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尼系数的学术之争成为社会热点,本身就说明贫富分化已经是发展道路上绕不过去的坎
●政府和百姓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共同富裕既不是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也不能寄希望于市场解决一切
这几天,关于如何看待基尼系数在中国的运用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
基尼系数是国际通用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数值范围在0至1之间,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基尼系数越小。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我国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因为我国城乡差距大是造成基尼系数较大的原因。分别统计,我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基尼系数都低于0.4。“这就是为什么我国基尼系数到了0.45也没有引起社会动荡的原因”,这位负责人说,“应该正确认识基尼系数,给基尼系数打一个‘国情折扣’。”
就像GDP只能反映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却不能体现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样,基尼系数也不可能说明贫富差距状况的全部。更何况,基尼系数在中国还会遇到统计样本真实性等问题。如何完善中国基尼系数的模型结构,留待经济学家继续探讨,但对政府来说,以“国情折扣”为由漠视贫富差距的现实,则有掩耳盗铃之嫌。
众所周知,城乡二元结构恰恰是造成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根本原因之一。这不仅不能成为基尼系数可以打“国情折扣”的理由,反而更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切实采取措施,从制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正因为我国农村人口巨大,妥善解决城乡差距对实现社会公平才更具意义。
其次,老百姓对社会贫富差异的承受力更多来自于直观感受,而非统计数字。毋庸置疑,这些年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正在拉大。就在“供电所抄表工10万年薪”成为众矢之的之时,一些垄断行业的基层员工却直指行业内部收入差距:在改革中受益最多的是企业高层,而改革的成本如下岗等,则由底层员工承担了。可见,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担心夸大贫富悬殊会导致劫富济贫,是支持“基尼系数无用”的经济学家们的主要理由。在这一点上,政府和百姓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共同富裕既不是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也不能寄希望于市场解决一切。
基尼系数的学术之争成为社会热点,本身就说明贫富分化已经是发展道路上绕不过去的坎。与其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争论基尼系数的是与非上,不如实实在在地拿出几招来解决百姓关心的问题。幸运的是,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摆上了国家重要议事日程。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