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是"十五"目标全面完成的关键之年,无锡市紧紧围绕争创江苏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奋斗目标,按照"一确保、一力争"的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68亿元,可比价增长15.1%,人均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跨上了新台阶,达到50958元;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421.8亿元,同比增长19.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81.68亿元,同比增长24.2%;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5元,同比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4元,同比增长12.5%。人口素质,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继续改善和加强,社会功能、社会公益进一步健全,率先全面小康建设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明确奋斗目标,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中共无锡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正式提出了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示范区的目标,并印发了《无锡争创全省"两个率先"先导区和示范区行动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无锡发展的总定位和总目标:无锡到2005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高标准、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惠及全体人民。围绕这一目标,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思路,深化各项改革,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共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到2005年底,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无锡除森林覆盖率和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2个指标尚未达到标准值外,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23个指标均已经达到或超过标准值,在江苏省内率先总体上达到全面小康指标要求。城镇登记失业得到良好控制,城乡居民收入双双实现两位数增长,农民住房面积扩大,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家庭拥有电脑电话增加,教育卫生服务覆盖面拓宽,社会保障规范加强,居民生存环境和生态城市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发展跨上新的台阶。
    二、实施以人为本,稳步提升人口素质
    (一)低生育率继续保持,人口增长趋于平稳
    多年来,无锡市认真贯彻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人口的优生优育,促进人口素质提高。2005年,无锡市继续严格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生育持续较低水平,人口增长趋于平稳。统计数据显示:至2005年底,无锡市户籍人口为452.84万人,比上年增加5.65万人,增长1.26%。人口出生率为7.36‰,比上年降低0.41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6.69‰,比上年降低0.1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7‰,比上年降低0.28个千分点。人口"低出生、低增长"较好地促进了无锡市人口总量平稳增长。
    (二)医疗服务体系健全,人口身体素质提高
    2005年,随着无锡市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的推进,无锡市医疗服务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和普及,覆盖面扩大。全市拥有卫生医疗机构1815个,卫生医疗机构拥有床位20275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1人、执业医师22人、注册护士17人、医疗床位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4张。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95.5%,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医疗服务网络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完善,使居民就医更方便,健康保健意识更高,预防各种疾病发生的能力增强,生命质量提高。全市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18.84/10万,比上年降低52.21/10万。孕产妇死亡率为9.13/10万,比上年降低了8.5/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8‰,比上年降低了2.89个千分点。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54岁,比上年提高 0.28岁。
    (三)"科教兴市"有力实施,人口文化素质提升
    "十五"以来,无锡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以"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依托,深化和创新教育体制改革,加大经费投入,加快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在高标准实施义务教育的同时,着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市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
    2005年,全市教育经费支出46.46亿元,比上年增加5.51亿元,增长13.4%,教育经费的有效投入保障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全市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6.9%,比2004年提高0.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6.8%,达到小康目标要求,在全省和全国处于领先水平。职业教育围绕加快培养科技创新及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目标,增强培训能力,拓宽教学范围,全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学生接近14万人,比上年增加2.2万人。与此同时,全市高校学习人数增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达到7.80万人,比2004年增加1.67万人;在校研究生2530人,比2004年增加603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6116人,比上年减少659人。教育学习氛围良好,推动人口文化素质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63万人,比上年增长8.5%,全市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743人,比上年增长7.2%。
    三、建设富裕无锡,着力改善居民生活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2005年,无锡市紧紧抓住率先发展不动摇,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全市经济在新的高平台上平稳运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04.68亿元,可比价增长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上新台阶,达到50958元。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坚强后盾作保障。无锡市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切实贯彻以人为本、富民优先的方针。通过出台一系列增收措施,如改进和完善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方式,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等,富民步伐明显加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5年,无锡市城乡居民收入均实现可喜增长。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5元,同比增长17.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004元,同比增长12.5%,均达到小康目标要求。
