及其他因素,其增长状况一直很不理想。虽然中国的过夜旅游人数现在排在第四位,但同美国的差距已经很小,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将在两三年内超越美国。如果对中国、法国、西班牙入境旅游人次数的增长率分别按8.0%、2.5%、5%进行推算(中国选择相对低的估计值,法国、西班牙选择相对更高的估计值),中国将有望在2015年前后赶上西班牙和法国,提前五年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
    当然,国际旅游业固有的敏感性告诉我们,不应盲目乐观,影响入境旅游发展的因素很多,任何意外情况或者大的变故都有可能给入境旅游的正常发展带来冲击。及时做好应急预案,防患于未然,才能给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旅游外汇收入指标
    尽管用来衡量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的指标是入境过夜游客人数,但要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入境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还必须通过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来考察。一个国家/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入境旅游人数、入境旅游者平均停留天数、入境游客的平均花费数量。此外,货币汇率的变动也会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造成影响。可以通过表4来比较中国与美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的旅游外汇收入。
    相较于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而言,中国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长更快,但是同其他世界四强的差距也更大,特别是与排名第一的美国差距很大——中国旅游外汇收入大约相当于美国的1/3。要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指标上排名第一,比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居世界首位需要的时间可能更长。由于汇率波动的影响,要预测旅游外汇收入的增长率变得难度更大,也正因为如此,世界旅游组织并没有对2020年国家旅游外汇收入的排名做出预测。不过,如果依据1998~2004年的增长率进行简单判断的话,中国仍然能在2020年前成为旅游外汇收入最多的国家。
    四 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展望
    在2006年,许多推动2005年发展的有利因素将继续存在,而且有的积极因素还会进一步加强;同时一些负面因素也在2005年开始显现,这些不利影响还将继续作用于2006年。由于入境旅游固有的敏感性,使得对其短期发展的预测变得较为困难。因为谁也无法判断什么时候将会出现大的变数,也无法估量这一变故会有多大的强度、持续多长的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中国入境旅游总体快速增长的势头不会改变。下面将分别从产品供给、政治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一下影响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主要有利因素
    1.中国旅游产品供应链日趋完善
    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各要素的供给愈来愈充裕,给中国入境旅游业长期、持续的增长提供了根本的保证。旅游发展和航空关系非常紧密,在旅游卫星账户的核算中,航空业就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特征产业列入其中。航空运力的增加是推动更多潜在客源成为现实入境游客的重要因素。以2005年前三季度数据为例,在中国所有的入境游客中,通过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的占12.2%;而在入境外国游客中,这一比例高达57.2%。可见航空运力的变化对入境旅游者,特别是中远程外国旅游者数量有重大影响。“非典”以来,随着中国入境旅游的迅速恢复,国内外航空公司都不断开辟到中国的新航线,或者增加原有航线的班次,以满足前往中国旅游的巨大需求。比如,英航已于2005年6月1日开通了伦敦至上海每周五次的航班,维珍航空也准备从2005年10月1日起,每周增加两次伦敦至上海的航班。澳洲快达航空公司也将于2006年1月增加澳洲至北京的直航航班,每周三次。此外,形式多样的旅游包机,也将在2006年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入境旅游者。像2005年“十一”黄金周期间韩国旅游者包机到焦作云台山旅游这样的故事有望在2006年更多地出现。航空业是旅游业的重要供给要素,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无疑将会给2006年的入境旅游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最理想投资乐土和最安全旅游胜地”的目的地形象更加突出,在很多国家居民的出游意向中中国都列在前面。此外,中国大中城市以及旅游景区点的接待设施不断完善,软硬件水平显著提升,这也有助于保证入境游客的旅游质量,从而吸引更多境外居民来华旅游。比如这些年中国星级饭店数量增长很快,同时一些低星级饭店也不断向中高星级升级,入境游客中的商务客人和团队客人的需求总体上已经能够得到很好的满足;满足中低端散客市场的经济型饭店和国际青年旅社的蓬勃发展也为入境旅游者的住宿提供了更大的便利。
    2.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还将继续,入境旅游市场政策将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
    在2005年8月“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旅游三大市场新的开发战略,将过去的“大力发展入境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调整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全面提升国内旅游,规范发展出境旅游”。从这一变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尽管国内旅游的作用日益凸现,但入境旅游仍然是全国旅游业发展的重点。道理其实很清楚:一方面,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收入共同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旅游总收入,二者之间的发展在很多方面都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存在太多的冲突,继续重点发展入境旅游与全面提升国内旅游并不矛盾。另一方面,旅游业在未来很长的时期内,都将是中国对外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中极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入境旅游业符合中国劳动力廉价、旅游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因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符合中国的实际。再一方面,由于中国出境旅游的花费大幅攀升,中国旅游业在对外贸易服务项目下的顺差正在减少;在出境旅游高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只有继续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才能平衡相应的外汇支出。
    另外需要提出的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市场在入境旅游发展中的支配作用会进一步加大,但是这不意味入境旅游市场政策没有存在的意义。不过,在今后的政策着力点上,将会更多体现市场的意志。比如,在8月的旅游工作报告中,就特别提出“要实现整体形象宣传与企业促销进一步结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大促销力度”。
    3.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到中国旅游的安全性成为入境旅游的重要卖点
