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国际的发行市盈率为19.83倍,同洲电子的发行市盈率为
24.32倍,中国银行发行市盈率为24.23倍,德美化工发行市盈率为22.88倍,得润电子为29.33倍,威尔泰为35.76倍。相比股改前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中国股市重启IPO后的发行高溢价有过之无不及。
如果以往股权分置前按20倍市盈率的定价发行,是圈钱行为,需要股权分置改革补偿流通股东,那么股改之后的全流通发行接近甚至远超过20倍市盈率的高溢价发行,而且还没有股权分置因素的补偿,那就只能称之为掠夺了。
当然,国际接轨的证券市场的新股发行是按市场定价的原则定价发行的,而不是按市盈率水平定价发行的,也就是市场好的时候,市场定价水平会很高,市场不好的时候定价水平可以很低,甚至低到公司不舍得卖(发行)股票的水平。但问题是国际接轨的市场起码是上市公司公平进入证券市场的发行机制,只要企业符合上市条件想上市是都可以上市的,不好的企业很难成功圈钱的。而不是象中国股市这样管理层根据市场水平控制新股发行节奏,是个公司都能圈钱成功的。虽然证监会新闻处处长刘辅华刚最近表示,“IPO的审核情况依据市场而定,证监会并未有意控制审核速度”。但这话刚说完股市就应声而落了,
7月19日股市跌了近40点。显然中国股市的问题还是相当严重的。
现在的中国股市明显还不是国际接轨,如果要按场化发行,整个价值中枢就要重构。如果继续控制发行节奏,单单使发行定价进行接轨,真正的按市场水平定价,那么中国股市的发行市盈率还要高的出奇。起码整个中小企业板普遍将发行定价提高一倍没问题。中工国际发行后2.06元的净资产能支持的最低股价是15.50元,那么将发行定价提升一倍后,更高的发行价格垫高了每股净资产后,那么相应的二级市场的定价会更高的,参与一级市场仍将是有暴利可图的。只要一级市场有利可图,新股更高价发行就都能成功。那样市场发行后的价格会扭曲的更加严重。
既然中国股市运行机制还没有国际接轨,新股发行的定价就不能按国际股市的规则说事。新股发行还是要参照市盈率水平来衡量定价高低的。但是如果继续按市盈率水平来衡量发行价格,现在偏高的发行市盈率,而且全流通发行以后没有任何的补偿的希望,这足以证明这些发行价仍旧在掠夺市场。
目前整个市场最明显的不公体现在一级市场定价和二级市场定价巨大的落差上。申购资金不用承担二级市场的风险就能获得巨大收益。一级市场成本要远低于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成本,每一个公司上市都能通过新股发行的环节让一级市场创造财富。中工国际上市首日,一级市场的最高收益是576%。
全流通发行后的一级市场的暴利,最明显的掠夺二级市场财富,但一级市场的暴利掩盖了股市更大的不公,那就是成本远低于一级市场中签者的发起人股东的低成本,以及其相对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高成本的巨大不公。
前面分析目前的中国股市即使是按20倍左右的市盈率发行都是不合理的,那么在不合理的基础上,发起人股东就会和一级市场一样再获得动辄一倍甚至数倍的暴利,那么就是更大的不合理。如果新股发行发起人股可以直接流通,那么在得以以20倍左右市盈率定价的基础上,还会享受到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发起人股东就可以以沪深股市平均40倍以上市盈率的高价格在市场上卖出股票。试想三年后成本普遍只有一元多的发起人股东,将来是要按数倍甚至数十数倍的价格在这个市场变现股票的。而证券市场仅仅靠业绩是创造不出来如此多的财富的,那么结果只能是二级市场被掠夺。
为了防止非发起人股东暴利,虽然管理层有一个设计,就是发起人股要承诺三年内不流通。但这个设计根本是不起作用的。发起人股东的股票虽然承诺三年内不卖出,但不用三年股市就有卖空机制了,难道借股卖出就不能提前透支利润了吗?我们还可以设想,如果新股发行后三年后股价不跌甚至反涨,那么到这里来发行股票者只是损失了三年的时间成本,这相对于巨大的市场暴利简直就是微乎其微。如果三年之内股市不涨反跌,如果有可能跌落到20倍市盈率的发行价格左右,那么卖股票的仍然是盈利的,因为目前20倍市盈率本身就是圈钱的价格。但相对二级市场高成本的投资者整体上就要承受三年投资没有回报甚至巨损的结果了。股票发行后,如果公司三年内没有其它方式再圈钱,股价跌破发行价格是很有可能的事,如果投资者倒霉,遇到了只为圈钱而圈钱的公司,股价大大的跌破发行价,那么相对投资者的高成本而言,那几乎是无法承受的。
既然中国股市20倍市盈率左右的新股发行是圈钱,是掠夺,那么中国股市为什么在高溢价发行的基础上还要继续上涨呢?这显然是政策托市的缘故,政策出于成功解决股权分置要让投资者盈利的需要。管理层为了维持市场稳定宏观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另一方面管理层引进QFII;引入社保资金、银行资金等国有资本推高并维持股市的高价值中枢,但这样做的同时也制约了合理的市场市下价值中枢的形成。当然没有合理的市场价值中枢,新股发行就不会出现市场制约。投资者就永远买不到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而这些国家权力管理下的资金,推动股市最终是没有效率的。
运行机制不能接轨的中国股市,新股发行就不受市场制约,就一定会圈钱。而这样的市场要维持繁荣,要维持稳定,管理层就只能动用公权维持股市繁荣:比如保险资金、银行资金;比如控制发行节奏牺牲更多上市公司的上市机会;比如引入QFII放外资进入,容忍外汇储备无限增加。这同时也是利用公权维持股市发行的高溢价。
结论是中国股市仍旧在用公权掠夺。而利用公权掠夺的最大的即得利益群体,就是来这个市场卖股票的,国有企业仍然是圈钱的主体。虽然也有中小企业板的民企圈钱,但那体现更是巨大的不公。如果最终有一天中国股市再一次出现全输,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目前证券市场的散户投资者,更包括公权引导之下进入股市的社保资金、银行资金、投资基金,还有被制度挡在市场之外的融不到资的公司。当然我们要病垢的不仅仅是高价发行股票的掠夺者,更要病垢的是无公平可秩序可言的中国股市掠夺机制。还有政策市中公权管理下资金的低效率,以及国有资金低效率的最终利益受损者全体国民。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