    (二)居民收入合理支配,消费观念更新升级
    居民收入增长,消费观念更新,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2005年,全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7.5%,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居民食品支出比重降低,非食品消费支出增长,家庭购置高档电器数量明显增加。城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电脑62台,比上年增加14台,平均六成居民家中都有电脑。农村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彩电152台,比上年增加24台,平均每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1.5台彩电。经济增长,收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居民生活用电需求增加,拉动了无锡市生活用电量的快速增长。2005年,全市人均生活用电量达到549千瓦时/年,比上年增加了92千瓦时/年。居民物质生活丰富了,精神生活需求增加,人们用于通讯和文化娱乐的支出增加。据统计,无锡市城乡每百户家庭拥有电话268.4部,平均每户2.68部,电话普及程度达到较高水平。同时,无锡市城市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支出801.2元,比上年增加了68.6元。
    (三)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富裕无锡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乡居民居住状况进一步改善。2005年,无锡市通过实施市民安居工程,大力开发普通商品房,全市竣工经济适用房23万平方米,拆迁安置房541.6平方米。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30.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4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56.4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9平方米。居住面积日趋扩大,生活设施不断改善。200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7.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有线电视入户率78.8%,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四、坚持科学发展,调整优化社会结构
    (一)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城镇化水平呈升势
    "十五"以来,无锡市坚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扎实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发展。在抓好经济发展的同时,统筹兼顾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协调和谐。城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实现农民富裕就要减少农民,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发展非农产业,繁荣农村就要大力推进城镇化水平。2005年,无锡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67%,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城镇化促进了工业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社会服务及市场环境。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产比重稳步上升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适应宏观政策变化和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十五"时期,无锡市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向着资源节约的集约经济发展。无锡市主动抓住有利时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重点逐步向低能耗、高产出的第三产业转移。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无锡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分别1.7%、60.5%和37.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在经济总量结构调整的同时,无锡市从业人员结构同样向第三产业调整转移,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1.8%、55.1%、33.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三产比重持续了上升态势。
    (三)率先创新社会体制,激发活力后劲增强
    为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共进,无锡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按照"分类定位、分开管理、分别改革"的思路,创新社会事业投资体制、管理制度和运行模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各方参与的社会事业发展新机制。2005年,无锡市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学校管理中心、文化艺术管理中心、医疗管理中心、体育场馆和训练管理中心,"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局面初步形成。首开全省先河的无锡社会事业发展体制改革,深化了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激活了社会发展投融资机制,推动社会事业运行机制与市场接轨,无锡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领域发展后劲和活力增强。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深化、卫生--市属医疗机构施行"托管制"、文化--艺术生产投资方式改革等,有力地推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五、落实为民宗旨,大力发展公益事业
    根据"构建以人为本,富民优先,和谐宜人新无锡"的目标要求,2005年无锡市在"活力、富裕、绿色、文化、法治和平安"的建设上狠抓落实,大力发展公益事业。
    (一)围绕创建绿色无锡,优化人居环境
    2005年以来,无锡市大力实施科学发展,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绿色无锡、生态无锡建设,城市道路和绿化面积明显增长,居民生存环境得到改善。2005年,无锡市整修背街小巷100条,新建城市道路83公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0.64平方米。通过环境整治、拆房建绿,年内新增园林绿地1051公顷,年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1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同时,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城市环境整治、河道污水清理、绿化覆盖率提高,使得锡城空气状况好转,空气良好天数占88.5%,空气质量指数达到0.993,空气质量等级跻身Ⅰ级,各项指标均达到小康目标要求。
    (二)围绕创建文明城市,抓住关键环节
    近年来,围绕创建全国、省文明城市,无锡市加大投入力度,抓住关键环节,切实推进卫生事业稳步向前发展。2005年,全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含基建支出)达6.3亿元,比上年4.8亿元增加1.5亿元,增长31.25%。经费投入到位,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保障。无锡市努力抓住农村卫生这个关键,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2005年,无锡市农村新建卫生厕所10.79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2%,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86.4%。与此同时,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断提高,2005年达70%,无锡市还建成了省内第一个工业固体废弃物安全填埋场,并投入运行。
    (三)围绕打造文化城市,增强无锡魅力
