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敬
    本文题为“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业发展”,并以此作为本年度的年度特征。新形势指的是香港所面临的新的客观环境和因应新客观环境所产生的新认识,并形成新的政策范式。 回归以来(2003年SARS爆发期间除外),香港旅游业一直表现理想。在2004年,香港旅游业再攀高峰,访港旅客达21810630人次,较2003年(遭受SARS冲击)的15536839增长40.4%;香港旅游收益则达918亿港元,较2003上升19.6%。香港旅游业在2005年持续增长,1~6月的累计访港旅客人数已超过1090万,较2004年同期上升9.6%[香港旅游发展局(以下简称“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a
]。同时,回归八年来,特区政府一直在思考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并且广泛探讨支撑新定位的新政策范式。特区政府最终在2005年的《施政报告》中确定香港要“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建设一个提供优质服务的国际都会”,并首次明确提出“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政策范式。旅游业是香港服务业中发展势头最强劲的行业,与金融业,工商业支援服务及物流业被定为香港的四大支柱行业,受到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政策范式下,特区政府开始为旅游业做整体规划,这就标志着政府会采取比以前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促进旅游业发展。
    本文旨在评述香港旅游业由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的发展,探讨香港旅游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及香港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更新状况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就香港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一 香港旅游业表现
    1.访港旅客状况
    在2004年,香港的长短途市场均取得双位数字的增幅,多个主要客源国及地区,例如内地、美国、加拿大、澳洲、新加坡等均创出历史最佳成绩。在此推动下,2004年的访港旅客达2181.06万人次,较2003年(遭受SARS冲击)的1553.68万人增长40.4%,也较2002年(未受SARS冲击)的1656.64万人次上升31%。2005年1~6月的访港旅客人数则达1097.80万人次,较2004年同期的上升9.6%。2004年的旅客逗留时间则由2003年的4.06万微跌至3.7万。
    2004年内地访港旅客总数达内地继续成为香港的最大客源市场12245862人次,增幅达44.6%,占总数的56.1%。“自由行”计划的进一步扩展是带动内地市场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由2004年7月1日开始,“自由行”扩展至华南及华东的32个城市,这些城市的1亿5800万居民可以“自由行”名义申请访港。在2004年,“自由行”旅客人数达426万人次,占总数的34.8%;较2003年的134万人次(占总数27.9%)上升两倍多。2005年1~6月的内地访港旅客人数再创新高,达5883791人次,占到港旅客总数的54.1%;较2004年同期上升3.8%。
    受到香港旅游发展局针对家庭旅客推广活动及具吸引力的机票及行程影响,南亚及东南亚市场在2004年首次取代台湾成为本港第二大客源市场,全年访港旅客总数达2077684人次,较2003年的1359622增长52.8%。多个客源国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及印度都创出历史新高,增幅达37.2%~74.6%不等。踏入2005年,南亚及东南亚市场再创新纪录,1~6月的访港旅客人数达1116581人次,较2004年同期上升22.7%。
    中国台湾市场在2004退居香港的第三客源市场,访港台湾旅客总数共2074795,增长12.0%。2005年1~6月的台湾旅客人数达1015805人次,较2004年同期上升3.4%。
    长途市场的表现亦相当理想,其中增幅最大为澳洲、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地区,达57.8%;其次为美洲和欧洲、非洲及中东地区,增幅分别为51.2%与45.8%。
    2.旅客消费状况与模式
    2004年入境过夜旅客的消费总额为611.42亿港元,较2003年的487.78亿港元,大幅攀升25.3%。各大客源市场过夜游客消费排名依次为中国内地、南亚与东南亚、美洲、欧洲、非洲与中东、北亚、中国台湾、澳洲、新西兰与南太平洋、澳门特区。
    由于旅客人数的大幅攀升,内地旅客的消费再创新纪录,达339.4亿港元,但人均消费与每日消费皆微跌。这是因为“自由行”占内地游客总数的34.8%,而“自由行”的消费模式与组团消费模式不同。其他短途市场的成绩亦非常理想,其中尤以南亚与东南亚市场升幅最为强劲,为45.5%,达67.4亿港元;其次为澳门市场,升幅为31.7%,总额达4.8亿港元。
