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民资面对机遇时必须防止"低小散"一哄而上
浙江造船有限公司在“新东家”中国春和集团的鼎力支持下,投资4亿元的大笠山造船基地建设日前已初步完成,预计将于今年9月投入生产。“浙船”有关人士说,这一技改项目完成投产后,“浙船”将首次承建“10万吨”级大型船舶,每年为公司新增产值20多亿元。
在稍早些时候,记者从浙江欣顺船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经充分调研和考察,两家经验丰富的希腊船东将他们总造价10亿元的8艘万吨油轮订单,交给“欣顺船业”。这是“欣顺船业”从希腊接到的首笔大额造船订单,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由中国造船工业技术人员精心建造的大型船舶,将从浙江乐清瓯江入海,前往希腊,在希腊船东的“指挥”下驶往世界各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现代造船工业的骄人风姿。
在世界船舶制造中心东移的机遇面前,浙江民资的热情开始彰显。
近年来,英国、荷兰、希腊等传统的欧洲造船大国逐渐淡出了造船业务,而亚洲国家却船舶需求量、海运业务量持续增长,逐渐取代了欧洲在船舶业中的中心地位,新的世界船舶工业格局形成。亚洲国家,特别是东亚地区在国际船舶新一轮的转移中,成为国际新一轮造船业转移浪潮的主要承接地。
来自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消息,截至2010年,全球新船的需求量年均可望达到4270万吨,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11.5%,其中以日本、韩国、中国为主的亚洲国家,可以拿到80%左右的船舶建造订单。
国际造船新一轮的转移浪潮拍岸而至。有关专家认为,船舶业是一个集技术、资金、劳动力三密集的产业,因此,对于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中国来说,这次世界船舶工业格局的变动对中国造船业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与日、韩两国高昂的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造船业俨然是这次国际船舶中心转移目标东亚国家中的一个亮点。而作为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地区通向世界的海上门户之一,浙江则被认为是中国造船业中的重点发展对象。浙江拥有沿海国际深水中转枢纽港,同时又是华东沿海重要的交通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港口条件,注定了它对中国乃至世界造船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浙江造船业引来了各路资本的关注,尤其是“嗅觉灵敏”的浙江民营资本,更是在浙江掀起了一股“民企造船热潮”。
造船业对于温州民营资本而言,无疑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地带,但是最近在这一领域中,他们活跃的身影已时有可见。有温州民营资本投资者认为,随着民间航运公司的发展,市场对船舶的需求会愈加膨胀,国内大船厂的订单会应接不暇,于是,小吨位船只的制造,特别是载重以5000-10000吨为主的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船,成了目前国内船舶需求市场的空白点。
浙江民营资本也为浙江船舶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据了解,近年来,浙江造船企业已经有500多家,其中仅温州造船业,造船总吨位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四年内增长近10倍。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温州造船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1/9,浙江总量的1/3。
在宁波,随着民营资本的不断涌入,宁波船舶业发展也甚为迅猛,目前,该市船舶工业企业已经达到51家,年产值超过70亿元,而且其中除了韩国三星重工集团在北仑设立的船体分段生产基地外,其余全部都是浙江民营资本主导的项目。2005年,该市共交付了80艘大型船舶,总吨位65万吨,其中三分之一为出口船舶,预计到2010年,全市修造船总吨位将超过200万吨。
在机遇面前,浙江民营资本需要警惕的是过热问题。“浙江大部分造船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承接出口船舶的订单。”浙江省经贸委有关人士认为,虽然近几年来,浙江民营资本的进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浙江造船业的发展,但是也为浙江造船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问题。
由于浙江民营资本在造船业的过热投资,目前,浙江的温州、台州、宁波、舟山等主要造船基地相继出现低水平扩大投资、小规模生产发展、造船民企散乱等“低、小、散”一哄而上的局面。相关数据显示,浙江虽然有造船企业500多家,但是规模以上的企业却只有76家。浙江经贸委有关专家指出,不到4公里的地区却有20多家民营造船厂,浙江民营造船厂“低、小、散”的格局,导致船厂投入资金低,创新能力有限,设备更新缓慢,产品质量低劣。
专家们认为,浙江民资在面对机遇,必须防止“低、小、散”一哄而上,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自主创新,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