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
“十五”期间,广东重点企业集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努力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不利因素,集团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企业集团的分布与变化
(一)企业集团过半以工业为主,房地产业集团所占比重增幅最快,集团投资主体和经营行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5年,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跟踪监测的重点企业集团有167家(以下称“大集团”),比2000年增加22家。从集团主营行业看,以工业为主业的集团占52.6%,批发和零售业占12.6%,房地产业占10.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建筑业各占6.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8%,金融业占2.4%,农林牧渔业占1.8%,住宿和餐饮业占1.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各占0.6%;以2000年各行业所占比重来看,以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为主业的集团比重增加,其中房地产业集团增幅最大,增长5.4个百分点;以工业、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为主业的集团比重减少,其中工业集团减幅最大,减少11.4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集团投资主体和经营行业多元化日渐成熟。从近三年的问卷调查看,2005年,全部成员企业的注册资本里包含国家资本金的集团占61.7%,与2003年相比减少8.7个百分点,包含法人、集体、个人、外商资本金的集团分别占83.8%、26.3%、49.7%和56.9%,同比分别增加7.7、0.9、6.0和4.8个百分点(见图1);2005年投资和经营范围虽有不处于同一大类的行业、但对主业有辅助作用的集团和完全在不同行业大类投资经营的集团各占44.9%和22.7%,分别比2003年增加4.1和1.6个百分点;投资和经营范围均在同一大类行业的集团占32.4%,同比减少5.7个百分点。
(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数量大幅减少,但主体地位仍很突出。从母公司控股情况看,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占全部企业集团的68.9%,与2000年相比下降19.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绝对及相对控股企业集团分别占59.3%和9.6%,下降18.6和0.8个百分点;集体绝对控股企业集团占3.6%,下降1.2个百分点,集体相对控股和其他经济成份控股分别占2.4%和25.1%,上升1.0和19.6个百分点(见图2)。调查显示,2005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的年末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分别占全部企业集团的71.0%和74.1%,与2000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20.3和10.2个百分点,主体地位仍然很突出。
(三)企业集团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格局变化较大,第二产业集团数量所占比重减少,却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三产业集团所占比重增加,集团规模快速上升。2005年,从事第一、二、三产业集团占全部企业集团的比重分别为1.8%、59.3%和38.9%,与2000年相比,第一、二产业集团分别减少0.3和9.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集团增加9.3个百分点。从年末资产总计和营业收入所占比重看,第二产业集团分别为59.0%和73.7%,居绝对主导地位,与2000年同期相比分别减少7.9和3.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集团分别?0.2%和25.7%,同比增加9.3和4.4个百分点,集团规模发展快速上升。
二、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方式多、对外投资力度大,集团平均规模和投资效益成倍增长
(一)企业集团兼并重组方式多,第二、三产业占据九成以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集团和批发零售业集团兼并重组速度最快。2005年,167家大集团中有37.1%的企业集团实施了兼并重组,其中:以自主原则,或以企业为主体、政府辅助的方式实施兼并重组的集团占85.5%;集团采取兼并重组的途径多样并同时使用,其中:涉及51.6%的集团合并子公司,50.0%的企业集团投资成立新的子公司,41.9%的集团采取关闭子公司的方法,37.1%的集团购并增加子公司,17.7%的集团分立或分拆了子公司。
从母公司控股情况看,国有绝对及相对控股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的占已实施兼并重组集团的75.8%,集体绝对及相对控股集团占3.2%,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集团占21.0%;从集团主营行业看,第二产业集团发生兼并重组的占已实施兼并重组集团的51.6%,第三产业集团占44.6%。从近三年的调查问卷看,其他经济类型企业集团兼并重组力度最大,比2003年增加14.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集团同比增加 13.9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集团较为突出,同比增长5.8个百分点。
(二)集团累计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平均以二倍多的速度增长,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表现最活跃,金融业集团的加入改变了投资和收益的分布格局,取代了制造业集团的排位。2005年,167家大集团平均每户累计对外投资14.8亿元,比2000年增长3倍;平均每户获得投资收益0.3 亿元,同比增长1.8倍。其中,股份有限公司集团累计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所占比重分别由2000年的7.5%和10.9%(均列第四位),跃为2005年的74.0%和49.9%(均列第一位);制造业集团分别由2000年的44.4%和70.4%(均列第一位),降为2005年的7.6%和28.6%(均列第二位);金融业集团从无到有,2005年,累计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分别占全部企业集团的73.2%和41.7%(均列第一位),改变了对外投资和投资收益的分布格局,取代了制造业集团排第一的位置。