    在长途市场方面,以澳洲、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市场的表现最佳,升幅高达74.3%,总额为19.4亿港元。欧洲、非洲及中东市场与美洲市场亦分别取得52.7%与46.7%的强劲升幅,总额分别达53亿港元与57.3亿港元。
    2003年的消费模式与比重和2002年大致一样,依次为购物、酒店账单、酒店外膳食、观光与娱乐。其中,购物的比重达55.9%,说明香港依然保持着购物中心的地位。
    3.旅游业收益及对香港经济的贡献
    旅游业依然是香港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而且产业贡献更为突出。在2004年,香港旅游收益达918亿港元,较2003的702亿(修订前的数字为749亿港元)上升19.6%,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的7%,说明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贡献与日俱增。
    4.旅游资源与设施的发展
    (1)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及其他旅游资源的发展状况
    全球第五个及中国境内第一个迪斯尼乐园——香港迪斯尼乐园定于2005年9月12日开幕。位于大屿山欣奥的香港迪斯尼占地面积126公顷,是全球五个迪斯尼乐园中面积最小的一个。香港迪斯尼乐园中的有些设施是全球独有的,如“飞越太空山”的背景音乐、装饰图像及闪光线等都和美国不同。
    迪斯尼目前的目标市场主要是香港特区、华南地区、台湾地区、东南亚与韩国。推广攻势早在两年前在广州就已经开始。特区政府亦与业界赴东南亚及内地考察,推广这个旅游点。业界也推出了相应的促销活动,例如香港港龙航空公司拟推出旅游套票进行市场推广等。香港迪斯尼开幕后会带动新一轮的来港旅游热潮,并有助香港成为适合家庭旅游的热门旅游目的地。其他景点与设施,如香港湿地公园、东涌吊车亦会于2006年相继落成。届时,香港的旅游景点与设施将更趋多元化,更能适应不同的市场群体。
    (2)酒店
    得益于访港旅客的强劲增长,香港酒店业在2004年表现出色。酒店与旅客宾馆数目均有所增加。入住率与房租都有相当程度的上升。整体入住率由2003年的70%升至2004年的88%,升幅达25.7%;入住率最高的为乙级高价酒店与中价酒店(89%)。平均房租则由569元升至673元,升幅达18.3%;升幅最大的亦为乙级高价酒店与中价酒店。
    (3)旅行社
    截至2004年,香港共有1403家旅行社,较2003年的1323上升6%。为了确保导游服务的质量,在政府的资助下,为在职导游举办的培训课程已经展开。已完成培训及考试合格的导游可获签发导游证,并须遵守由香港旅游业议会颁布的《导游作业守则》。从2004年7月1日起,所有由旅行代理商指派负责接待到港旅客的导游,必须持有有效的导游证。
    (4)会展业
    在摆脱SARS阴影后,2004年香港会议展览活动总数为320,较2003年的172大幅上升59.1%,会展旅客人数亦由2003年的312796增至497811,增幅达59.1%(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b)。兴建中的亚洲国际博览馆将于2005年底试营业,届时香港会展业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
    (5)航空服务
    香港位于亚太地区中心、中国内地的外围。香港飞往亚洲腹地较亚洲其他主要空运中心所需的飞行时间都短(Schwieterman,1993)。2004年香港航空服务在发展策略上有新的突破,主要表现在内地航空网络的进一步强化和辐射,航线的灵活经营及机场策略联盟的组建。由此,香港作为国际航空枢纽,尤其是作为中国空中门户的地位得到强化。
    2004年9月,内地与香港完成了对2000年签订的《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间航空运输安排》的最新一轮修定。根据修定结果,每周来往两地的客运航班总数将增加30%,达1600班,货运航班数目则增加一倍,达42班。经营两地服务的航空公司总数上限及时取消,个别航线经营权也逐步开放,到2006年冬季,每条航线双方都可指定两家航空公司经营。在原有的香港来往内地的44条航线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丽江航线。
    同时,特区政府进一步开放香港与内地的航空市场,引入更多竞争。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国泰航空)于2005年2月开始正式开办每周三班香港至厦门的客运服务。航班开办后,国泰航空可将其环球90多个航点与厦门连上,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全球航空枢纽及内地门户城市的地位。
