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上的各种考试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缭乱。在考试经济成为一块诱人大蛋糕的背景下,各种培训班、辅导班层出不穷,某些主办单位从中获取到巨大的部门利益。《新华每日电讯》的这篇报道,再次引起人们对考试问题的关注。 目前的考试,由于对利益的过分追逐,已经被极度扭曲成为一个活跃的寻租场所。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在200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自1989年以来违规集中收取各地考试费2.24亿元,未上缴财政专户,并从中坐支相关考试费用等1.9亿元!这个结果令公众极为惊讶,人们第一次发现,围绕考试竟然形成了如此巨大的利益“黑洞”。 由于考试市场混乱,缺少制约和监督,考试已经变成了有关部门获利的工具,有些牟利的意图非常露骨。比如,一些考试的主导部门要求,即使取得了托福、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证书后,职称外语考试也不能免试。而常识告诉我们:只要过了托福与大学英语四六级等考试,职称外语考试理所当然会通过。垄断考试的部门为了一己之私利,却坚决把持这个条件不放手,他们因此获利丰厚。据2002年的保守估计,职称外语考试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指定用书》便能获利1.76亿元! 在考试领域,通过权力对利益的攫取正变得越来越露骨。有些地方或有关部门甚至规定,不从他们那里购买教材,不接受他们的培训,就没有资格参加考试。相应的,如果购买了他们的教材,接受了他们的培训,考试就很容易过关,因为相关答案事先就已经透露给考生。这种考试除了敛财还有什么积极意义? 考试属于公共利益范畴,但是,现在考试却被注入了太多的功利化的元素。不仅国家诸多部委,各种级别的行业协会、组织,甚至连一些商业机构也成了发证单位。据报道,目前至少已经有23个行业、90个工种有了职业资格证书的准入门槛。它不仅包括医师、律师、会计、证券这些确实需要一定的从业资格才能进入的职业,还包括推销、茶艺、插花、保健按摩、洗衣甚至是保姆、保安等一般服务性职业,一个农民工进城打工,也要办上好几个证才行。 由于某些资格证书,几乎交钱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除了敛财毫无实际意义,这实际上背离了设置资格证书的初衷,人为抬高了就业门槛,增加了公众就业的成本。有人据此认为,制度性内耗是中国贫穷的总根源。 滥设考试、证书门槛,更可能是非法的。根据《行政许可法》的相关规定,设置资格证书等于是设置了一项许可,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并须经过相关部门授权,但是,由于有法不依,这些规定未被认真遵守。而且,由于监管缺位,因考试获取暴利的部门几乎都把考试收入放进了部门小金库,成为考试热中最大的受益者。 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考试和资格证书层出不穷,归根结底源于对考试的规范、监管不够,对资格证书的设置没有加以严格管制。考试的泛滥,不仅助长了权力寻租之风,也无端浪费了公众精力和时间,并由于滥设门槛而抑制社会效率的提高,危害极大。有关部门应对这种现象予以重视,尽快采取措施规范、管理考试行为,坚决取消不合法、不必要的考试。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