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涛发自北京
按照货币政策传导时滞,现时应该是商业银行权衡决断之时,作为传导主渠道,他们持何姿态?建行最近一份内部研究报告称,虽然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增长已存在泡沫,但并不看衰房地产业。
总体看,建行投放在房地产业的贷款基本没有受到行业过热、宏观调控等行业负面因素的影响,信贷规模保持了适度稳定的增长。 截至2005年底,建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超过3482亿元,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0482亿元。由此可见建行在房地产信贷市场的话语权。
建行更多强调了风险控制措施的完善,在不久前银监会的上半年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对商业银行的第一项要求即是“推动风险内控”。而这类会议在5月下旬也开过一次,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刘明康要求商业银行首先要做的是“严控贷款总量”。
上述变化彰显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链的现实,在以信贷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的背景下,信贷加速投放极有可能抵消利率上升的紧缩效应,从而使得货币政策力不从心。这也就不难理解央行上周为什么没有再次选择加息,而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几家主要商业银行已经或即将接受国际资本市场的考验,“在商言商”已然成为主流语境。在这种语境下,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所说“没有为信贷总量、也没有为房地产信贷设定上限”就是合理之举,如他所说,建行的盈利增幅主要来自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信贷,如果硬性削减,它将何以对国际投资者解释。在调控的过程中,正是宏观和微观的博弈关系,使得监管当局与股改银行都在逐渐抛弃“一刀切”思维。
当然,建行也在把握宏观形势的基础上制定了信贷政策导向,一方面严格控制信贷增量,压缩高风险项目的信贷投放;另一方面只选取信用良好、自有资金实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优质开发商作为贷款对象,审慎地审批和发放贷款,及时检查公司经营情况和贷款使用情况。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