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于2006年7月22—23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本次论坛由国研网·国研大讲堂承办。邀请国内外各界权威专家及政府官员共同对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财政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趋向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展望,并放眼国际,聚焦金融与资本市场、能源与资源及消费等领域的热点问题。
以下是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霍建国演讲实录:
霍建国: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宏观经济的高层论坛,今天下午时间优先,我想就当前的外贸形势和下一步的看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
我国对外贸易近年来持续高速增长,去年达到了14200多亿,增长的幅度一直维持在30左右,前年还要高是36,今年上半年继续维持了去年的增速,但是从总体的形势看有一些回落,上半年到目前已经进出口达到了7900多亿,接近8000亿,增幅是23,出口增幅是维持在25,进口增幅维持在21。这种总的情况看,今年也出现了几个比较好的变化的趋势。其中一个就是进口增长有所回升,出口适当的有所回落,但是贸易顺差的压力依然很大,上半年整个的出口增长还维持在25,进口增长到21,从进出的变化看,跟去年的上半年相比,去年上半年出口维持在29、30,进口一直是低于15,去年的7月21日汇率并轨之后下半年和上半年的趋势略有一些变化,也就是说进口有一些回升,维持到了18、19,今年看进口继续在回升,现在基本上稳定在20以上,21、22,出口有一些回落,从总的进出口平衡或者是进出口贸易结构看,现在的速度应该说还是趋向合理,当然还有人认为可能还是出口增长偏高,但是我觉得要继续观察,因为目前的环境在变化,汇率的因素、成本的因素、国内一些其他的社会责任的压力、土地、资金,应该说出口可能还会略有回落,进口能够维持在现在的水平,这样的话全国维持在20的增长,应该说还是可能的,但是我们的贸易顺差的压力依然很大,上半年已经到了614亿,增长达到54,贸易顺差一方面来自贸易,另一方面还有投资,还有其他的一些渠道的资金,所以总体的贸易顺差现在已经9000多亿,年内突破1万亿应该是问题不大。所以,现在实际上针对贸易顺差形成的压力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当然从现在的总体的形势看,也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就是一般贸易现在增长平稳,加工贸易依然保持高于一般贸易的增长速度,今年一般贸易出现了一些大幅度的回落,特别是国企现在的增长已经回落到11,外资在26,民营还维持在35,从这种企业的分类的结构看,应该说是一个好的现象,也就是说民营企业进口的活跃程度在持续上升,外资现在有些各方面的配套政策,加工贸易加强管理,出台了一些小的调控政策的情况下,由于一些资源性的产品,产业政策的因素,现在有一些平稳,不像过去怎样那么猛,但是国企的出口增长的回落是值得注意的,可能是和成本的压力,和国企在其他环节国内市场盈利的水平有所变化。
另一方面就是现在的结构,已经悄然的产生了一些变化,也是令人比较欣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继续维持一个高于正常的增长幅度的水平,达到30以上。其他的传统的纺织、家电、玩具、鞋,已经呈现了一个回落的趋势,差距已经拉开,这种变化如果能够持续下去,我们的产业结构会发生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是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所提倡的,就是要调整整个的产业结构,要加大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的出口,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例,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以IT通讯技术为代表的,去年占到了出口的28,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30以上,不到31。其他的一些一般性的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平稳增长,保持在十几,有的可能还有些大的变化,像资源性的商品,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商品。这种变化,也是我们目前政策定位所要作用到的一点,就是说在目前的出口结构的调整当中,一个是要加大对这些高附加值、高新技术、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出口的比例或者加大它的力度,另一个同时要考虑稳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的比例,使得它更能适应当前我们中国经济外贸发展的一些实际情况,因为有一种观点说如果过于强调结构的调整,有些政策如果对传统的出后产品产生过大的压力,很可能使我们进入一种困难的发展阶段,所以要避开这一点,就是说整个的调控也好,贸易政策的定位也好,应该是在稳定外贸发展的前提下,逐步的实现贸易结构的调整,绝对不能以打压出口、扩大进口来实现贸易的平衡。因为这里的争议也比较大,有的人认为我们目前整个贸易的顺差是一种结构应的,靠今后拉动是难以实现平衡的,更没有道理通过打压出口实现平衡。
