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去天津,坐末班火车赶回北京,上车后发现,这趟原本包括硬席和软席的火车全部改成了软席,票价统一为40元。 是提高生活品质,还是变相涨价,这事只有铁路局自己知道。但对于乘客而言,他们的确被动接受了较高的价格,增加了支出。 下了火车,打出租回家。结账时发现,同样的路程,比调价前多花了10元。接下来又在超市发现,农夫山泉4升装矿泉水价格,由5.9元上涨到6.1元。 而回到家中,看到了两条不同的新闻,一条是,70个大中城市6月份房价又上涨5.8%;另一条是,消费物价指数CPI上半年只增长1.3%。 大到住房、水电、钢材、贵金属、成品油、教育、医疗、交通,小到蔬菜、水果、鸡蛋、矿泉水,满眼都是价格看涨,但消费物价指数CPI却反应平和?这究竟是CPI失真,还是统计局有所保留,不得而知。 撇开民间对物价的感觉,假定CPI是真实的,我们从资产价格的变化上,也可以触摸到通货膨胀的脉搏。 因为统计上把住房列为投资品,所以,房价的疯涨并没有反映在消费物价变化中,但从资产市场价格变化看,价格水平变化是相当的惊人。上半年房价上涨已是明摆的,而股价则平均上涨了50%,国债上涨了15%,贵金属和原油价格屡创新高,甚至收藏品价格也不断上涨。 资产价格上涨意味着什么,其实就是通货膨胀。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判断是否发生通货膨胀,除了看CPI,更要看GDP平减指数。所谓GDP平减指数,又称GDP缩减指数,是指现价GDP与不变价GDP的比率,其变化率就是价格上涨比率。它的计算基础比CPI广泛得多,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品、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不过,由于该指数计算烦琐,提供起来不如CPI方便,所以一般的国家一年编制一次。 在前年CPI连续走高,学界议论是否加息时,央行曾提出要看GDP平减指数,但央行今年似乎忘记了这个指数,而只是看CPI,这不免让人觉得央行过于现实。 事实上,在通货膨胀加速阶段,资产价格上涨速度要超过消费物价上涨速度。艾奇恩和克莱因在其著名的《论通货膨胀的正确测量》一文中提出,应该采用可以衡量资产和财富变化的理想指数来测量一般物价变动情况。尽管他们提出的指数编制起来比较困难,但其提出的理论却是非常说明问题的。艾奇恩和克莱因认为,在通货膨胀过程中,特别是物价上涨呈现加速期间,一些实质和金融资产,如房地产、股票、债券、金银、宝石、古董和艺术品的价格,会以更大的幅度上涨,因为一般人认为,这些资产可以“保值”。而这些资产的价格,在CPI和GDP平减指数中都无法反映出来。 在中国经济中,由于对外失衡,顺差过大,导致基础货币增发过量,流动性泛滥。在流动性泛滥和利率价格扭曲情况下,必然是投资过热和投机盛行,也必然导致如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价格急速上涨。 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其实质就是通货膨胀。 从这点看,大家关心的房价问题实际与宏观经济有关,房价问题也是金融问题,房价大幅上涨是通货膨胀的具体表现。所以,抑制房价不能仅仅从房地产市场入手,“国六条”和“国十五条”只能在中长期发生效力,而短期内,中央政府更应该从宏观政策着力,通过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从而达到抑制房价的目的。 而抑制通胀最有效的办法则是加息和升值。只有尽快提高存贷款利率,才能抑制投资过热和居民投机炒房行为;而只有让人民币加快升值步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 应该说,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通货膨胀。 尽管国家统计局认为目前经济处于低通胀高增长阶段,但本周胡锦涛和温家宝分别对抑制投资和信贷增长过快发表意见,则表明中央政府对于通胀问题已经有了一杆秤,否则,总书记干嘛要和党外人士座谈经济问题?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