    目前,往来内地的主要航线(例如北京、上海、重庆)均由香港港龙航空公司(港龙航空)经营(香港国泰航空公司目前只经营香港往来北京与厦门航线)。但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部开发、CEPA的落实、“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等),越来越多的香港商人前往内地的二三线(支线)城市经商。不过,大型航空公司旗下多属中大型飞机,难以经营客量不足的二三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与香港的航空运输需要则未能得以满足。例如目前环渤海地区的航点,如石家庄、天津等城市,航空服务未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有鉴于此,特区政府陆续批准本港的支线航空公司经营往来内地二三线城市的航线。目前,香港主要有两家支线航空公司经营往来内地二三线城市的航线。
    香港航空及机场服务持续表现卓越。在全球最大型Skytrax
    Research的“全球最佳航空公司”中,国泰航空当选2005年“全球最佳航空公司”与“亚洲最佳航空公司”;港龙航空则连续四年当选“中国地区最佳航空公司”。调查于2004年6月至2005年5月期间进行,此次调查是全球历来规模最大的乘客意见调查,超过1230万名合资格的提名者,分别来自94个不同国籍。Skytrax“全球最佳航空公司”评选,被公认是乘客对世界各地航空公司全球性评价指标。同时,在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及国际机场协会首次合办的AETRA全球最佳机场调查中,香港国际机场当选为全球最佳机场。而在香港国际机场营运的航空公司及定期航班目的地数目亦有所上升。
    二 新形势下的香港旅游业发展策略
    本文的新形势指的是香港所面临的新的客观环境和因应新客观环境所产生的新认识,并形成新的政策范式。香港的旅游业就是在新环境与新认识交互影响这个大背景下发展的。
    1.回归以来香港内外环境
    回归八年来,香港所面临的内外客观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外部环境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及其转型,香港周边地区(例如深圳、广州、上海、新加坡)都在进一步提升竞争力,这些既为香港带来新的机遇,也迎来激烈的竞争。在内部环境方面,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后的香港经济正在加速转型,服务业作为香港经济增长动力的重要性日益增加。香港的四大支柱行业——金融业、工商业支援服务、物流业及旅游业均为服务导向的行业。香港的服务业在1993~2003年十年间以2.2%~7.3%不等的平均增长率发展。相反,制造业和建造业则日渐萎缩:同期建造业呈平均6.5%的负增长,而制造业亦只有平均0.7%的增长。在日益激荡变幻的内外部环境中,香港人正深入思考,积极寻找新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并且广泛探讨支撑新定位的新政策。
    2.特区政府的思考与新定位新政策范式的形成
    特区政府与香港各界一直都在探索香港的新定位。1997年政府《施政报告》已提出要“跳出原有的思维方式,以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将来作长远规划”。在此基础上,1998与1999年《施政报告》提出要将香港发展成为“亚洲的首要国际都会,中国的主要城市”。2001、2003与2004年《施政报告》均指出香港要“作为中国的主要城市和亚洲的国际都会,提供高增值服务”。到2005年,香港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经济形势处于金融风暴以来的最佳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政府《施政报告》最终确定香港要“背靠内地,面向世界,建设一个提供优质服务的国际都会”。显然,经过八年探索而确定的这个定位比先前的定位更为明确实际。
    新的定位能否实现需要有新的政策范式来支撑。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奉行“积极不干预政策”,认为自由市场经济是香港成功的基石。不过,自由市场经济鼓励企业按市场需要发展,但这种发展往往具有自发性、短期性及分散性的特点,不能顾及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竞争力。政府依然需要制订适应国际竞争的产业政策来明确发展目标,调动内部资源。特区政府的“积极不干预政策”终在2005年发生变化。在2005年的《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首次明确提出“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政策范式。这个新范式与香港的市场经济模式并不相违背,因为政府促进是在市场主导的框架下进行的。这就标志着特区政府会采取比以前更为积极主动的措施来配合市场发展,为商界提供有利平台。
    3.旅游发展政策
    回归八年来,旅游业一直是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旅游业不仅在金融风暴中增长迅速,而且在SARS之后复苏强劲。旅游业在香港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产业定位从重要的经济支柱上升为四大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访港旅客及旅游收益在2004年再创历史新高,随着香港迪斯尼乐园即将开幕,一系列旅游景点设施相继落成,香港旅游业正处于新的发展浪潮中,前景广阔。特区政府明确认识到这一点,并在2005年《施政报告》及《财政预算案》中提出要大力支持并壮大旅游业,同时肯定香港独特的旅游吸引力为包括金融中心优势、专业服务优势与国际网络优势在内的四大优势之一。特区政府将继续巩固香港作为世界级都市与亚洲国际都会及世界级的度假与商务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也就是发展“国际大都会旅游”。
