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第一高楼——位于上海浦东的环球金融中心,正在一天天长高。日本开发商从拿地到真正加紧开发,竟然让人们苦等了10年之久。而假定环球金融中心由中国开发商建,我想,恐怕它早就可以屹立在浦东了。 为什么呢?
早在1994年,日本人就拿下这片土地的开发权,并于第二年成立了日商独资企业——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有限公司负责运作该项目。此项目公司由日本森海外株式会社联合33家银行等财团共同出资,最终控股股东为日本最大的房地产企业之一森大厦株式会社。森大厦株式会社为东京中央商务区的最主要开发商,在全世界拥有和租赁约100栋写字楼。
日本人先把圈到的地围起来,整整5年都没怎么开工。到2000年,在当地政府的催促下,日本人表示要修改原来的设计方案;又拖了几年的时间,工程还是没什么大进展。上海有关部门很生气,并通告日方,如此下去后果会很严重,下达了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最后通牒。日本人方才真正重视起来,于去年加快了工程的进度。
很多人对日本公司故意拖延环球金融中心工期的行为大惑不解。在过去的10年里,该地段地价飞涨,写字楼的租金和房价不断飚升。一向以做生意精明著称的日本人为什么犯傻,在交了数亿土地出让金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发大财的机会溜走呢?
日本人的解释是没有钱,借口是发生了金融危机。这个理由很难让人信服。即便发生了金融危机,若真的存在我们表面看到的那样的商机,而且有那么多实力雄厚的财团加盟和支持,盖这么一座既风光无限又有利可图的楼,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困难。
问题是,内地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并没有遮住日本商人的眼睛。拿下这块地之后不久,他们就没有那么信心爆棚了。环球金融中心成了日本开发商眼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该地段的商业地产价格虽然高企,但明显供过于求,销售困难,空置率高。而摩天大楼不但有高昂的建筑成本,日常维持费用也是高得惊人。也就是说,在环球金融中心建成后,若销售不理想,不但不能收回投资,还将面临巨额的经营亏损。预计中的观光收入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即使能和隔壁邻居金茂大厦一决雌雄,但与东方明珠相比,客源上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也许我们不必像精明的日本商人那样,通过敲附近商业写字楼和酒店的门,以充分了解其销售情况。我们只需站在黄浦江对面的外滩看看就明白了大概。白天,浦东一栋栋的摩天楼让你目不暇接,还有一些高楼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好一派繁荣景象;而当华灯初照之后,很多高楼便是漆黑一片,没有一丝光芒。近日,笔者怀着十分好奇的心情,去查看一些摩天大楼的入住情况,结果令人大吃一惊:一些豪华公寓大门紧闭,根本没有人入住的痕迹;而外墙已经有点斑驳,显然已建成多年。
我不知道这些开发商是怎样将这些空置房做入报表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宣传其销售业绩的,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没有强大的银行资本买单,开发商肯定难以支撑。天价楼盘汤臣一品已经开盘快一年了,据媒体报道,该楼盘一套房子也没有卖出。
不管供求关系和实际销售情况如何,也不主要考虑成本因素,高价厚利是中国房地产开发商通用的营销策略,卖剩的房子库存或抵押给银行再开发新楼盘。
在内地房地产市场上,价格规律为何被如此严重扭曲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房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关系密切,通常都受到其特别关照。2、官商勾结时有发生,从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到建设规划,再到施工和验收,房产暴利下的腐败无处不在。3、银企勾结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4、缺乏必要的监管。在过去的10年里,房地产市场如此畸形发展还应归结于监管缺位。
事实上,中央政府已经注意到,房地产投资增长过度和房价不断攀升是我国GDP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之一,其泡沫已危及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健康发展。最严重的后果是恶化了投资环境,使工业生产的成本大幅提高、竞争力下降,相对减少了其他产业的投资,影响了产业均衡发展。房价上涨增幅超出居民收入的增长,也遏制了居民的其他消费支出,加速了通货膨胀预期。大量的房地产不良贷款对金融秩序的稳定已构成危险。另外,一个地区的房地产价格水平必须与当地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否则对该地区的经济的破坏性是致命的。
因而,如果我们一味地把房价和香港、东京或纽约相比的话,后果一定是灾难性的。日本的教训是深刻的:在上个世纪80年代该国经济强盛期,以东京等地房地产价格飞涨为标志的经济泡沫,虽然使地产商相继成为世界首富,但结果导致日本经济整体竞争力下降,最终引发了近20年的经济衰退。
在建完北京最高楼京广中心之后,日本人很勉强地在上海建世界第一高楼,看来是有道理的。作为商人,利益是最重要的,即便不考虑赚钱,赔钱也要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相比之下,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要幸运得多,他们盖楼几乎不用自己出钱,只要找到银行,就能把风险转嫁出去,牟取暴利。
(责任编辑:悲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