另一方面,从市场结构看,今年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也就是说美、欧、日市场,虽然现在还占我们一半,但是对这些市场的出口,现在增长得有点趋缓了,进口在迅速的上升,因为我们现在的贸易总的进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进口当中的燃料性的、资源性的在迅速的上升,这些产品的进口很多是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从世界其他的一些资源性的出口地进口,其他机械设备的进口,主要还是来自于美、欧、日,但是这几年因为整个的机械设备装备的进口是比较滞后的,导致现在的结构发生变化,也就是说过去强调要市场多元化,现在这个数字恰恰是有利于和更加符合市场多元化的变化,就是说三大主要市场的比例在小幅度的逐步的回落,去年已经到了58,今年上半年基本是在50的水平,其他的几个市场在充分的发育,包括俄罗斯市场、南非市场等等周围的很多个市场,它的份额在急剧的上升,这样的一个市场结构应该说更有利于外贸将来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今年的一些比较好的变化。
当然,现在外贸还存在着一些比较被动的地方。比如说,急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个也是当前要集中研究的一些问题。就是说我们总体的竞争力还比较被动,主要体现在整个的贸易规模很大,但是贸易的效率或者叫收益比较低,这个结论是从总的进出口量和质的变化可以看出来,97年如果有100的话,那么到03年是84,这个贸易条件的指数波动是比较大的,当然中间在97年到01年它波动得更大,每年都是下降两个点,02年之后开始有一点趋稳,下降一个点,04年之后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回升,以及出口方面大部分领域,应该说我们去查海关统计就可以发现,量和质的变化已经出现正数了,应该负数越来越少了,是我们的主要问题,但是也在发生变化,而且是一个好的变化。因为,对外贸易本身还是在追求一种相对比较意义,通过交换应该有利益的回报,如果说出口量越大,回收的收益偏低的话,有时候我们贸易的定位就对经济很可能意义就不大,因为会通过收益的增加带动国民福利的增加,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当然,我们的这种结构和竞争有时候会有一些错位,就是说老板是不亏的,但是职工很可能三年五年待遇是不变的,这种现象掩盖了很多贸易收入下的一些弊端,这个也是要引起我们注意的。
特别是在家电、纺织、鞋、玩具很多领域在市场上竞争的价格应该说是持续下降的,当然这种下降一方面说明国内产能过剩,或者说产能急剧膨胀,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内企业的规模还是比较散的,中小企业多,民营企业在竞争的规则和秩序上存在问题,不是那么严谨。有些企业的产品就是按照成本和利润就卖掉了,不知道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在哪儿,更多的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也卖不上价格,再加上贴牌本身销售渠道是人家的,它会有一个过程,但是有些领域价格持续下跌也是比较惊人的,摩托车2000年到2003年摩托车出口价格下跌了57%,纺织品出口价格下跌了60%,这个幅度还是比较大的。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的价格竞争力强,核心竞争力弱,这是我们一直存在的问题,我们现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主要是靠价格竞争,靠低价。应该说现在市场的竞争行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也可能我们没有跟上潮流,过去的竞争会体现在产品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扩大销售来获取一些利润,但是现在的竞争形势,实际上价格竞争形势的方法早已经过时了,非价格竞争里面像过去传统的靠营销网络、促销、售后服务等等,现在似乎都已经很平常了,也应该说是一个企业所基本应该具备的一些能力。现在的竞争实际上已经上升到一些对概念的创意,对于一些新的消费模式或者消费理念的创意和开发,使之形成一个新的消费层或者新的产业链,以此带动整个在市场的盈利,当然资本行业的竞争是另一回事,就是在产品竞争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异,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另一方面,我们现在企业成本低,但社会成本高。