    在“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政策范式下,特区政府的旅游发展政策亦出现了转变,由侧重旅游景点设施建设及改造转为重视旅游区域的整体规划。特区政府制定了《大屿山发展概念规划》。大屿山是香港最大的岛屿,有过半的土地在郊野公园范围内,大部分的海岸线和高地仍然保持着原有的形貌,具有自然保育与康乐发展的价值。香港国际机场与刚刚开业的香港迪斯尼乐园都坐落于此。近年来,随着香港国际机场日益蓬勃发展,新市镇的落成,道路运输系统拓展及香港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大屿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屿山发展概念规划》的两大重心为交通物流和旅游、康乐及自然保育。在旅游、康乐及自然保育方面,该规划主要建议以香港迪斯尼乐园为中心点,在附近一带发展合适的旅游与康乐设施,从而巩固大屿山作为香港旅游枢纽的地位。建议中的旅游与康乐设施包括发展海岸主题公园、高地高尔夫球场暨度假村、大屿山博物馆、生态旅游中心,保存古老渔村的文化遗产与天然资源,设立水上活动中心及建立完整的生态教育径暨文物径网络等等。在交通物流方面,规划建议开辟跨境交通枢纽(包括公共交通交汇处、地铁车站)和兴建大屿山物流园。因此,两大重心互为关联,交互影响。目前该规划已完成公众咨询,特区政府现正制定具体政策,落实后肯定会提升香港的旅游竞争力。
    同时,2005年《财政预算案》会额外拨款5亿港元用于推广香港旅游业,其中香港旅游发展局获4.7亿港元。
    4.旅游推广策略
    香港旅游发展局推广目标是致力维持一个均衡的市场组合,从而巩固香港作为亚洲首要国际旅游都会的地位。其2005年的推广策略有三方面,包括推出“2006精彩香港旅游年”,加强开拓家庭与商务客群,以及进一步推广“优质旅游服务”计划。到2006年之际,香港的旅游发展会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届时所有的大型旅游项目(如香港迪斯尼乐园、香港湿地公园及东涌吊车)都相继落成。因此,香港旅游发展局计划将新增的景点和原有的独特旅游产品重新加以包装,推出面向不同市场的系列产品,并以“2006精彩香港旅游年”做推广。同时,香港旅游发展局锁定极具发展潜力的家庭与商务客群为重点推广对象。针对家庭市场,香港旅游发展局会与业界合作,为家庭新增一些合适的行程,推出更多的购物与饮食优惠等。针对商务客源,香港旅游发展局将为他们提供全面的旅游资讯,使他们可在公务之余参加旅游活动,从而增加消费并延长逗留时间。特区政府旅游事务署的一项访港旅客调查中发现,访港旅客对香港的整体服务水平表示满意。因此,香港旅游发展局会加强推广“优质旅游服务”项目。该项目是香港旅游发展局于1999年为零售及饮食界推出的,并在全球进行积极推广,鼓励来港旅客惠顾贴有“优质旅游服务”标志的商户。随着更多的旅客认同这项目,参与商户数字亦持续增加。在2004年,获认证的商户已超过5100家。香港旅游发展局正研究将该项目扩展到新的范畴。
    另一方面,香港旅游发展局通过加强与各地区旅游机构的策略联盟合作,共同发展多站式旅游和开拓新市场。在最近签署的泛珠江三角洲合作协议框架下,香港旅游发展局正与澳门等九个省级旅游局在全球进行联合推广活动。
    5.旅游业界发展的新趋势
    香港旅游正处于大发展时期,酒店业前景看好。随着迪斯尼乐园的开幕及其他旅游景点的落成,市场对酒店需求甚殷,但未来香港的酒店供应量未必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不少已有发展商将原有的住宅物业改作酒店用途,提供少于100间客房的小型酒店。
    2006年开幕的香港湿地公园将进一步刺激香港的生态旅游。目前,香港旅游市场上已有十多家专营生态旅游的公司。
    三 香港旅游业竞争力的发展状况
    由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香港旅游业竞争力提升状况良好,在整体上依然处于优势。香港在2004年被世界旅游组织列为世界第七大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也是唯一以都市为单位获选的旅游胜地。
    在观光、度假及休闲旅游方面,随着香港迪斯尼乐园的投入服务,香港湿地公园的即将落成以及对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的进一步发掘,香港的观光休闲旅游资源将更呈多样化,更能满足不同的客群,也更具竞争力。香港有望在“大都会旅游”的概念上,进一步延伸至家庭及生态旅游目的地。同时,香港航空市场进一步开放,航空网络伸延至内地二三线城市,这都会促进休闲与商务旅游的发展。在“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政策范式下,特区政府更能因应旅游市场的变化迅速主动地回应,制定整体规划及提供其他政策支援。
