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消停13个月之后重新启动的IPO第一股中工国际粉墨登场,“粉墨”得如此惊心动魄:7.4元的发行价居然被暴炒到50元。牛市来了,炒新股似乎足够激发人气。
当然,中工国际流通盘才4800万股,操纵容易,“操纵”过后归位于15元上下也不再引人注意。 但中国银行流通盘34.5亿多股,7月5日上市当日直冲4.05元,高于发行价近30%,IPO扩容似乎真的不在话下。
6月19日沪指从1559点涨至1586点,IPO重启给股指带来了上涨动力;7月5日沪指以1718点收盘,尽管超过前日37个点,但谁都知道,刨去中国银行带出的指数“虚增”,这市场事实上比前日收盘下跌了30多点。而且7月5日至21日,沪指已然下跌了100余点。IPO扩容带给大盘的当然是下跌压力!
据统计,中工国际重启IPO以来已有5家公司完成了首发,筹资额32亿元。已公告将发行新股的还有10家公司,其中7家公布的募集资金是183亿元,考虑到工商银行不低于200亿元和中石油“海归”不低于300亿元的额度,今年IPO总金额不会低于800亿元。5月下旬华联综超重启再融资,两个月下来共有9家上市公司完成再融资,合计筹资198亿元,另有90多家公司公告将定向或非定向再融资,总额1000亿元左右。
也就是说,重启IPO和再融资以来,上市公司已经从市场吸纳了近340亿元资金,而预期将吸纳的资金将超过1800亿元!再考虑到股改后解冻的“小非”股票可能吸纳的600亿至800亿元资金,余下5个月的扩容压力能说不大吗?我们还能简单地说扩容对大盘的影响“不在话下”,甚至“激发人气”吗?所以,仅从短期供求失衡的形态上判断,整个三季度大盘将陷于盘整或宽幅震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
为什么短期扩容压力如此之大呢?原因当然是多重的,比如停了13个月的IPO和再融资一旦放开自然会“报复性”迸发,再比如新的IPO和再融资规则理论上减弱了监管部门调控扩容节奏的力度。但本质上讲,我们还得反问搞活这市场究竟是为了什么?
过去、现在和将来一个时期内,市场第一位的功能主要还是为国企筹资和改制服务。股权分置改革当然有多重目的和作用,而一旦股权分置改革走向成功,这市场迫不急待要实现的目的和发挥的作用便是国企筹资和推动改制。股权分置改革成功的标志是大盘重归上升通道,更重要的标志是恢复和提升融资功能。只要股市不反牛为熊,以今年近1800亿元左右的扩容规模计,这市场的融资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年份,股权分置改革真正实现了筹资者、投资者和中介机构共赢的局面了。为什么明明知道超大盘股上市当日计入综指会使指数“失准”却还计入?依方泉之流的“诛心”之论,就是要营造大盘稳定和繁荣的形态,为接下来源源不断的扩容铺垫心理环境。
当然扩容总是相对有限的,趋势无改的牛市还会引来相对无限的资金供给。“迸发”性扩容之后,大盘会更坚实、更稳健地循着应有的价值展开升势。 (责任编辑:郭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