目前的企业,你去看它的设备、管理,甚至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也开始产生了一些内容,特别是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方面,基本上是和国际市场这种先进的企业,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我们目前的社会成本远远要超出一个企业支付的成本,也就是说企业可以挖潜,可以继续降低成本,还是在靠这个在拼,但是实际上现在我们的这种社会成本远远大于这些挖潜所能产生的成本。因为,本身这里面也存在一些所有不公平的竞争因素,企业的废水排放,环境污染的治理,还有环保方面的要求,两个企业我们去看了,一个企业车间会有空调,一个企业就没有空调,那一天的经营成本就要加两万,这样的两个企业的竞争这种社会成本是不一样的,当然还不必说我们过去在土地、劳动力、社会责任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个要补上,应该说企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还有一个就是货物贸易,我们现在的优势基本在货物贸易。货物贸易在全球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跟我们挑战。我们除了在货物贸易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我们170多个产品在全球的产量是第一位的,我们很多产品的出口在国际市场的份额都在20到30的水平,应该说是具有相当的竞争力的。但是,服务贸易上我们比较落后,全球贸易的服务贸易大概在百分之二十二三,我们可能在十四五的水平,和主要的发达国家相比,应该说都不到他们的一半,也的还要低。我们的服务贸易是集中在运输、货运、工程承包,包括一些旅游,我们三大块,其他像金融、保险、投资、咨询、会计、律师等很多都是弱项,这个也是属于导致贸易不平衡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因为发达国家像美国、欧洲很多贸易都在70,占国民经济的比例都是70,工业已经在萎缩,现在新一轮是把服务业里面的一些密集的服务业的一些项目在转移,单子的输送,简单的填表,一般的整理,人家都不做,转出来,直接转到有熟练工的地方做,所以集中会在一些创意、概念、开发上下工夫,甚至是把握一些核心的竞争内容。我们现在的市场份额确实在扩大,在制造业里我们在国际市场上主要的商品都占有相当的份额,但是现在面临贸易摩擦的形势越来越严重,过去的摩擦主要是在欧美国家,近两年随着纺织品出口的矛盾,压力的增大,包括土耳其、南非、墨西哥、巴西,在很多第三世界都形成了新一轮的贸易摩擦的压力,这个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否则的话我们整体的外部环境会感觉压力很大,甚至会影响到一些双边关系。
当然,这里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还是企业竞争的行为不规范,或者是有恶性竞争的,根本是在国内。当然,也有像一些发达国家,它们对中国崛起有一种敌视,或者一种警惕,有意识的在寻找你一些出口产品的弱点,不断的对你实行一些反倾销和贸易制裁,但是这里也确实有技巧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承接了大量的东亚一些国家的贸易的转移,就是说以加工贸易,贴牌生产出口为主的,应该都是我们接过来的更多,因为加工贸易的规模在整个总量里很多。这几年美国同韩国、日本、包括中国台湾在内的贸易逆差在回落,逆差基本上和中国和我们之间在发生,这也是新的一轮整个产业结构变化所导致的一种矛盾。
另一个就是我们参与全球化的程度在加深,但是贸易的风险在扩大。这个主要就是近几年,应该说我们在国际上无论从货物贸易,从投资方面的规模在迅速的扩大,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即使到了非洲、拉美任何一个小国家,都能感觉到我们的产品,或者是我们当地的投资或者是贸易,已经在全球每一个角落,应该说都已经渗透了我们的影响。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特别是在加快,但是这种风险也在加大,因为现在我们这种原材料的进口,主要还是依靠海外。像石油进口的60%在中东,中东又是美国势力比较强的,有些氧化铝50以上都在澳大利亚,像这种过于依赖于一个市场的贸易结构,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贸易这种自主能力还比较差,我们现在仔细看,我们和十年前比,已经算是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因为过去我们通过香港转口,由港商把我们的货牵给欧美的市场,我们卖给港商就可以了现在我们更多的都是直接销往欧美市场,但是它并没有销到最终市场,没有销到零售商的手里,我们一般停在进口商的手里,进口商转给批发商等等,层层剥了之后,利润是比较低的,对这种市场渠道的控制能力比较弱,这里边主要还是会导致一个利润的差异。