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年中,有两组新披露的数据令金融界人士倍加关注:虽刚过半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额已完成了央行预定全年指标的87%;而外汇储备额再创新高,6月底达9411亿美元。
透视这两组“不寻常”的数据,不仅能勾勒上半年金融运行形势的主脉络,还可以发现当前金融政策的清晰取向: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已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两大着力点。
信贷“超额”带来的烦恼
当前,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是当前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投资高增的背后,离不开充裕信贷资金的强劲支撑。
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显示,2006年以来信贷持续高速增长,前6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8万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新增贷款额竟占去央行预定全年指标的87%。
经济增长较快,各行业对贷款需求旺盛;扩大的贸易顺差,造成外汇占款过多,加剧了市场流动性。这是信贷增长的两大内在原因。但从主观原因上看,商业银行在经营理念上也更加重视提升资产收益和股东回报,增加贷款的动机较强,一些银行贷款发放讲求“早投放,早收益”,贷款投放明显提前。
信贷“超额”完成任务,并非好事。充足的资金,会进一步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加剧经济结构失衡,刺激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看,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10.9%,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而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则更是达到了11.3%的新高。
经济发展慢了不好,但过快也会带来生产过剩、银行坏账等风险。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的一些烦恼,正是与“增长高速、投资高涨、信贷猛增”等现象有关。
目前,高速增长的经济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失衡的一些担忧,而当前一些行业的产能过剩等问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央行早些时候也指出,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处在10%左右的高位,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一定时期内价格总水平下跌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而服务价格、资产价格膨胀压力加大,整体通胀潜在风险需要关注。
“高增外汇储备”尚未减压
高速增长的外汇储备,是当前中国经济中的另一隐忧。
顺差的扩大,直接造成外汇储备高增。虽然我国出口增幅已出现高位回落态势,但整个上半年贸易顺差仍高达614亿美元。我国外汇储备早在今年2月底就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而至今仍持续攀高。
在过去的6个月里,中国外汇储备额以每月超过200亿美元的速度攀升,6个月共增加1222亿美元,到6月底已经达到9411亿美元的新高。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今天,很多现象已不能用过去的老眼光分析。中国经济中“银行信贷”和“外汇储备”这两个过去似乎不十分相干的名词,在今天却异常联系紧密。
高增的外汇储备,使得央行不得不放出巨额基础货币,造成大量外汇占款,致使市场上资金更为充裕,给银行扩张信贷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一局面,正与当前要抑制信贷、收紧银根的货币政策相矛盾,无疑加大了金融调控的操作难度。
另一方面,高增的外汇储备持续加大了中国出口贸易和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9411亿美元外汇储备额和614亿美元的顺差数值公布后,市场上呼吁人民币升值的声音重又泛起,这就是很好的例证。
金融调控需“多管齐下”
针对当前信贷增长过快的局面,不少人都在建议采取加息的措施。不过,在央行4月28日上调贷款利率等系列措施出台后,最新数据表明,6月份货币信贷增幅已有所回落,当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势头减缓。是否进一步加息,尚需相机而定。
加息,作为一项最直接货币政策工具,能为多数人想到。不过,鉴于当前金融调控面临的复杂局面,对当前货币政策的选择,却并非仅是加息一项那么简单,金融调控需“多管齐下”。
综合分析当前金融形势,下半年需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增强政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而抑制信贷过快增长,妥善解决顺差过大的矛盾,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这不仅是贯穿上半年金融运行的主脉络,也同样是下半年货币政策的重要取向。
在控制信贷增长方面,需要加强对货币信贷形势的分析,继续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把握中长期贷款投放规模和节奏。根据经济运行发生的新变化,选择妥善的货币政策工具和措施,将银行信贷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之内。
为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挥内需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实现进出口的基本平衡,同时要继续深化外汇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大家发资讯整理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