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年升值幅度应达5%早报记者 艾勇 北京报道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昨日表示,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应当成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在工具的选择上汇率要优于利率。他认为,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太小,合适的升值幅度应该在每年5%左右。
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一说法显示呼吁人民币加快升值的内部压力正在加大。祝宝良任职的国家信息中心直接受国家发改委领导,负责为国务院和宏观经济综合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咨询。
上周五,央行宣布一个半月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紧缩居高不下的货币和信贷增长。“靴子落地”使得市场相信,一直担心的利率上调短期内不会再次出现,而央行在利率工具选择上表现出的谨慎,也加大了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的预期。
祝宝良在昨日在中国社科院举行的一场学术讲座中支持了这种判断。他表示,即使选择加息,由于人民币和美元利差减少,入境的投机热钱同样会加大本币的升值压力。
另一方面,本次加息必然存贷齐动,存款利率上调将会抑制政府当前积极鼓励的国内消费。此前,由于担心人民币存款利率上调将引发更多投机热钱涌入,央行在4月份的利率变动中,没有同步上调存款利率。事实证明,存贷利差的拉大,进一步刺激了商业银行的放贷冲动。
“下一步调控举措主要取决于决策层对于三大矛盾的比较和判断。”祝宝良分析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和对外贸易顺差过大,是当前经济面临的三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他表示,如果调控之手指向固定资产投资,央行将会进一步提高贷款利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是如果选择调控对外贸易顺差过大问题的话,央行更有可能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在他看来,汇改以来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太小,而合适的升值幅度应该在每年5%左右。在去年7月21日一次性升值2.1%一年后,人民币总共升值了1.5%。
与此说法遥相呼应的是,许多海外投资银行也认为,人民币汇率是解决当前宏观经济过热问题的“治本之策”。颇具代表性的高盛公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梁红表示,过去三年的宏观调控经验证明,利率或者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效果,随着大量外汇储备的持续进入将很快得到削弱,而支撑外储高企的贸易盈余则主要源于常年以来一直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
祝宝良认为,相比较而言,当前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进行重大调控的必要性还不充分,因为其中大部分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直接转化为消费品而不会造成产能过剩。他认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是不高的,应该调整的是结构,需要把更多的投资引向农村地区。
然而,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在稍早前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曾明确表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投资增长太快,预计今年全年超过50%的投资率,无论对于哪个经济体而言都是不可持续的。如果希望未来的调整能够尽可能平缓,那么当前的紧缩力度就需要加大,而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投资增长速度。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