    在商务会展旅游方面,香港依然保持在贸易、金融、投资等方面的经济优势。美国传统基金会在其《2005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连续十一年将香港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地区。截至2004年,以香港作为地区总部的企业数目由2003的966家上升至1098家,升幅达13.7%;而驻港的地区办事处与本地办事处的总和亦由2003年的4448家增至2004年的4845家,升幅达8%。这就显示香港作为国际商业枢纽的地位依然稳固。
    不过,香港旅游业依然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竞争与挑战,其态势与上一年度相若,不过程度有所减轻。这是由于2004年底的南亚海啸天灾对受影响国家的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全部复原尚需时日。本年度香港旅游业的竞争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客源市场的竞争方面,内地市场是香港最大的客源市场,占整体的40%以上,但它已成为全球旅游目的地竞相角逐的对象。到目前为止,中国公民出境目的地已增至44个,但其中的36个国家是2000年以后才加入的,包括印度(2003)、德国(2003)、南非(2003)及英国(2005)等。这反映出中国内地居民的日趋富裕及出境旅游市场的日趋蓬勃,欧亚各国都希望吸引内地旅客前往英国旅游消费。AC尼尔森与世界免税协会(TFWA)联合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游的人均每次购物花费高达987美元,已超过日本跃居全球之冠。为此,欧洲国家愈来愈重视中国市场。奥地利、法国、德国、瑞士等多个欧洲国家日前在上海大力做旅游促销。不少欧洲国家的旅游局表示,希望更多的中国游客以“自由行”的方式赴欧洲旅游。英国旅游局已开始筹划对中国开放“自由行”,并有望在年内正式推出。预计英国自由行产品的报价在两万元人民币左右。瑞士国家旅游局表示,希望中国游客赴瑞士的客源数量可以从现在一年12万增长到2015年的80万。不少国家提供比香港更为便利的安排。例如,新加坡、泰国及韩国等都能提供免签证及较长的逗留时间。其中泰国给予内地旅客停留14天,而香港只能给予最多7天的逗留时间。
    在旅游设施方面,香港的会展业正越来越受到来自珠江三角洲的挑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深圳、东莞的会展场馆面积已接近或超过50万平方米。而在2004年,至少有超过10个面积达5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展览馆在以上三地落成,穗深莞三地将成为中国的超级展览地带。另外,佛山、江门、湛江、汕头等市都已建成或正在兴建大型展览馆。至于香港,即使在亚洲博览馆建成以后,整体展馆面积仍落后于穗深乃至京沪各地。尤为重要的是,广东省正在制定产业政策,整合会展业,目标是向大展名展、产业基地、中心城市与历史形成的商品聚散地聚合。
    在航空方面,香港面对的最大竞争来自珠江三角洲机场群。在珠江三角洲内便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及珠海五大机场,竞争激烈。广州白云新机场于2004年8月启用。新机场总投资达人民币二百亿,初期可处理两千多万人次的客运,扩建后可处理人次达八千多万,扮演着华南航空枢纽功能,并在东亚大型机场中位居要津。因此,香港国际机场决定入股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将香港机场经济依托由珠江三角洲进一步延伸至长江三角洲。
    四 发展趋势
    (一)客源市场整体来说,香港客源市场将受惠于一系列有利因素而进一步增长,这些有利因素包括全球经济发展乐观,中国经济发展蓬勃,全球与亚太区旅游市场的蓬勃,香港新旅游景点设施的落成以及香港旅游发展局全新的全球宣传攻势。
    万事达卡主办的“亚太地区旅游业前瞻”论坛指出,旅游业是近年增长最迅速的行业,并获得了自1984年以来最强劲的旅游增长。论坛预计,亚太地区将主导全球旅游未来十年的发展。受亚太地区内国家与地区本地生产总值的稳健增长,财富的增加,信贷的流通,区内人民休闲及旅游负担能力将有所提升,再加上区内政局开放及新旅游点等利好因素,区内首次出外旅客将出现强劲增长。亚太区内的旅游增幅将成为全球之冠,为本地区带来经济动力。亚太区内的香港、韩国的首尔(汉城)、泰国的曼谷及新加坡将会直接受益。
    1.休闲市场的发展趋势
    中国内地市场将继续增长。世界银行预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2005年将有8%的增长,同时人民币升值,内地居民每次可携带人民币出境上限亦调高至两万元,这些有利因素都能进一步刺激内地居民的旅游意愿,带动内地居民出境游,香港将因此受益。根据2004全年与2005年前六个月内地游客总数推算,2005全年内地访港游客总数不难突破1200万,市场份额亦可维持在50%~55%左右。
    根据2005年六月份访港旅客的数目推算,其他主要市场,如欧洲、非洲及中东市场与澳洲、新西兰及南太平洋市场在2005下半年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商务市场的发展趋势
    CEPA中的服务贸易由原本的18个领域进一步扩展至航空运输、信息技术、专利代理、商标代理、职业介绍、人才中介机构、文娱与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等26个领域。同时,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泛珠江三角洲的合作正在展开,这些都更进一步带动香港与内地,尤其是泛珠江三角区域的经贸合作,从而带动商务会展旅游。本文预计商务游客的比重会在25%~30%之间。
