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记者从浙江省发改委会获悉,由该省发改委和外经贸厅联合编制的《浙江省“十一五”利用外资规划》日前已得到浙江省政府同意。
根据该规划,“十一五”期间浙江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350亿-400亿美元,比“十五”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增长38.8%-58.6%。
同一天,记者从上海市外经贸委了解到,今年1-6月,上海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859个,合同外资金额7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9%。实际到位资金40.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另据了解,1-4月,江苏省实际到账外资首次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0.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3%。苏南、苏中、苏北全线飘红,分别增长58.9%、79.4%和77.2%。其中,独资企业占江苏全部外资企业的比重仍在递增,已超过半数,达到56%。
在这些闪光数字的背后,作为吸引外资的重镇,长三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世界敞开怀抱。然而,随着外商对长三角直接投资(FDI)的连年攀高,接连引发了“防范外资风险”和“外资过剩”的论战,人们开始认识到协调、统筹发展的重要性,对外开放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专家指出,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防外资风险显成效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今年上海吸引海外资本的重点。据上海市外经贸委7月18日透露,今年上半年共吸引46家跨国公司,其中地区总部19家、投资性公司12家、外资研发中心15家。累计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43家、投资性公司142家、外资研发中心185家;累计落户上海的国家级地区总部已达13家。
早在去年上海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建上海市委在《关于降低上海外向型经济风险的建议》提案中提出,以引进外资为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的上海,外向型经济将面临“结构性风险”。
上海市十届政协委员、上海民建调研部部长庄子群说,上海外贸增长率高达54.7%。提案指出:“政府制订以出口创汇为中心的外资奖励政策,加剧了市场垄断和出口贸易壁垒的风险,这对于推行外向型经济战略的上海来说,是一个挑战。”
提案所提出的问题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重视。
目前,上海已经将吸引外资成功地融入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上海的方针是明确的,即‘两个优先’,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加大吸收先进制造业的力度,同时要加强医治服务业这条‘短腿’!”上海市外经贸委主任潘龙清此前在回答上海投资环境的问题时说。
今年,上海继续扩大开放度,吸引外资稳步增长,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呈现“三、二、一”分布格局,服务业吸引外资增长迅速,服务业合同外资同比增长30.35%。服务外包发展势头加快,位列“全球外包100强”排行榜的企业中有10家已落户上海,从事服务外包业务。1-6月制造业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保持制造业吸收外资75%以上的高比重。
外资企业经营效益良好,1-6月,上海外商投资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70.1亿元,同比增长18.1%;利润总额379.4亿元,同比增长35.5%;实缴税金230.2亿元,同比增长20.5%。
重视对内开放
相对于民营经济的发达,吸引外资无疑是浙江的一条“经济短腿”。浙江省政府意识到引进外资的重要性,并且把引资放在高起点的位置,不是“为引资而引资”,而是在于促进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
“十一五”期间浙江吸引外资目标还包括:利用外资领域拓宽,行业与项目规模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有较快上升;利用外资对民营经济竞争力提升作用显著增强;利用外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增加。
今后5年,浙江直接利用外资主要集中在六大重点领域:传统优势产业,高技术产业,临港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综合开发建设、改造和经营。而在外资空间布局上,环杭州湾、温(州)台(州)沿海、金(华)衢(州)丽(水)三大产业带为主框架,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向产业优势区和重点开发区集聚。
“‘十一五’期间,浙江迫切需要利用外资从单纯扩大总量,弥补建设资金缺口的初级阶段,转向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省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能力的新阶段。”浙江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此前,该省外经贸厅有关官员也表示,面临着土地资源稀缺、产业基础薄弱、出口加工区数量偏小、电力短缺状况等,浙江招商引资开始改变原来粗放型招商方式,进而更加注重提高引资的质量和优化外资结构。目前浙江已由“招商引资”转变为“招商选资”。
专家认为,提高开放质量,不仅包括对外开放,而且包括对内开放。在各地投资饥渴的情况下,尤其要注意对内开放的问题。各地树立科学发展观时,也要树立科学的开放观,把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统一起来。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