企业规模多数比较小,近几年民营企业在出口当中的竞争能力迅速提升,只是在拼成本,还没有到去开始拼附加值、品牌、研发,因为一个企业想真正的作为市场的领先者不是那么容易,很累,虽然市场的领先者做一些高科技产品,会以20%的利润投入到它的研发体系当中,听起来很高,其实是有它的利润决定的,如果它没有100的利润就没有20%的投入研发,我们在这些方面比较滞后,在研发和产品的开发、变形,怎么样适应市场上,这个能力还比较弱,当然我们在营销网络上的能力,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营销网络,大量的出口是以中间商为主的,现在有一些好的企业,开始在海外建自己的旗舰店,建自己的营销网络等等,这是一个好的前提,最后只有通过这些比例的怎么,导致整个贸易利益的变化,这里的利益差太大,我觉得现在的问题应该说还是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问题,当然这几年出口形势好,应该说还是国际市场需求比较旺盛,导致的对出口的拉动,因为三年来国际贸易一直在持续回升,今年估计也不会低于预期,而且从世界经济看,今年像4月份IMF刚刚做的预测还是比较乐观的,最近又调高了它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从4.3调到了4.9,包括世贸组织的一些预计,现在都在普遍的调高,比年初的预期要高,美国经济从3调到了现在的3.3。当然,随着新一轮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利率的上升,世界经济会不会有所回落,今年看,至少问题不大。
另一个就是国内的投资上半年还比较高,GDP10.9,增长的几个领域已经发生变化了,但是在总的投资的拉动下,进口的需求还是在逐步的启动,所以导致整个贸易在内外经济的增长的拉动下,仍然维持在现在的比较好的水平,但是我们面临的矛盾应该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从贸易的本意看,如果使国际贸易能够对产业结构的提升做出贡献,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提升使得中国的整体的竞争力有所提升,再深一点讲,如何能够通过产业和贸易的互动尽快使得我们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能够走得更快,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现在关于贸易和产业的互动,在政策上的一种互动,应该说是我们过去所不足的,因为过去我们一直存在,出口它强调的是比较优势,也就是说靠成本、靠现有的资源,整合一些扩大出口,进口反而是为了国民产业结构的升级。但是,往往这两股劲相互之间的作用很难形成很密切的一种互动,一个比较理想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应该是通过贸易的进出口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产业结构的升级,通过升级后的产品的出口,再来带动贸易,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像我们现在钢铁业,应该算是比较好的例子,它是经过过去这五年的一种产业结构的不断的引进和升级,而且同时又形成了新一轮的出口的能力,当然它出口得还不是顶级的产品,但是已经不完全依靠钢坯、钢锭,已经进入到一些板、线的中间产品,这就是比较成功的,钢铁很多准备也都是进口的。汽车或者是汽车零部件将来会不会形成这种动向,随着汽车业的产能和竞争力的提升,不断的产生新的竞争,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回过头来支持汽车业的发展,再形成更高一个层次的出口。汽车零部件现在已经基本上可以进入到这个阶段了,现在出口100多亿里面,汽车零部件占了70%多,今年还在上。
所以,好多个领域,也有一点点好的动向。包括在很多机械制造业、装备业,能不能形成新的互动的格局,我们看那么多纺织厂,那么多重型机械厂,所有的设备都是进口的,不是德国就是日本,我们自己制造的设备,这块的差距应当尽快的弥补,否则的话核心的竞争力和产品的创新能力还是上不去。当然,国内现在的这种产品结构和我们目前很多方面的政策,还是相关的。很多投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是不是有利于一个企业提升它的产品结构,它如果想往高端领域投资、发展,是不是有这种可能?这个值得我们深思。因为必须给它一个自有选择的机会,它才可能在新的领域起步,通过竞争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应该说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竞争力的升级,如果靠完全的计划和配置,应该说是很难实现的,如果完全到市场竞争当中去的话,有可能走得更快一些。