    综合休闲与商务市场的蓬勃趋势,访港旅客在2005年有望突破2200万,达到2400万。
    (二)旅游供应
    1.酒店
    受整体客源市场大幅增长的刺激,酒店供应在2005与2006年会继续增加。根据香港旅游发展局的统计,酒店与客房数目到2005年底会分别增至125家与49431间;到2006年则会进一步增至138家与55762间。
    2.航空服务
    根据内地与香港完成的新一轮航空运输协议,每周来往两地的客运航班将增加30%。国泰航空与港龙航空在2005年均会陆续接收新客机,所接收的均为中短途客机,正好用在内地及其他区内航线上。因此可以预计,香港本地航空公司的客运航班及运载量将有明显的上升。
    3.零售业
    人民币的升值与内地可携带出境人民币上限的放宽都会更刺激内地居民在香港的消费需求。因此本文预测,内地市场的旅游收益及所占比重都会有所上升。国际品牌连锁店和本地零售业会继续以锁定内地游客市场为目标,从而刺激旅游零售业的发展。
    五 建议及结语
    本文尝试在航空枢纽的拓展,发展香港成为邮轮中心与区域合作这些方面来提出若干建议。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2005)指出,航空业必须被视为促进旅游及旅行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源泉,并认为香港在发展航空枢纽上应有更大的努力。作为旅游胜地,除景点设施外还依赖航空的配合。例如印度的泰姬陵与秘鲁的Machu
    Picchu都是旅游胜地,但到访旅客和香港相比却相差甚远。香港本身是国际航空枢纽,具有完善的国际航空网络,但内地网络及国际与内地两个网络的整合还不够。目前来往香港内地的航线共有44条,但港龙航空与国泰航空只经营(主要是港龙航空)其中的21条,余下的多属往来二三线城市的航线。于2001年成立的香港第三家民用航空公司——中富航空在2005年才开始经营前往内地的支线航班。因此,政府需要鼓励开办更多的支线航班,进一步完善香港的内地航空网络。同时,香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家航空公司能同时提供内地及国际城市的航空服务,以致旅客不能以“一机到底”的方式经香港往来内地及世界各地,因此两个航空网络需要进一步整合。
    同时,特区政府应积极努力,将香港发展成为亚洲邮轮中心。邮轮业在过去十年一直增长迅速。邮轮旅客在2004年达1060万人次,预计在2010将升至1700万人次,较2000年和2002年分别上升70%和54%。在邮轮供应方面,1980年代有40艘新船加入;1990年代则有80艘新船加入,是80年代新增船的一倍;踏入2000年后,过去五年总共引入35艘新船,其中部分是超豪华的大邮轮,每航次在3000人以上。香港的卓越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邮轮横渡太平洋旅程的必经之地;加上所拥有的优越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及旅游设施,因此香港应该发展成为中国及远东地区的邮轮中心。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内地目前是全球第五大入境旅游目的地,2020年之际,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届时每年到内地旅游的人数估计将超过1.3亿。香港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在客源市场与旅游资源方面有很大的互补性。在客源市场方面,2003年共有272万名访港外地旅客经香港前往内地,占整体访港外地旅客的38%,该比例有持续上升的趋势,因为参加“一程多站”的旅游行程是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在旅游资源方面,随着香港一系列旅游景点的落成,香港已形成以国际大都会旅游为主,辅以生态旅游、历史古迹旅游等的多元化旅游模式,适合于不同的市场群体。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旅游资源异常丰富。目前,九省区共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79处,占全国总数的44%;“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2处,占全国总数的40%;另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3处,占全国总数的23%。因此,香港和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在旅游资源及客源市场方面的互补性很强,应在客源互通,信息共享,联合促销及协调发展方面共同合作。
    总体来说,随着迪斯尼乐园及其他新旅游景点设施的启用,香港迎来了新一轮的旅游发展浪潮;而特区政府在“市场主导,政府促进”的新政策思维下,正采取比以前更积极主动的措施来推动旅游业发展。因此,香港旅游业发展前景将比以前更为广阔。
    附注:
    1.本文所引用的统计资料主要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经济发展及劳工事务局、旅游事务署、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游业议会及其他相关的政府及法定机构。
