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怡琳 上海报道
    在国美、永乐合并之后的第一次中层会议上,陈晓向中层员工抛出了一个2008年计划——“到2008年,我们的合并公司要跻身世界500强。 ”2008年国美销售额达到1500亿人民币,也是黄光裕一直以来的目标。在资本意志主导的合并案中,人们似乎看到了这个目标正在变得更近。
    资本充当助推器?
    尽管双方都有着远大的目标,但从现实情况看来,并购风暴从真正开始酝酿到爆发,有一个令人玩味的时间点——2006年2月,当管理1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华平投资(Warburg Pincus)一掷1.5亿美元(合12亿元人民币)成为国美电器(0493.HK)战略投资者时,国美的执行董事杜鹃就曾承认,资金的用途除了日常营运外,还有可能用于收购,不过当时她并未透露收购对象。而在永乐赴港上市的IPO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行业未来可能出现的兼并。事实上,永乐此时已经与摩根士丹利和鼎晖紧紧捆绑在一起了。摩根士丹利和鼎晖投资分别获得永乐85499107股和13855586股“财务投资者购股权”,上市时,二者以每股1.38港元的价格获得了这些股票。
    “合并虽然是大势所趋,但速度之快还是超出了我们对行业的判断。”中信证券家电零售分析师陈宸表示,“作为外资投行,可能会在行业本地化的细节上不如中国本土企业来得熟悉,但是,熟稔的资本运作,以及有大量外资零售家电市场的规律可以作为参考,它们对中国家电业未来的发展走向一定会做出相对一致的判断。”
    陈宸的说法目前只能被看作是一种判断,毕竟,在沸沸扬扬的并购时间中始终保持缄默的华平与摩根,是否曾在本次并购过程中有过沟通,或者推动过国美和永乐的合并,大家都不得而知。但在国美成功收购永乐的消息传出时,几乎所有业内人士第一时间就开始关注,这次合并给华平和摩根们带来了什么。
    永乐、国美合并之后,次日双股复牌各自出现过21%和10%的涨幅。
    “速度确实超出了大家的预期,不过合并无论对国美还是永乐都是有利的。作为香港资本市场惟一两只家电零售领域的股票,合并之后,国美的市盈率可以调低一些。国美市盈率最高到过20多,现在调到了17左右,合并之后市盈率仅在14左右。这无疑是好事。”凯基证券总部的零售分析师指出。
    “这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局面。尽管陈晓、黄光裕个人的持股比例似乎有所下降,但随着利润不断出现下滑,两家继续各自为政,显然不是最好的出路。”另一美资证券公司的零售分析师表示。
    下一步会怎样
    不过凯基证券分析师同时强调,合并并不说明双方的风险减小了。在7月26日,凯基证券发布对国美调低股价为7元的评级。“合并公司所从事的仍然是同一个行业,行业整体的风险依然存在。并且国美将发售新股(占现有股本33%),会带来每股盈利摊薄效应。”该分析师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即使国美收购永乐成功,永乐所持收购大中电器的优先权也不会变相转给国美持有。”所以,他认为投资者仍应谨慎观望其之后的业务策略和业绩表现,再做部署。
    在国美、永乐合并的新闻发布会现场,国美数位高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合并是行业的共同需求,并非华平或者摩根在其中主导,黄光裕和陈晓才是真正推动此次收购合并的核心力量。”
    “不可否认,机构投资者一定是其中得利的一方,股价的上扬就是例证。但外界很难判断这是某个机构或者某个高层老总的意志,这是行业整体发展的趋势。大家都可以看得到。”上述凯基证券分析师表示。
    不过该分析师同时指出:“我不认为摩根士丹利是在进入国美不成之后,再转投永乐。大摩没有必要通过如此曲折的手段去获得国美。它进入永乐的时候,应该说时间还比较早,投资国美不成才转向永乐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摩根完全可以通过二级市场去获得国美的股票。”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