(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平均资产规模最大,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集团平均资产增速最快。2005年,167家大集团平均每户年末资产总计达100.4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91.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新建项目扩大资产,年末资产总计平均达到103.5亿元,比2000年同期增长90.4%;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集团通过银行贷款或以股票、债券形式向资本市场融资或通过市场兼并收购其他企业等手段,集团的平均资产增幅最高,与2000年同期相比增长2.5倍;国有独资企业集团主要通过银行贷款、新建项目来扩充规模,资产增幅居第二位,平均每户集团的资产增长1.5倍。
三、企业景气走势强劲,集团整体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
资料显示,2005年广东省四个季度的企业景气指数平均高于2000年同期近7个百分点,指数走势强劲,工业企业集团受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预期影响,生产保持快速增长,集团整体经济效益大幅上升。
(一)集团营业收入大幅增长,过百亿元企业集团增加,工业企业集团九大产业中的新兴支柱产业集团占据主导地位。“十五”期间,167家大集团在资产规模迅速扩充的同时,营业收入成倍增长。2005年,平均每户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4.1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有28家,增加19家,平均每户集团营业收入达274.7亿元,同比提高1.4倍。
工业企业集团是广东重点企业集团发展中的主要力量。2005年,167家大集团中,全部88家工业集团平均每户实现营业收入84.6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1.8倍。“十五”期间,九大产业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集团平均每户的营业收入比2000年增长86.0%,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电子信息业、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业集团两大行业的营业收入占九大产业集团总营业收入的80.5%,平均每户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3.0%和165.9%;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和三大潜力产业集团平均每户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1%和42.4%。
(二)企业集团利润总额成倍增长,运输邮电业集团利润增幅最大,电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集团所占比重增加最多。2005年,167家大集团盈亏相抵后平均每户实现利润总额3.1亿元,比2000年增长1.2倍;如剔除亏损企业影响,盈利的集团平均创造利润总额4.0亿元。从行业看,运输邮电业集团盈亏相抵后平均每户实现利润总额与2000年相比增长3.2倍,居各行业之首;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集团平均每户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倍,居各行业第二位,占全部大集团的份额由2000年的16.9%上升到2005年的32.5%,增加15.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超过十亿元的企业集团有13家,比2000年增加8家,实现的利润占全部大集团的70.9%,所占份额与2000年相比增加34.1个百分点。
(三)劳动生产率成倍增长,研究人员的劳动报酬相当于两倍在岗职工的报酬。“十五”期间,广东各地出现了煤、电、油等能源以及运力供应紧张局势,企业面对各行业普遍性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空间缩小的形势,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资金周转和提高资产营运水平等途径来赢得效益。2005年,167家企业集团的总资产使用率为62.8%,比2000年提高11.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105.4%;总资产报酬率和资金利润率均有所提高。
劳动效率的提高带动了劳动报酬的大幅度增长,2005年,167家企业集团的劳动生产率为人均 78.7万元,比2000年增长1.1倍;从业人员年均收入为32416元,同比增长74.0%。其中:在岗职工为33531元,同比增长76.4%;其他从业人员为12393元,同比增长32.4%;研究人员为65222元,同比增长64.0%。在各类人员中,研究人员的年均收入是在岗职工的1.9倍,是其他从业人员的5.3倍。
四、重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新成绩
“十五期间”重点企业集团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上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企业集团体制建设全方位推进。2005年,98.8%的大集团已建立母子公司体制,比2000年增加7.1个百分点;88.6%的企业集团已执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同比增加9.3个百分点;98.8%的企业集团母公司和99.4%的子公司出资人全部明确,同比分别增加2.3和6.3个百分点。
(二)母公司对集团的统一决策权全部得到提高,特别是对财务管理制度的统一决策权力得到明显的加强。2005年,99.3%的大集团母公司能够对集团的发展战略进行统一决策,比2000年增加4.8个百分点; 95.2%的母公司能够对重大投融资项目事项进行统一决策,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76.6%的母公司能够对涉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事项统一决策,同比增加4.9个百分点;61.1%的母公司能够对科研开发事项进行统一决策,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92.8%的母公司能够对财务管理制度进行统一决策,同比增加10.7个百分点,权力得到明显加强。