    2.本文的撰写综合各方面资料分析而成。
    3.本文撰写力求准确无误,如有错漏,敬请读者见谅。
    参考资料
    香港特区政府(2004a):《香港与内地完成检讨航空运输安排》。
    香港特区政府(2004b):《立法会十五题:提升香港作为旅游胜地吸引力》。
    香港特区政府(2005a):《香港便览:旅游业》。
    香港特区政府(2005b):《经济转型的影响》。
    香港特区政府(2005c):HKs Recent Economic Performance and Prospects。
    香港特区政府(2005d):《2005年第一季经济报告》。
    香港特区政府(1997~2005f):《施政报告》。
    香港特区政府(2005g):《财政预算案》。
    香港特区政府(2005h):《大屿山发展概念计划》。
    香港特区政府(2005i):Speech by Mr Stephen Ip,“Secretary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Labour” at the 19th International Travel Expo Hong
    Kong(ITE HK 2005) Opening Ceremony on 9 June 2005。
    香港特区政府(2005j):Local and Regional Operation。
    香港特区政府(2005k):《旅行代理商注册处:统计数字》。
    香港特区政府(2005l):《〈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下的服务贸易开放措施》。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a):《12月旅客人次创208万新高》。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b):《2004年香港旅游业统计》。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c):《2004年旅客消费激增至918亿港元》。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d):《市场概览(多种市场)》。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e):《香港旅游发展局欢迎政府提升优质服务》。
    香港旅游发展局(2005f):《截至2004年12月酒店供应情况》。
    香港贸易发展局(2005):《泛珠三角旅游合作对香港旅游业的机遇》。
    香港机场管理局(2003~2005a):《香港机场管理局年报》。
    香港机场管理局(2005b):《香港国际机场接受最高荣誉》。
    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2005):《旅游及旅行业对就业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中国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世界银行(2005):《中国经济季报》。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2005a):《国泰航空宴贺厦门新航线》。
    香港国泰航空公司(2005b):《国泰获选全球最佳航空公司》。
    香港港龙航空公司(2005):《中国地区最佳航空公司——港龙航空公司参与香港国际旅游展》。
    《明报》(2005a):《掷5亿推旅业,办精彩旅游年》,香港:《明报》(3月17日)。
    《明报》(2005b):《拟拓展生态旅游,业界吁审慎规划》,香港:《明报》(3月17日)。
    《星岛日报》(2005):《港连续11年经济最自由》,香港:《星岛日报》(1月5日)。
    《文汇报》(2004a):《珠三角重整会展业》,香港:《文汇报》(11月19日)。
    《文汇报》(2004b):《携人民币过境元旦起准两万》,香港:《文汇报》(12月3日)。
    《大公报》(2004):《竞争激烈转型须加快》,香港:《大公报》(8月9日)。
    《大公报》(2005):《邮轮业年创收入153亿美元》,香港:《大公报》(2月8日)。
    罗祥国与杨宇霆(2002):《开放天空》,香港:经济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Schwieterman,J.P(1993)Air Cargo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Hong
    Kong: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庄敬 哲学硕士,香港学术评审局研究主任,英国萨里大学(Surrey
    University)旅游发展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旅游政策制定过程与旅游发展的理论模式。2004~2006年澳门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与趋势预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