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我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不高,资源、能源浪费大,技术进步和工业化进程缓慢,国际竞争力不强,现代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政府监管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一方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较高的水平,为建筑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WTO过渡期结束,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我国建筑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实现新发展。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在设计中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确保新建工厂和技术改造后的企业都能实现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筑业要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一五”期间,建筑业要在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上实现新突破。我国既有建筑中95%达不到节能标准,新建建筑中达到节能标准的不足20%,建筑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的30%,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形势严峻、潜力巨大。建设部制定了《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提出“四节”工作重点。在节能方面,新建建筑必须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抓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重点抓好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研究和推进城镇供热体制和供热方式改革,推广应用新型和可再生能源,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功能,努力降低能源消耗总量。在节地方面,要统筹城乡空间布局,合理提高城市工业用地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进一步减少粘土砖生产对耕地的占用和破坏。在节水方面,要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强化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抓好中水回用、雨水回灌等水资源再生利用和污水处理设施的配套建设。在节材方面,要积极采用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能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品质,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开展建筑垃圾与部品回收的研究和应用。要以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技术进步为基础,着力抓好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
建筑业在“十一五”期间,还要在科学指导农民建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上实现新突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和体现地方特色基础上,优化乡村居民点布局,强化农村道路、供排水、垃圾处理等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房屋结构安全和改善使用功能上来,把全国每年6亿多平方米的农房和广大的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十一五”期间,要实现建筑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体制机制创新。
一要深化企业改革,发展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继续深化建筑业企业改革,调整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建筑业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优势,加快经营结构调整,或者拓宽服务领域做强做大,或者突出主业做精做专形成特色,逐步形成由总承包、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等企业组成的承包商体系;形成由勘察、设计、监理等企业组成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形成大、中、小企业,综合型与专业型企业并存、协调发展的产业结构,满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多样化的需求。健全重点国家和地区的营销网络,努力开拓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形成一批资金雄厚、人才密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建筑业企业。
二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建筑业技术水平。建筑业技术进步要以标准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以科学组织管理为手段,以建设项目为载体,不断提高建筑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建立以建筑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投入,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带头人。要跟踪国际工程技术发展步伐,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要大力发展建筑标准件,加大建筑部品部件工业化生产比重,提高施工机械化作业水平。要加强农民工教育和培训,培养高技能的新型建筑工人,促进建筑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三要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不断提高投资效益。改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的关键是建立权责明确、制约有效、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工程建设方式。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但是无论哪种建设方式,都应当通过招标引入竞争机制,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继续推进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与工程建设规律和国际惯例接轨。
四要改进政府监管方式,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快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筑业改革、开放、发展的体制保障。要按照WTO的规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根据行政许可法和建筑市场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改进并规范招投标规则。建立全国联网的工程建设信用体系,实施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自律、政府监管、专家咨询和社会保险相结合的勘察设计质量安全保障机制。重点加强政府投资工程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依法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建筑工人作业安全,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发展,以及反映会员诉求,维护会员利益等方面的作用。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