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28年来,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但随着中国资金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出现泡沫,外资有时候又成了被限制的对象。
打击以炒作为目的的外国投资者,取消外资的一些超国民待遇无可厚非。 但如果在房地产价格处于高位的今天,堵住外资的流入,倒可能是对外资的保护措施。2002年,房地产价格尚未疯长时,中国取消外销房和内销房的区分,给了外资进入的良机。如果总是在市场低位把外资请进来抄底,然后在高位再把它们赶出去,对国内购房人来说只会是帮倒忙。
近日从内地媒体获得消息,中国政府近期已制定规范外资进入中国境内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草案,其中包括限制外资购买非自住自用商品房的数量。可能出台的政策还包括不让境外没有分支机构,或没有在境内学习、工作的境外个人购买中国商品房。
一些港商台商,看内地房子便宜,买上五套六套,待价而沽,有必要规范这些人的行为。但不让没有在境内生活的个人买房,会打击正常的消费。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之一,这些学生在海外定居后,希望能够在家乡购买一套房子,可以方便常回来看看。随着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渐渐成为让人心驰神往的国际化大都市,也有不少富有的外国人,希望在巴黎、伦敦、纽约、东京拥有住宅之余,也在中国有一个落脚之地。这些人买房子大多是长线考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是有好处的。
的确,世界上187个国家中,约有130个国家对外资投入本国的房地产有这样那样的限制,比如不许外资购买政府补贴的公屋等,但限制未必就有利,中国也不一定需要效仿。
日本对外资一直有这样那样的控制,但这并不妨碍该国出现世界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美国地产市场对机构和个人全面开放,纽约的标志性建筑物洛克菲勒广场曾经被日本人买下,但最后还是被低价抛出,最后美国不仅没有亏还赚了。
要看外资对中国境内房地产市场的作用,还需要研究一下外资究竟占市场的多大比例。业内人士的估计是,去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里,外资的参与程度不到3%,而且大多集中在高端物业和商用物业。外资几乎不碰影响民生的经济适用房,说他们让普通中国人买不起房是缺乏足够根据的。
国内对外资的最大抱怨之一,就是“超国民待遇”。外商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境外房地产基金因为不在境内注册,承担的税负比境内同行低得多。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实名制的执行不一定能够真正到位。打蛇要打在七寸,有意规定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投资购买非自用房地产必须申请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而这条政策对减少外资的流入则可能会有决定性的作用。
基强联行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陈基强说,税收增加会大幅增加外国投资基金的成本,如果以前获得15%的物业回报就够了,现在必须要25%才可能有钱赚。基强联行已经成功促成国外资金投资总额人民币近30亿元的中国项目,和外资打交道很有经验。陈基强认为外资对中国经济还是有信心,长线看好,但有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给地产市场降温的举措,已经有不少外国投资基金知难而退。
诚然,中国现在钱太多,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样迫切需要外资来促进发展了。但要控制外资的流入必须留有分寸,否则不仅影响到中国多年来苦心树立起的开放形象,对经济平稳持续发展也没有好处。
(作者为路透专栏作者)。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