    安全始终是影响旅游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旅游只有在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的前提下,才有可能进行。2005年全球局部地区频发自然灾害和恐怖事件。“卡特莉娜”飓风对美国墨西哥沿岸的袭击、巴基斯坦的地震、伦敦、土耳其、埃及以及约旦等地的炸弹恐怖袭击都给当地的旅游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特别是人为的恐怖活动较之自然灾害更难以预料,而这种社会矛盾一般很难在短期内解决,因此袭击发生后,目的地的入境旅游恢复往往更加困难。中国政局稳定,人民友好,这为入境旅游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4.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为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的继续增长提供经济支持
    经济增长将直接带来居民收入的增加,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将为中国入境旅游继续提供充足的客源;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也将促进政府和民间的投资,而由此带来的交通条件的改善、旅游设施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包括入境旅游在内的中国旅游业的供给水平,最终推动入境旅游业进一步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近几年来一直存在的油价持续攀升、自然灾害和疾病流行、中东局势动荡等不稳定因素,对世界经济增长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与2005年持平,达到4.3%。2005年9月份,世界经合组织(OECD)在其发布的首份中国经济调查报告中认为,中国经济增长2005年虽然将小幅回落至9%,但2006年将反弹至9.2%。由于众多利好因素的存在,我们有理由对2006年的中国经济保持乐观。
    5.中国对外交往增多,区域合作的加强给入境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频频出访,进一步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特别是随着中国发起和加入了一系列国际和区域组织,有利于更大地促进相互之间的人员往来。此外,类似于中法文化交流等各种活动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便利。2006年将在中国举行的“俄罗斯年”同样也给中国宣传自己的旅游产品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一些区域旅游合作,也使中国从周边国家吸引到更多的游客。比如“大湄公河旅游区域”合作,就直接带来了泰国客源的快速增长。
    此外,就两岸关系而言,随着台商春节包机返乡,连、宋对大陆的访问,坚冰开始打破。这种良好的态势如果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三通”,来大陆的台湾游客数量将会有一个大的飞跃。
    6.随着“2008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奥运对中国入境旅游的推动效应开始显现
    随着2008年的临近,奥运会对入境旅游的影响将逐步增强。这种直接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奥运带来了更多的商机。据北京市2004年的测算,预计未来七年里北京投资和消费市场的总需求将超过30000亿元人民币。北京奥运经济发展形成的巨大市场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入境商务游客。二是奥运会的申办成功,以及围绕奥运会的各种推介活动,将为中国入境旅游业提供一个最佳的宣传促销平台。同样,“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会在开幕之前的几年对入境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主要不利因素
    1.新一波禽流感疫情的威胁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慌情绪是2006年世界和中国入境旅游的最大隐患
    2005年在世界各地陆续发现禽流感病毒。尽管感染病毒者的死亡率较高,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该病毒还主要是在禽类之间相互传染。在未来的时间里,禽流感会不会大规模爆发谁也无法预料。另外,部分潜在游客因禽流感产生的恐慌情绪,已经开始对入境旅游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尽管目前禽流感疫区的范围很小,只要避免去疫区旅游,游客感染此病毒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正如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2005年10月在马德里所说,不必要的恐慌可能会给旅游业很大冲击,从而对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同时还将导致几百万旅游从业人员收入的下降。新一波的禽流感疫情以及由此引起的恐慌将成为2006年影响入境旅游业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2.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目标将是最终形成市场调节汇率的机制,由此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将可能对入境旅游造成不利影响
    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有利于中国入境旅游的健康发展。过去几年中国入境旅游的高速发展就有赖于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调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总体上呈小幅攀升的趋势。当然目前的升值还不足以对入境旅游带来太大的影响,但是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人民币出现大幅升值或者汇率出现宽幅震荡的话,将会对入境旅游造成不利影响。据目前的状况预计,人民币汇率变化对2006年的入境旅游业不会有太大冲击,但其后续影响值得长期关注。
    3.中日关系前景不明朗,有可能使来华日本游客数量继续2005年的低迷态势
    中日关系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政冷经热”,但是如果政治关系长期得不到缓和,必将影响到双边的经贸往来,也同样会影响到双边的人员往来。国际关系仅靠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改善的,而目前日本还缺少缓和双边关系的实质举动。中日关系前景的不明朗使得日本在2006年很难回到中国最大客源市场的位置。
    4.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与中国争夺客源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中国入境旅游的优势地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
    目前亚洲各国和地区对发展入境旅游的重视程度都在不断增加,而客源地出境旅游的增量有限,因此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各个国家/地区的竞争会更为激烈。比如,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张就有可能会将周边的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澳门特区的部分游客吸引到香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内地的入境旅游市场。此外,日本为吸引香港居民前往旅游,实行了更为便利的签证制度;而韩国利用电视剧等方式在周边国家/地区掀起了韩国热,并借此加强旅游宣传推广,也可能给中国内地吸引更多入境游客造成一些困难。
    (三)简要预测
    综合来看,2006年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有利因素还是多于不利因素,只要不发生像2003年“非典”一样大规模的疫情,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仍然有可能继续两位数的增长。
    参考文献
    《中国旅游统计》相关年份月度资料。
    《中国旅游统计便览(2005)》,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
    《旅游市场》2005年1~10期。
    曾博伟:《中国与世界旅游强国的比较研究》,《旅游调研》2005年第5期。
    世界旅游组织网站,https://www.worldtourism.org/。
    曾博伟
    云南大学旅游管理硕士,现在国家旅游局政法司任职,主要研究领域是旅游统计、旅游经济。2004~2006年中国出境旅游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