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文清
    银行系基金经过一年的探索已经成为中国基金业一只重要的新生力量,其在制度建设、投资管理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在首家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成立一周年之际,记者采访了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杨凯生就工银瑞信和银行系基金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您是如何评价工银瑞信一年来的经营状况的?离您的期望值还有多远?
    杨凯生:总体而言,我是满意工银瑞信截至目前所取得的成绩的。经过一年的运作,工银瑞信以实际表现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业绩稳步进入同类型基金前1/3,自去年成立以来已经为投资者创造了超过62%的回报(截至2006年7月14日);从产品上看,伴随着精选平衡基金的成功发行,我们的产品线布局初具雏形,产品类型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和货币型基金,能够更好满足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
    记者:在您看来,作为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杨凯生:我们认为工银瑞信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公司治理与股东结构、投资管理与投研团队、风险管理、产品开发与客户服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互为效应,大大加速了工银瑞信朝着“诚信、稳健、专业”的企业特点和品牌内涵前进的步伐。
    记者:在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上,您有何考虑?
    杨凯生:瑞信的全面参与和大力支持,为工银瑞信的专业化、国际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们将进一步在投资理念、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市场营销、产品设计、内部治理等方面借鉴瑞士信贷先进经验,在与国际接轨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我们也希望能够尽快通过QDII业务来进入全球市场,不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记者:基金公司是以人力甚至团队作为公司竞争力之一的,而基金经理的频繁跳槽也是基金行业的痼疾之一。工银瑞信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是怎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发展人才的?
    杨凯生:我们采用充分体现公平、透明的市场化方式进行人员的招聘,并且聘请了国际知名的猎头公司协助进行公司关键岗位的招聘,为公司挑选市场上最优秀的人才。
    在公司日常的管理中,工银瑞信坚持引进外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并将其与工商银行在中国金融业多年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努力探索适合工银瑞信自身的人才管理之路。
    记者:有人说,银行系基金成立的最大积极影响就是对整个基金投资市场的开拓和吸引,更多的人从庞大的银行分支机构认识并接受、投资基金产品。您同意这种说法吗?
    杨凯生:对于银行系基金公司而言,相对于对基金业市场份额“存量”的争夺,我们更重视对基金业市场份额“增量”的开拓。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了较好的信誉,网点众多,分布较广,拥有大量高素质的客户经理,他们在推销基金产品的同时,也向广大客户传授了基金理财的观念和相关知识,通过投资者教育扩大基金产品在投资者中的认知度,这样也会拓展基金行业的发展空间, 有利于将整个基金业的蛋糕进一步做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