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市场所料,印度中央银行星期二再次做出了加息的决定。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并防范经济过热印度央行将两个关键的短期利率——同业隔夜拆借利率和贷款利率分别上调了0.25个百分点,至6%和7%,达到4年来的最高水平。
对抗通货膨胀印度央行连续6次加息
这是自2004年10月份进入加息周期以来印度央行第六次加息,关键的短期利率已经累计上调了1.5个百分点。连续6次加息突显了印度央行打击通货膨胀的决心。尽管在此之前,印度政府官员多次公开表示,担心加息会妨碍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但印度央行还是做出了加息的决定。显然在对抗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天平上,印度央行更倾向于前者。物价上涨已经在印度引起普遍不满,印度几个主要的反对党上周甚至为此举行了抗议游行。
印度央行行长Y.V. Reddy在随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此次加息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既确保印度经济的年增长率保持在超过7.5%的水平,同时又不致引发通货膨胀的上升。他说,虽然印度经济增长步伐强劲,但石油、食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界的活跃需求带来了通货膨胀压力。这种形势要求央行采取一定的稳定措施。
抑制经济过热中国央行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人民银行7月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7月15日央行上调准备金率0.5%之后,再一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据测算,存款准备金率每提高0.5个百分点,大约能一次性锁定1500亿元资金。在加息呼声一片的情况下,中国央行的决定多少还是有点出人预料。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解释说:“针对贷款增加过快,货币投放过大的现状,存款准备金率比利率更有针对性。利率属于间接性数量工具,需要通过银行对企业发生作用,民间融资的民营企业和外企的扩张不受影响。中国目前市场不成熟,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而加息影响面广、力度小,加息需要金融市场发达的条件下进行。中国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其‘指挥棒’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加息的宣示作用更浓重些,而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更强。”不过,尽管如此,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效果将会如何,将会采取何种后续政策,经济学家仍然众说纷纭。
加息Vs上调准备金率哪个更加高明?
在抑制经济过热的问题上,中国暂时选择了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印度却选择了连续加息,这两种手段孰优孰劣?答案是各有优劣,两种手段针对的主要过热症状不同,发挥作用的机制也不同。中国经济过热主要表现在投资过热,官方统计数据显示的通货膨胀并不严重,但印度经济过热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加剧,投资过热不如中国明显。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直接减少了银行可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规模,因此理论上可以有效抑制贷款快速增长引发的投资过热。加息则在提高了贷款成本同时也刺激了储蓄的欲望,因此,加息不仅可以防范投资过热而且有利于抑制物价过快增长。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调控手段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可以达到防范经济过热的目的。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印度是私营经济占主体,对利息的敏感度比较高,而中国则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企业对利率提高并不敏感。所以现阶段加息更适合印度,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却更适合中国。
印度加息对中国影响有限
专家认为,印度加息引发的震动要小得多,因为以技术服务业为经济发展龙头的印度,决定了它不可能有像中国那样的大规模制造业投资需求,所以,对别国的震动作用有限。尽管印度央行已经连续6次加息,但并不会给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目前中印两国双边贸易额还不到200亿美元,两国之间的相互投资规模也非常有限。这种有限地联系使印度经济变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因此印度加息对中国的影响有限。即便加息真的妨碍了印度经济增长速度,印度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不会出现明显波动,因为与目前中国每年多达7000亿美元的出口贸易额相比200亿美元实在微不足到。此外,印度加息对中国吸引外资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加息后印度对外资的吸引力可能增加,外资可能会优先选择进入印度,但这并不会对中国构成影响,因为与几年前相比中国目前对外资的渴望程度已经降低,中国目前甚至在鼓励企业到海外进行投资。因此在争取外资方面,印度这次加息对中国也难说会有影响。 (责任编辑:毕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