(三)母公司的组织机构建立日趋合理。2005年,在母公司是公司制企业的大集团中,99.3%的母公司已成立“董事会”,比2000年增加1.6个百分点;87.2%已成立“监事会”,同比增加18.1个百分点;58.7%已成立“股东会”,同比增加27.8个百分点,“新三会”中的“股东会”和“监事会”的组建得到了重视。
五、值得关注的问题
“十五”期间,广东重点企业集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对此还必须认真对待重视。
(一)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进展缓慢,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长期存在。2005年,167家大集团中,46.1%的集团总经理的产生方式仍由上级行政部门直接任命或提名,14.4%的集团仍存在内部产权关系未理顺的情况;37.1%的集团没有实行经营者年薪制,56.9%没有建立科技人员工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在已设有董事长的156家企业集团中,董事长与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占了38.5%,与2003年调查时相比增加2.6个百分点;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六个主要问题中,37.1%的集团选择了“缺乏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成为集团内部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第一个主要问题。同时,广东重点企业集团一直深受“资金短缺、企业债务沉重、产品缺乏竞争力”等因素的影响。2000-2005年,这三大因素影响的深度虽然有所减缓,但在调查的八大因素中一直固定排在前三位(见图3),成为困扰广东省大集团生产经营的最主要的三大因素。
(二)集团自主开发技术与科研经费投入有待加强。2005年,167家大集团研究开发费用仅占营业收入的0.9%,与2000年相比减少0.9个百分点;在有研发经费投入的集团中,85.0%的集团研发经费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低于3.0%,与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的5.0%相距甚远,24.6%的企业负责人将“科研开发能力弱”列为影响企业集团生产经营的第四大主要因素。
从近三年的问卷调查来看,大集团对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途径发生了变化:2003年,“自主开发”列第一位(占69.7%)、“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列第二位(占57.0%)、“与院校科研等机构联合开发”列第三位(占54.9%);到2005年,三项的比例分别减少16.7、0.1和2.2个百分点,位次也发生了变化:“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上升到第一位、“自主开发”降到第二位,同时“委托开发”和“接受技术成果转让”也由2003年的24.7%、29.6%分别提高到2005年的31.7%和34.1%。
(三)企业成本高居不下,盈利额集中在少数行业的现象长期存在。2005年,167家大集团主营业务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80.8%,比2000年增长3.1个百分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82.2%,同比增长1.6个百分点;从集团的主营行业看,2005年共涉及38个主营行业盈利,从大到小排序列前五位的行业盈利额占总盈利额的58.1%;2000年共涉及34个行业盈利,列前五位的行业盈利额占总盈利额的65.2%,盈利额集中在少数行业中(见下表)。
2000-2005年盈利额排前五名的主营行业情况表
2005年 |
2000年 |
盈利排前五名的行业 |
比重(%) |
盈利排前五名的行业 |
比重(%) |
电力、热力 |
29.3 |
电子及通信 |
33.5 |
交通运输 |
10.9 |
电力蒸汽 |
16.1 |
保险业 |
6.7 |
土木工程建筑业 |
6.1 |
通信设备 |
5.8 |
电气机械及器材 |
5.3 |
金属制品业 |
5.4 |
医药制造业 |
4.3 |
小计 |
58.1 |
小计 |
65.2 |
六、建议
(一)企业改革工作的信心不能动摇。调查显示,2005年167家大集团中“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会俱全”的占46.7%,比2003年增加15个百分点; 88.6%和74.2%的集团分别执行合并会计报表制度和财务总监委派制,同比分别增加9个和3个百分点;83.8%的集团认为组建集团后,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的效果很好或较好,同比增长14.1个百分点。因此,进一步完善企业集团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明确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目标是我们大集团继续努力的方向。
(二)企业自主开发创新的观念要加强。从近三年大集团对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等科技成果的途径发生的变化以及集团近五年的盈利面、盈利额来看,反映出企业求利心切的思想,对企业效益增长的原动力——“自主创新”的信心有所动摇。创新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源泉,广东大集团应切实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在注重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大力提升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企业研究开发为核心的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研发费用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使更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赢得利润。
(三)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因素要重视。目前,广东重点企业集团近六成受“资金短缺”的影响,在调查的八大影响因素中列第一位;近三成多企业集团受“债务沉重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影响,分列第二、三位,这种状况在2000-2005年调查中影响程度有所减少(其中“企业债务沉重”减少17.6个百分点,“产品缺乏竞争力”减少14.8个百分点,“资金短缺”减少4.9个百分点),但企业受到的困扰要在短时间内消除存在一定难度。对此,政府、企业和社会应积极应对,加以重视。 (责任编辑:马明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