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年财政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哪些政策措施?进展如何?
金人庆:在前几年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投入的基础上,今年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更大,措施更实,广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更多。
——财政部门进一步增加“三农”投入。 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达3397亿元,比上年实际执行数增加422亿元,增长14.2%,高于中央财政总收入、总支出的增长水平,占中央财政总支出增量的21.4%。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央财政每年将安排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782亿元,地方财政也将安排相应支出。目前,中央财政今年安排的782亿元转移支付资金已经拨付各地。
——加快“三项”补贴政策的落实进度,并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资增支实行综合直补。扩大粮食直补资金规模,今年预计达142亿元,良种补贴资金达40.7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达6亿元。针对柴油等农资涨价问题,结合国务院石油综合配套调价方案精神,中央财政又增加125亿元补贴资金,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增支实行综合直补。积极研究探索建立粮食综合补贴制度。同时,中央财政安排资金85亿元,进一步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补助力度。
——加快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长效保障机制。2006年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杂费,预计中央财政新增投入约102亿元,地方财政新增投入38亿元。
——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2006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市、区),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标准分别由10元提高到20元,中央财政相应安排资金47.3亿元。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将于近期拨付地方。
——积极支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增加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方面的投入。2006年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中央财政预算内基建投资和国债项目资金达300多亿元,主要用于农村六小工程建设。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105亿元。
记者: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家很关注,请问财政部将采取何种措施提高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金人庆:一些地区依然存在支农资金使用管理分散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政策效应的发挥。为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财政部将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目前全国已有160多个县(市、区)正在开展以县为主的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财政部也准备整合一部分支农资金,并在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区选择一部分县(市、区)开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二是严格预算编制和执行。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体系,研究农口事业单位经费保障方式;严格界定项目类别,推进项目支出预算滚动管理。三是加强支农资金运行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包括建立健全农业财政资金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资金分配办法,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推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县级报账等管理措施,强化资金运行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记者:近年来,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财政部门在“多予”、“少取”方面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并且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请问,财政部门在促进“放活”方面有何考虑?
金人庆:今后一个时期,财政部门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着力促进“放活”,推动农村各项改革,激活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要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业生产附加值和延长农业生产链,提高农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积极支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国家、社会、企业和农民多方参与的自然风险共同抵御机制。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