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君燕 上海报道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下称“太保集团”)正在启动一系列的变革:发行20亿元次级债补充资本金、更换寿险公司董事长、重启整体上市等。 这是继今年3月太保集团突发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资金链困境之后(详见本报3月20日《8年“王朝”飘摇 太保变盘临界点》),太保集团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的一部分。
    本报获悉,太保集团20亿元的次级债已在7月5日低调发行。而保监会也批准了新任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公司董事长金文洪的职务核准。此外,太保集团也正全力推进整体上市,计划11月底在香港招股。
    补充资本金
    “集团没有授权我们就发行次级债发表任何意见。”太保人寿相关部门人士称,有关次级债所有情况,都只能由董事长出面发布。
    尽管太保集团不愿就发行次级债置评,但20亿元的发债规模还是创下了一个新纪录。
    另据太保有关人士透露,这次发行次级债的全过程都由太保集团董事长和总精算师一手操办。公开资料显示,太保寿险共发行20亿元固息次级债,期限10年,发债目的是用以补充资本金不足。这次太保人寿的次级债债附发行人可赎回选择,前五年的年利率为3.75%,发行人在第五年末有权选择赎回,如果发行人不行使赎回权,从第六年起,年利率将在3.75%的基础上再加200个基点。
    近年来,由于早期寿险业务的大规模市场扩张,太保集团和太保人寿一直受困寿险资本金不足导致的偿付能力问题。特别是2004年8 月保监会对已经连续3年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太保人寿公司采取了暂停批设分支机构的措施。
    按照保监会2003年3月24日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计算,太保人寿在2004年资本不足的情况已经相当突出,而且资本充足率也是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这还是在没有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多亏损的情况下。
    太保集团其实早就意识到发展中的软肋。加快和外资合作伙伴的谈判成为太保随之的首要任务。而从2004年6月美国私人投资基金凯雷放出计划以4亿美元注资太保全资控股公司太保寿险,获得太保寿险24.975%股份风声开始,到2005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协议,双方以平均对等方式向太保人寿注资66亿人民币。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番波折之后,在保监会规定的整改大限到来之际,太保寿险终于把累计近90亿人民币的偿付能力缺口缩小到了不到30亿,并达到了保监会规定的上年末净资产5亿的发债要求。
    2005年底,太保集团方面人士称,太保集团准备发行30亿元左右的次级债,以补充资本金。当时说法是有关次级债发行方案正在由太保的财务部门负责制定。并且由于次级债是定向发行,彼时太保正在和招商银行积极协商。在2004年4月9日,招商银行的35亿元次级债发行计划中,太保集团曾因为是当时该行次级债惟一买家而名噪一时。
    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债券市场的利率持续走低,当时太保人寿发行次级债可能应该较早先的新华、太平等公司更为有利。而这点目前看来,如果顺延到今年发行,债券市场的低迷也还是给了太保人寿次级债发行带来不错的利好环境。
    显然,在20亿次级债发行之后,太保人寿的包袱则可以尽数卸下。“我们今年上半年已经恢复了分支机构的设立资格。”太保寿险人士告诉本报。
    同样,对太保集团而言,在初步摆脱太保人寿巨大偿付能力的资本障碍之后,整体上市已经可期。
    此前,已有上海本地媒体引用消息人士表示,太平洋保险计划最早至今年11月在香港股市挂牌上市,并且该公司已聘请投资银行瑞银为首次公开招股的财务顾问。
    然而,太保集团能否在今年底或是明年初如期上市,仍存变数。
    眼下,令素来不缺钱的太保集团头痛的事情就是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的后续资金到位问题。在3月份突遭资金链断裂问题之后,金融学院已经大幅削减了今年的新生名额。受现有保险公司资金不能投资非保险业务以外实业的规定限制,太保集团并不能把集团的资金直接划拨给金融学院。
    此外,原本就错综复杂的太保集团股东结构究竟会怎样重组,也都影响到太保集团最终的上市速度。知情人士透露,在上述问题没有逐一厘清之前,究竟最后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目前一切断言都为时尚早。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