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隆集团姚亮威:荐吸中国光大控股及宜进利 中国光大控股(0165):从事金融服务业,持有21﹒39%光大银行权益及46﹒6%光大证券。光大银行方面正着手处理不良货款以准备引入渣打银行(2888)成为策略股东,最终目的希望可以分拆独立上市。 光大证券2005年未经审核净利润为6638万元人民币,增长1﹒1倍,主要受惠于投资收益。随以上持股外,集团亦持有一些非上市证券及约0﹒16%中国移动(0941)权益,每股资产净值接近$12,相对市价有相当大的折让,现价可续步买入,若能稳守$4﹒50,可继续持有,长线可以2004年高位$5﹒95作目标。(建议时股价$4﹒74) 宜进利(0304):从事钟表制及分销多年,拥有多个时计及名牌时装的手表分销及零售安排,近年积极扩展零售网络,盈利不断高速增长,股价亦然。公司于一月份配售9000万股,集资约2﹒85亿元,股价从年初约$2﹒50上升至近日约$3﹒50水平。近日公司商议为旗下高级表店引入策略股东,可见管理层在发展业务时非常进取,而公司亦成功由一生产商进化而成为零售业务的参与者,因而股价亦得到较高的估值。另外公司公布业绩理想,预计2006年每股盈利可达$0﹒20,07年上升到$0﹒25,介时市盈率远低于现水平,投资者可乘股价回软时续步买入作长线,投资目标价$4﹒30。(建议时股价$4﹒00) 大福证券研究部:荐吸浙江沪杭甬及中银香港 浙江沪杭甬(0576):继2005年纯利上升17%至14﹒3亿元(人民币.下同)后,浙江沪杭甬2006年上半年再录得稳健增长,公司定可创下1997年上市以来的连续第10年盈利增长。2006年上半年,核心资产沪杭甬高速公路的日均车流量按年上升6﹒9%至37740辆次,日均通行费收入录得更高的10﹒8%增长,达744万元,反映交通流量组合改善。期内上3公路的日均车流量按年下跌4﹒2%至19917辆次,车辆路费的5﹒5%平均升幅,令日均通行费收入得以微升1﹒1%至224万元。回顾期内,公司日均通行费收入总额按年上升8﹒4%至969万元,与我们预期相符。 公司将沪杭甬高速公路由双向4车道拓宽为双向8车道所涉及的资本开支共达54亿元。其经营沪杭甬高速的期限原本在2028年届满,但现在看来获延长的机会甚大。我们预测,浙江沪杭甬2006年盈利上升5%至14﹒98亿元。目标价$5﹒30,相当于16倍估计市盈率。建议「买入」。分析员:曹福达(周三建议时股价$4﹒64) 中银香港(2388):由2006年头开始,中银香港由追求以量为本的增长,变为争取以息差为本的增长。2006年上半年,该行不再活跃于竞争高度激烈的银团贷款市场,在争取本地按揭业务方面亦不如汇丰控股(0005)及恒生银行(0011)般积极。不过,由于中银香港着力拓展较高收益的贸易融资及中小企贷款业务,其贷款组合较前为佳。我们估计,中银香港今年整体贷款的增长与市场相若,达8%。 中银香港拥有大量自由资金,是利率上升的主要得益者之一。其贷存比率处于53%的低水平,因此并无与其他银行竞逐存款的压力。另一方面,该行将更大部分的闲置资金由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调往较高收益的债务证券和结构性产品市场,从而赚取更多财资收入。我们预计该行2006年净息差扩大18点子至1﹒89%。在证券经纪、外汇买卖及财富管理产品的销售带动下,2006年中银香港的服务费收入应可稳步增长。 我们预计,中银香港2006至2007年拨备前盈利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5%。由于呆坏帐拨备的回拨及物业重估盈余减少,预测该行2006年纯利下跌9%至122﹒67亿元。目标价$17﹒50。此外,中银香港亦具有投机性的吸引力,皆因其在港沪双重上市的母公司中国银行(行情,论坛)(3988)为了精简集团架构,绝对有可能私有化中银香港。建议「买入」。分析员:李健雄(周三建议时股价$15﹒70) ※ 笔者无持有上股份任何权益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述文章内容没有利害关系。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