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达到10.9%,比去年同期快了0.9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3%,比去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大大超过了预期,使得经济过热成了大多数专家的判断。
经济过热的“板子”打向谁
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投资过快而消费不足、出口过旺而内需不足等经济因素,再加上“十一五”开局之年与地方换届等政治因素,都被列上了备选名单,但究竟谁是主因,专家们尚无一致意见。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来拉动,使得消费在总资本构成中相对不足;解决的方法便是依靠出口,用国外的需求来弥补最终消费的不足,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出口导向政策越成功,收汇就越多,造成了本币升值的压力,而要保持出口的旺盛,则要求稳定本币不升值。这样一来,央行入市干预,动用大量的高能货币去收购外币,造成货币供应大量增加,经济过热就出现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赞成这种解释,经济过热有内外需结构失衡这一原因。他说,为了保持出口的竞争力而维持汇率,使得资本和贸易经常是双顺差,外汇储备迅速扩大;外汇储备又带来被动性货币发行的持续增加,这使得货币流动性非常高。货币流动性高就支撑信贷的高速增长,进而支撑了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首席经济师梁红则不赞同把经济过热的板子打到投资过快的身上。她认为,经济过热的根源在于汇率;过低的人民币价格形成了庞大的外汇储备,造成了货币流动性过多,投资过快。
产能过剩不可夸大
专家指出,货币流动性过剩造成了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从而间接造成了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但产能过剩不能夸大。在梁红看来,我国对煤电油运的供应都比较紧张,再加上出口导向政策,每年大约有30%的产能出口了,实际用于国内消费的产能并不过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产能过剩是产业均衡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而且目前认为过剩的产能,还没有达到将来可能需求的高点或峰值。此外,还应该把已经形成的产能与适应市场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产能区分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认为,钢铁产量过剩现象被严重夸大,从2001年到2006年上半年,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是基本平衡的,不能认为由过去大量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就是严重过剩。
调控政策剑指何方
面对货币流动性过剩背景下的经济过热,再加上产能过剩背景下的产业结构调整,下一步的调控政策无疑将会是一系列的组合拳。谢伏瞻强调,调控的着力点应该在总量和结构上。总量上就是要提高存贷利率、扩大汇率浮动区间;结构上则要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贸易结构。他说:“假如我们的汇率不可能有大幅度升值的话,那么调整出口退税率是必要的。” 梁红更是明确地开出了人民币升值这个药方。她说,人民币的小幅波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必须大幅度升值。否则,我国将付出通货膨胀、经济结构扭曲等代价。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如何防止泡沫经济呢?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魏加宁认为,一要通过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来消解出口受阻的压力;二要实行适度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更急迫的则是要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大家发资讯整理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