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消耗战中摇摇欲坠的多哈回合谈判,终于迎来了一个干脆的了断。7月23日和24日,世贸组织6个主要成员为打破多哈回合谈判僵局而进行的最后努力以失败告终。世贸组织总干事拉米黯然宣布谈判全面中止,且不为恢复谈判设定任何时间表。 这意味着,启动于2001年11月14日的多哈在五年讨价还价之后,收获了一个全面皆输的尴尬结局。
“志存高远、功在千秋”的多哈如此一败涂地,并不出人意料,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在农业补贴、市场准入方面欲说还休的博弈困境,注定了“集体非理性”的悲惨命运。虽然多哈的失败在2004年、2005年的期限递延之中早已悄然显现,但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一直没有放弃过推进多哈谈判的希望。令人遗憾的是,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不是“一个人的江湖”,中国在贸易斡旋中的努力、在自我约束中的表率都未能阻止多哈的无功而返。更无奈的是,除却“沉没成本”,多哈受阻还将给中国经济带来新的增长阴影。
多哈受阻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直接负面影响,体现在对中国外贸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冲击。中国贸易增长一直形势喜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市场忽视了多哈回合谈判可能带来的效益提升,在自由市场思想引领下,多哈回合谈判的成功能够通过增强贸易润滑度、降低准入门槛、减少贸易补贴、化解贸易纠纷的方式为中国外贸总量增长营造更为写意的国际环境,但多哈的戛然而止,让这些指日可待的效益提升彻底化为泡影。在国际贸易局势逆流涌动之时,中国作为受累于反补贴、反倾销的“贸易保护主义重灾区”可能会更加举步维艰,多哈受阻在毁掉世界经济一体化美丽梦境的同时,让中国外贸失去了争取更多自由和平等的机遇。
更重要的是,多哈受挫还给中国经济带来了许多不易察觉的间接影响。多哈回合谈判就像是一把锁,100多个成员都认为开锁的钥匙在别人手里,实际上,人人都有钥匙,但人人都不愿意先伸出手。在缺乏信任的环境下,利益重心不同的主要成员都担心,先行妥协会引致别人在既得利益下的失信。这种缺乏合作的谈判氛围不仅给多哈回合敲响了丧钟,更给各种性质的多边谈判创造了令人窒息的复杂环境。
这种复杂的国际背景,也给中国经济稳健增长蒙上了一层难以言状的阴影。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更多认可、中国高额顺差的更多容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承认、相互体谅、相互节制的一个和谐国际氛围,而这些都是一个止步不前、半路夭折的多哈所不能给的。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