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起存款准备金率再上调0.5%
核心提示
这一回,央行没有“屈就”于来自外界的巨大舆论压力。与近来国内外各方普遍预期央行需再度加息的呼声似乎南辕北辙——昨日傍晚六时,央行突然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暂时不上调,继续执行现行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央行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第二次果断动用“存款准备金率”这把“利剑”。剑之所指显然是当前热浪滚滚的宏观经济形势。央行昨日表示,此次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是为了加强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维护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
实际上,对于央行等货币当局于近期抛出紧缩信贷之策各界已然表示认同。然而,央行此番缘何弃“加息”而纳“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会否用作殿后、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等一系列疑问引人遐思。昨晚,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多位知名的经济学家,希望探究上述问题的答案。
能更有效抑制贷款增速
在近来关于央行该采取何种紧缩性措施的争辩中,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博士始终认为,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控制流动性能起到更为直接的作用。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也认为,相比于其他调控政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意义更为重要,“因为贷款平均利率与货币市场利率更相关,单就抑制贷款增长过快而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能更为直接地达到目的。”
“6月份的数据出来后,肯定超出了不少人的预期。经济增长率、投资增长率等几个核心指标都亮起了红灯。”彭兴韵昨晚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对于央行来说,这个状况无疑是一种压力。它至少说明央行上次提高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至今尚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再次冻结银行1500亿元资金
“从央行角度来看,他们肯定比较关注信贷的同比增长率。现在信贷增长很快,M2增长在18%以上的高位已经有半年多时间了。其中,6月份的信贷投放量虽较之去年同期有所减少,但是相对于5月份仍然是大幅提高。”彭兴韵说,“在全球都在警惕通货膨胀的前提下,很多国家纷纷采取加息措施,这些虽都给我国央行加息的空间,但同时也为之提供了再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现实可行性。”
专家告诉记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除了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之外,还能在直接冻结银行一定数量的流动性的同时,影响货币乘数,产生多倍收缩效应。
“从效果上说,加息对流动性的紧缩还不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的直接。后者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况且前者在反映上还有一个较长较慢的时滞。”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乘数是4,那么再次提高0.5%的存款准备金率,就能迅速达到再次冻结资金1500亿元、影响近6000亿元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在袁钢明看来,目前贷款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越来越没有关联性了。以前贷款增长控制在15%,投资就下来了,可是从2004年5月份以来,贷款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了15%以下,但是投资仍然高速增长。因此简单的控制贷款措施已经不得力了。
因此,他认为,如果不能用强力措施减轻当前的流动性负担,并减弱其赢利压力,那么各大商业银行贷款继续增长的危险态势还是难以避免。“从这个意义上说,央行再次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也充分表明了他们回收流动性的决心。”
“6月份人民币贷款余额增幅比5月份降低了0.73个百分点,这说明调控措施见效了,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毕竟是我国多年来第一次不用行政手段控制贷款的调控。”袁钢明说,“不可否认,提高商业银行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能在控制信贷上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是从根本上说,这个举措带有强烈的行政干预性。希望下半年货币当局能够继续使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央行再次加息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央行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没有让“鼓吹”再次加息者如愿,但在众位知名的经济学家眼中,央行未来采取加息措施的可能性依然不小。
不能排除今后加息可能性
“并不是说已经动用了存款准备金率这个工具,就不能再次动用利率了。作为坚信利率比其他工具更好用”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下月的数据出来后如果依然超出央行或市场的预期,那么今后加息的可能性还不完全排除;进一步提高利率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
“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手段,但这是一个试探性措施。”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大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之后,将有可能在一个月后视政策效果决定是否继续采取进一步的措施。”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中心的宋国青(宋国青新闻,宋国青说吧)教授也表示,今后还需不需要进一步加息,还要观察7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他认为,如果本次调控效果不如意,那么央行动用加息手段的可能性就非常大。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内会有些效果,但是不会持续很长。持续比较长的、有效的政策应该是汇率的进一步升值和提高利率。”在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看来,新借贷款以及过去贷款的利息成本都会提高,从而起到抑制信贷作用。
虽然此前一直强烈主张货币当局提高商业银行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但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认为,在信贷猛增、但物价却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下游企业利润空间很微弱。“如果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全面实施货币紧缩的话,对融资本身较难、流动性需求强烈的中小企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因此,在货币政策上,对过热产业如房地产等的信贷进行结构性调整比存款准备金率为代表的总量调整更重要。”
低利率造成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
事实上,为了解决银行信贷增长过快,央行已经于4月28日上调贷款基准利率,7月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时3次发行共计2500亿元的定向票据。但不少经济学家依然认为,眼下的低利率环境仍然是造成我国金融体系流动性过剩的重要原因。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过热、市场炒作严重、房价快速上涨等问题与长期的低利率政策不无关系。
“现在银行以两点几的成本融进资金,可以用5%、6%的利息贷出去,这么高的利差,不冲动才怪呢,这个利率是银行收进资金的成本,这是重要的。所以现在的银行,不管市场经济如何,银行拿去了大把的票子往上堆,还说银行困难,不对。第一,银行冲动。第二,企业也是贷款利率很低,外面的收益又很高。利率如果不提,任何措施都很微弱。”袁钢明强烈呼吁央行,要想将上述顽疾剔除,最好的办法是加息,不仅提高贷款利率,还要提高存款利率。
“经济增长过热趋势短期难缓解,央行应在目前轻微加息的基础上连续加息。”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易宪容(易宪容博客,易宪容新闻,易宪容说吧)认为,“尽管政府宏观调控能够使用的工具很多,但有些措施对市场影响不大,并可能被地方政府抵制而效果弱化。通过加息改变目前的低利率政策,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一个较好的选择。”
此外,基于上述考量,一些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预计,央行下半年甚至还有把贷款利率再上调到合理幅度、同时上调银行存款利率的可能性。彭兴韵甚至建议,若在再次提高国有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境况下依然无法达到调控预期,央行可进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利率。
21年9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时间 调整为 调整原因
11985 年 统一为 10% 为克服法定存款准备率过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21987 年 由 10% 上调至 12%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31988 年 由 12% 上调至 13% 紧缩银根,抑制通货膨胀
41998 年 3 月 21 日 由13% 下调至 8% 对存款准备金制度进行了改革
51999 年 11月 21 日 由 8%下调至 6%
62003 年 9 月 21 日 由 6%上调至 7%
72004 年 4 月 25 日 由 7%上调至 7.5%
82006 年 7 月 5 日由 7.5%上调至 8% 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92006 年 8 月 15 日由 8% 上调至 8.5% 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
(专题撰稿: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实习生 刘丽琴)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