所以,我们觉得在当前的情况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方式,转变过去,把落脚点落在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加上各方面配套政策的辅助,有可能我们的贸易发展会更健康,更可持续。另一方面,我们在整个市场化改革方面还要加大力度,现在的企业你去听,你说你们最困难的是什么?很少有企业说我们需要支持,需要贷款,需要扶持政策,当然中西部不一样,但是在东部沿海多数的企业第一要求就是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我觉得这吸收体现了我们企业素质的一种提升,好的企业它不需要任何政策的扶持,也不需要任何偏饭,它需要的就是公平竞争的环境,这样的环境能不能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概念下,让它形成?可能是更有利于我们企业发展和竞争的环境,包括市场的封闭和割裂,包括市场当中不同企业的一些不公平、不统一的政策,包括很多环节存在这些有碍于统一大市场发展,有碍于公平竞争环境,能不能让它尽快的统一、公平,这样的话企业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去发展经济,市场经济的首要的规律就是市场配置资源的规律,市场配置资源的前提条件首先是市场应该是一个自有流动的统一的大市场,在这个市场下价格信号是起作用的,企业是根据价格信号在调整自己的行为,它会自己去选择它的投资方向、选择它的生产组织行为,在这种情况下的竞争,应该说通过竞争,不断的提升,别人追上来了,你肯定要不断的提升,你要胜出。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说还是进一步加大整个环境的市场化的一些配套措施,另一方面应该说在管理体制的创新方面,应当有所改进。包括对外贸易的管理。现在整个贸易的规模和全球化的进程,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进出商品的管理,或者对于贸易政策和调控政策的定位,应该说要有一个创新的过程,不能再延续过去形成的这种管理手段靠“管”,或者靠政策的“调”,应该有一个可预见的,稳定的政策环境也好,或者是市场环境也好这一点对企业也是很重要的,上面是前提条件,这一点直接跟企业的发展是生死攸关的,一个政策的调整要有一个提前量,不能说今天出台明天执行,但是有时候是没有办法的,作为一个企业来讲是实实在在利益的变化,如果给它3个月的提前量,可能损失得更少,如果给它1天的提前量,它只能认赔,它来不及做出任何的一点点调整。当然,现在如何规范市场经营秩序,这是更困难的一件事,企业要发展,众多的企业在竞争,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要有一个过程,但是如何使得这个过程在一定的措施的辅助下使它能够尽量的趋于规范,这是一个难点,商会怎样来协调秩序,同业之间的竞争怎么样规范,对于这些起步条件不一的企业,像现在说的环保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过重的、耗能过大的,怎么样去统计、规范、引导,你又不可以一刀切,但是你又不可以不出手,所以这是目前的难题。职能在逐步规范当中,让它逐步过渡的来到位。急了很可能会起副作用,不出手也是不现实的。
其他,我觉得应该说是企业的行为,一个企业如何能够当它的规模起来了之后,如何能够再上一个档次,有的是和企业的规模,有的和企业家本身的素质有关的,你如何认识你自己,你的这个生产规模,你的这个产品,你如何认识你的对手,你如何对市场做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应该说我们大多数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多信息来源和他所雇佣的人的素质都有关,很多大企业的老板,一个人在那儿研究问题,缺少很多支撑点,那就很困难,你要想在市场上竞争,你要想继续发展,扩大你的市场份额,你都不知道市场上和你竞争的对手是谁,你也不知道它的产品在市场上占多大份额,你更说不出你的产品和它的产品在市场上的区别是什么?你不可能盲目的竞争,歪打正着就发展起来了,至少是不可持续的,今年起来了,明年就下去了。国外的跨国公司一个大地图放在那儿,它已经战略的市场插上小红旗,没有战略的可能是蓝旗,但是它要说明年要进入中国市场,小旗子往哪儿插,搞营销的可以说得很清楚,这个产品中国都是哪几家企业生产,各自的市场比例是多少,最后会决定到底干还是不干,如果干一年之内先布点,后配人。所以我觉得现在的这种竞争,确实有很多新的内容。我最近走了一趟东线,我们商务部带队走了一趟东部沿海城市,每个城市几乎都接触了很多最优秀的企业,有的都是名牌,但是都是区域性的名牌,全国范围的名牌很多人没有听说过,很难说是全国名牌,到了世界说名牌就更少的,企业都感觉到在这些方面太弱,我们的好的国有企业也有成功的,起点比较高,像海尔张瑞敏这样的,22年执政,可以贯彻他的意图,使得海尔立于不败之地,但是有的企业很可能三年五年大老板就换一个,任何一个老板不可能贯彻他的意图,有的企业是家族的,江浙的家族企业,生怕别人来窜权,做得很累,我说你们这样的老板做到几个亿,应该花高薪聘高手,很多市场的研发,产品的开发,很多的营销你就轻松得做老板就可以了,你聘一个职业经理人来经营,有可能比你现在效果好很多。
我觉得好就好在现在的方向,应该说是定位比较准的,通过对整个将来考核指标的调整,通过对可能以产业政策为主的贸易政策,加强对高新技术的倾向,如何稳定现有的具有传统优势的出口产品,通过几年的努力,有可能在未来三五年整个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当然这种研发和营销网络这种力度还要加大,大家现在都认识到了,但是要做到不是那么容易的,今天时间关系就汇报到这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