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在供求两个方面的推动下,正在走出“大炼钢铁”的阴影,迎接大众消费的阳光。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激发的价值发现,也正在推动中国A股市场的资产重估
纳斯达克升级今年7月,纳斯达克市场正式脱离美国证券业协会,独立注册成为国家级证券交易所。 与此同时,纳斯达克市场的分级也从原来的三级(代码分别为:Q、S和BB)调整为新的三级分类。
原来的“BB”级依然保留为做市商主导的柜台交易市场,而Q-S两级市场分为新三级:Global Select(环球精选);Global Market(环球市场);National Market(全国市场)。
新的市场分级是纳斯达克市场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从新三级分类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其目标是要升级为成长导向的环球证券交易所。
不久前,纳斯达克公司还参与了伦敦证券交易所(简称伦交所)的竞购,虽然功败垂成,但已收购了后者24%以上的股权,成为英国伦交所的第一大股东。此举又启动了其竞争对手纽约证券交易所收购欧洲联合交易所(简称欧联所)的动作,如果收购成功,则可以视为美国证券市场的全球化。
因为,全球证券市场的总市值约45万亿美元,纽交所目前有14-15万亿美元,纳斯达克有4-5万亿美元。假如纳斯达克市场控股伦交所,纽交所控股欧联所,这四个市场的总市值就占了全球证券市场的六成以上。
在这个背景下谈中国A股市场的资产估值和定价权问题,我们就应当关注国内A股与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的关系。纳斯达克市场是一个成长导向型的创新市场,其特色是“制造”上市公司,背景是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直接参与创新公司的“制造”。这是一个生产亿万富翁的产业链,从1971年诞生以来,不仅制造了数以万计的亿万富豪,而且改造了传统投资银行业的操作流程和价值取向。
关联度增强
由于纳斯达克市场投资人对中国概念股的偏好,去年进入中国的风险投资占到全球风投境外投资的第三名,仅次于美国与以色列。这说明中国A股的定价将不仅取决于A股本身,还受到纳斯达克市场的影响。比如无锡尚德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就迅速带动了A股市场中的G天威、G苏阳光等与新能源、太阳能概念有关的股价上涨。
由此推论,A股和纳斯达克之间的行业关联度越强,A股的估值水平就越高,在纳斯达克市场转型为全球证券交易所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概念股将成为市场的新宠。结果是纳斯达克上市一家中国公司,A股市场上的同类型公司就被带动若干家,从而就拉高了中国A股整体的估值水平和定价取向。
由于历史和经济的种种原因,不同的证券市场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且有些特征会像婴儿的胎记一样与生俱来,终生难改。中国A股市场发源于为国企脱困,所以不存在被“制造”的概念,因此,尽管纳斯达克市场制造了中国的股市富豪,但这些中国概念股甚至到现在都不具备在中国A股上市的资格。
随着股权分置的改革和证券法的修订,多层次的全流通证券市场已经呼之欲出,这是中国股市正在发生的一次脱胎换骨的变化,而证券市场的全球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中国证券市场的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纳斯达克市场的全球化也包含着中国A股市场的国际化。
影响A股价值取向
具体来说,A股市场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变化。如果我们把过去十余年在A股市场上的总资产、名义市值和销售额的排名作为指标,会清楚地看出中国股市也和当年的大跃进一样,发源于“大炼钢铁”。因为排名居前的多半是钢铁公司。进而言之,中国股市一直没有脱离第二产业主导的价值取向。
但从今年以来,市场的价值取向已经悄然变化。贵州茅台的股价超过百元,代表了消费升级的价值取向。银行股的权重上升则更是大众举债消费的产物。中国A股市场在供求两个方面的推动下,正在走出“大炼钢铁”的阴影,迎接大众消费的阳光。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也是价值取向的国际化。其中由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的传奇故事所激发的价值发现,也正在推动中国A股市场的资产重估。
按照总市值的行业权重来比较不同的证券市场,我们会发现,在特定时期,同类上市公司在不同的市场上具有不同的定价,这来源于市场的价值取向差异。
纳斯达克市场是成长导向型市场,其行业权重70%以上偏向高科技,特别是IT、传媒和生物科技。香港市场则明显偏重于金融地产。
最近,由于中国大陆的资产注入,香港市场领先A股市场演绎了大众消费升级的概念,从而造就了国美传奇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结果在这样一个很小的地域市场中,刷新了证券史上的两项纪录(最高的证券化率、权证第一大市场)。
在香港股市和纳斯达克中国概念股的影响下,中国A股市场向全流通体制转变的同时伴随着市场价值取向的转变,这是我们在A股市场上发现价值的重要基础,因为价值取向的变化必然通过投资人的选择形成A股市场的整体性资产重估。(072420)
(作者为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仅代表个人观点)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