    文化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提高无锡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无锡市积极打造文化无锡,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文化品牌。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规范培育文化市场,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群众文化设施的扶持和投入力度等,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据统计,2005年,无锡市文教事业费支出额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17.97%,较上年略有提高。全市拥有图书馆9个,博物馆5个,文化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11个,艺术表演场所5个;公共图书馆藏书222.6万册,比上年增加8.2万册,较好地满足了群众文化需求,也提高和增强了城市的文化品味。
    六、创建平安无锡,不断增强社会保护
    (一)政府重视出台政策,就业好转失业下降
    就业为民生之本,富民强市的富民是"两个率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实现富民重要方面是促进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2005年,无锡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创业、促进就业和完善保障的工作力度,建立城乡一体的就业制度,制定统筹城乡的就业政策,不断扩大就业再就业门路,就业环境得以改善,就业渠道拓宽。全市实现新增就业14.5万人次,其中安置城镇失业人员5.16万人,净增就业10.7万人。帮助持有《再就业优惠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7%,比上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2005年,无锡市继续加大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均超过小康目标要求,城镇劳动保障三大保险各自覆盖面达到98.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推进,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参保农民人数达到220.02万人,参保率达到98.8%。初步形成了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保障体系新框架。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无锡市十分重视困难弱势群体的生活和社会保障。2005年,全市民政经费达3.9亿元。社会救济总人数(含一次性救济等人数)达20.79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2.73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44万人。享受低保人员数占救济总人数的比例为94.8%。社会救助受益人群扩大,较好地帮助弱势群体渡过难关,有效地缓解了部分社会矛盾。
    (三)全力推进共同富裕,居民贫富差距缩小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几年来,无锡市致力于调整贫富结构,不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贫富差距。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无锡市城镇居民中间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346元,城镇居民最高收入户(按照10%比例分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9182元,城镇居民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70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最低收入户差异倍数为6.9倍,比上年的8.9倍缩小2倍。
    (四)着力创建平安无锡,社会秩序持续稳定
    为了维护无锡稳定,着力构建平安无锡,无锡市集中整治了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了街头"两抢"、"霸王搬运"、毒品犯罪、校园犯罪、经济犯罪等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社会治安总体趋好。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全市治安案件查处数为12.01万起,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为101.8件,比上年减少1.2件;刑事犯罪嫌疑人中青少年所占比重为41.3%,比上年降低0.8个百分点;全市十万人意外死亡人数为16.82人。"平安无锡"建设良好,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城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均达到小康目标要求。
    七、勇立发展潮头,努力推进基本现代化
    总体而言,2005年无锡市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得益于无锡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施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较好地激活了社会发展的活力;同时,各项社会事业经费投入增加,有力支撑着社会发展全面向前。但是我们也要勇于发现发展中的不足,我们要在与兄弟城市的比较中找差距,把无锡市社会发展推上新台阶。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发展的开局年,也是无锡市由全面小康向基本现代化奋力迈进的第一年,回顾过去五年,我们有成绩,有不足,但我们更有优势和信心为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而努力。从现在起,我们要以基本现代化为新目标,充分发挥和利用无锡市在经济稳步增长、社会创新体制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推进社会事业各领域的全面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坚持"五个统筹",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条件。我们要围绕构建和谐宜人新无锡目标,共同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要深化社会事业领域"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和"管办分离"改革,为社会事业更快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围绕又快又好发展主题,构建现代化建设框架。积极抢抓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机遇,瞄准"十一五"发展目标,搭建现代化建设框架:一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农业现代化,继续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二是加大人才结构调整,加快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三是统筹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结构,加大社会发展投入比重,激发社会发展后劲源动力。
    (二)精心经营城市文化,大力弘扬城市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城市品牌,以和谐宜人新无锡为目标,发展新无锡文化,弘扬城市精神:一是集中力量引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二是要深入挖掘搜集民间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发扬,凝聚人心。三是营造良好学习、宣传氛围,加快群众文化设施建设,以优秀城市文化,倡导文明行为,在丰富基层人民文化娱乐生活的同时,激活城市活力。
    (三)高度关注民生,优先推进富民。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千方百计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把农民致富放到首位,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有力举措,推进全民实现共同富裕:一是加大居民生活设施建设,尤其农村基础生活设施建设。二是加大居民生活环境建设,有力控制污染源,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三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四)不断完善保护网络,全面保障居民基本生活权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一是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网络,建立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保"模式。二是促进医疗服务网络改革,医疗保险制度向农村拓展。三是加强社会治安网络建设,保护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