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昨日公布的6月份全国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增幅较大,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3%,而5月则只有1.5%。如果结合国家统计局前日发布的6月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5%来看,前几个月慢慢上涨的物价压力保持继续上升的势头,在央行判断是否应该加息的关头,这几个关于物价走势的关键数据无疑受到市场密切关注。
数据显示,6月企业商品价格总水平较上月上升0.4%,较上年同期上升2.3%。央行每月发布并编制的这个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反映企业间集中交易的投资品和消费品的价格变动水平,与CPI一起能比较全面地描述了物价波动轨迹。
按商品需求分类看,投资品价格上涨较快,较上月上升0.5%,同比则升3.2%;消费品价格较上月上升0.1%,同比上升0.4%。
2月份至今,CGPI和CPI都呈上升势头,2月至今,CGPI从0.7、0.8、1.0、1.5,一直升到6月的2.3%,而CPI的月同比涨幅回升迹象也很明显,由2月份的0.9%回升至6月份的1.5%。
此外,未来物价压力更引起市场担心的是PPI(工业价格指数)的亦步亦趋。作为CPI走势的先行指标,PPI工业价格指数几个月来上升压力较大,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6月上涨6.1%,原油价格继续走高,带动6月PPI上涨3.5个百分点。
专家指出,PPI的上涨一方面可看出企业成本压力过重,利润空间被压缩,未来面临深层次结构性调整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上游的价格压力将逐步传导至下游,未来CPI上行压力逐渐显现出来。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本周就指出,当前国民经济确实存在相当的通胀压力,应对价格上涨保持高度警惕。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也表示,根据数据测算,中国的通胀历史经验表明,在反映总需求和货币供应方面“通胀存在时滞”,“未来几个月通胀很可能会出人意料地加速。”
在货币当局判断经济走势、决定是否加息的紧要关头,CGPI、CPI和PPI的持续上升将会给决策层的分析矩阵添加几个重要参数。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还显示,按商品的生产过程分类看,6月初级产品价格较上月上升0.9%,较上年同期上升6.5%;中间产品价格较上月上升0.4%,较上年同期上升2.4%;最终产品价格较上月上升0.1%,较上年同期上升0.5%。
其中,有色金属价格较上月下降6.2%,较上年同期则大幅上升了36%。铜价同比涨60.1%。金价同比涨28.7%,银价同比也大涨了46.8%。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