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科学阐述了其内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为全面了解青海省农牧民生产、生活现状,反映广大农牧民的期盼和要求,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近期在全省17个市(县)、70个村、350户农牧民家庭就青海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对未来生活寄予厚望,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一、青海省广大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充满希望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的拥护和赞成。在被调查的350户农牧民中,有95.14%的农牧民是通过宣传、电视、报纸和本村广播宣传的途径,知道国家将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不知道的农牧民只占4.86%。有59.71%的人非常高兴和拥护中央这一重大举措,认为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正确决策,会给农牧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有33.14%的人很关心新农村建设这件事,但不知道最后会落实到什么样;有5.43%的人半信半疑;还有1.71%的人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近四成的农牧民对现有的生活状况比较满意
    37%的家庭对当前生活状况比较满意;34%的家庭对现有生活情况感觉一般;有29%的表示生活压力较大。从被调查的350户农牧民年人均收入看,1000元以下的占17%;1001—2000元占44%;2001—3000元占19%;3001—4000元占8%;4000元以上占12%。在被调查的70个村中供电覆盖率94%,在350户家庭中,有7%的家庭有汽车;46%的家庭有拖拉机;有21%的家庭有摩托车;有3%的家庭使用畜力车。75%的家庭认为村委会或社区是值得信赖的靠山,当农牧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家庭或个人遇到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求助的是基层组织。
    三、农牧民愿意为新农村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需要大家的齐心协力,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牧民是主力军。在调查中,广大农牧民愿意尽自己的能力为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当问到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您准备如何参于时,有28%的家庭愿意出资又出工;有3%的愿意出资;63%的愿意出力,大家都愿意为改变家乡的面貌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农牧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盼和要求
    1、希望政府继续加大支农力度。希望政府出台更多更优惠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地投向农村牧区,尤其是投向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领域。
    2、期盼扩大收入渠道。接近八成的被调查者认为近年来农牧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但收入与支出相比增速仍偏慢,有的户感到入不敷出。希望政府多建成一些能进到农牧户的支持项目,积极引导农牧民扩大收入渠道,使收入能得到持续快速增长。
    3、希望政府改善农村牧区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新农村建设应有良好的村容村貌,而目前农村牧区卫生状况却不如从前,特别是饮用水、农村水利、畜禽养殖、垃圾处理等方面急需得到有效治理。同时希望农村牧区建房能统一规划用地,并做好"三通"工作。
    4、希望政府加大农村牧区社会福利事业投入。被调查者认为,农村牧区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助等社会福利事业应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应加大对公益事业的投资,使城乡得到统筹发展,切实解决广大农牧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后顾之忧。
    5、希望政府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一是派技术人员或农牧民专业户驻村指导,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二是组织农牧区种养户,就近到种养基地,接受种养殖大户的培训,吃、住、行由地方财政给予补贴;三是加大对劳动力劳动技能的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使农村牧区劳动力普遍掌握1—2门劳动技能,以利于他们在农牧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中依靠所掌握的劳动技能提高效益增加收入。
    6、希望政府帮助农牧民在对接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种得好才是生产力,卖好钱才是硬道理",广大农牧民希望各级政府帮助解决好农畜产品卖出好价钱。其一是发展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其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其三是依靠农村信用社与信用社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解决农牧民发展生产中资金短缺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