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直接投资进入第三个阶段时,市场也在思考,大举进入的私人股权投资到底能给中国带来什么?对此,本报专访了对私人股权投资颇有研究的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先生。
经济观察报:私人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有什么样的差别?
陈志武:私人股权基金的出现和产业投资不同,产业投资进行公司收购侧重于购买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使这些公司成为自己的盟友或者子公司,产业投资更多出于产品市场上的战略考虑。
私人股权基金主要的特点是找一些非常低效的企业,这些企业有很多无效资产,管理层没有激励把这些资产的利益最大化,私人股权基金通过友善收购和敌意收购一些拥有很多资产或者品牌但价值尚未发掘的上市公司,对这些公司进行重组,大幅调整资产结构,这样作为股东把它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正因为有这样的私人股权基金,他们始终在盯着美国的上市公司,就看哪个公司的管理层控制了大笔资产但是没有成绩,就会将这个公司定为收购对象。
经济观察报:目前国外的私人股权投资大举进入中国,这对于国内企业的经营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陈志武:私人股权投资在几个方面都有很重要的贡献。第一,在中国很多人抱怨上市公司的质量很差,认为上市公司的质量优劣完全是监管部门的事情,监管做得好,上市公司的质量就好,反之就不好。但是,证监会的监管和司法监督都是只能对财产和违规的行为进行处罚,追究法律责任,这是对第一类不负责任行为的监管和监督。但是对于第二类不负责任行为,监管机构和执法部门无法监管,就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既没有违法违规,也不进行财务作假,只是他们把公司的财产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无所作为,职业水平很低。
美国私人股权基金在美国市场上起到的第一个作用就是帮助解决第二类不负责任行为,这些是监管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而私人股权基金在监督过程中起到决定作用。
如果上市公司的持股结构比较集中,有一些大股东,也不会出现问题,因为大股东自然会主动要求公司做到更好,但是如果公司持股很分散,缺乏大的利益相关者,就要依靠私人股权基金来担负监督作用,市场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主要靠这些基金来完成。
很显然,中国的很多公司资产很多,对私人股权基金来说里面蕴藏着很多的价值,这些价值可以通过分拆公司固定资产,将最赚钱的资产项目留在上市公司来实现。如果允许私人股权基金进一步以更直接方式来挑战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那么这些管理层的日子就会很难过,站在中国股市投资者的角度来说,这是十分应该的,就应该让这些管理层的日子难过起来,给他们压力,他们才会去改善资本的使用效率和盈利水平,增加股东的投资回报。
经济观察报:私人股权基金财务投资的性质是不是更安全?
陈志武:是的,很多人说到中国来就是为了赚钱,不是来帮助中国。说赚钱是对的,没有任何企业愿意来中国做圣诞老人,如果不是为了赚钱而来,中国就更应该担心了。
以前很多人说中国的经济太多都是做简单地加工,赚一点点钱,也就是说明中国的公司为什么在价值链上不能更上一层楼,现在真正面对国外的私人股权基金进入中国,逼迫中国的公司改进资金的使用效率,使价值创造、经济增加值更上一层楼,这是一种好的机制。但是现在却出现了把私人股权基金排斥在门外的现象,在我看来,这是由于这些管理层有太多的利益和激励,使他们不顾一切把这些会在经营上造成压力的私人股权基金排斥。如果真想把中国的经济创造的财富和创造增加值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能轻易以民族情绪为借口将私人股权基金排斥在外。越是将这种迫使中国上市公司改进效率的私人股权基金进行排斥,越会使中国经济的效率无法上升。
我个人觉得在过去的一些年,通过做产品市场,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在国际上的家电业、纺织业、制鞋业等占有了较高的市场地位,但是公司资产和制造业的能力已经相对比较稳固,下一步应该在商业模式和资产结构上通过引进私人股权基金使得这些方面能够有实质性地改善,使中国企业的效率和增加财富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