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以来,上证指数徘徊于1530点至1760点的箱体内,市场上最活跃的要数打新股和炒新股。越来越多的资金奔着新股申购而来,机构投资者也确实获得了丰厚回报。
以保险资金为例,平安人寿、泰康、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和新华人寿等5家保险公司成为大秦铁路A股战略投资者,每家公司承诺认购金额均为3.4615亿元,共计17.3亿元,占整个战略配售股份的38.5%。 此外,中国人寿、平安保险、泰康人寿、华泰财险、人保财险、太平人寿和中国再保险等7家保险机构参加了大秦铁路的网下配售,最终获配金额达8.98亿元。按照4.135%的配售比例测算,上述保险机构参与配售的资金总量达217.2亿元。
尝到新股申购甜头的还有基金、信托资金、银行理财(相关:证券 财经)计划等机构资金。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宝康债券基金今年第二季度回报率为4.23%,远超其业绩比较基准,居同类基金前列。取得如此业绩,主要是宝康债券基金积极参与打新股。中信银行在推出人民币理财双季计划1号、2号产品后,又于近日推出该系列的第3号产品。“双季1号”销售一周超过20亿,限量15亿的“双季2号”在发行当日即完成募集。
在各路资金纷纷涌向一级市场后,新股申购中签率屡创新低。德美化工中签率仅为0.0486%,创下新股网上发行中签率新低。事实上,新股申购已沦为机构投资者的盛宴,个人投资者只是“陪太子读书”。对那些仅有几万元、十几万元的个人投资者来说,不足0.1%的申购中签率又有何意义?
反观机构投资者,真可谓赚得“盆满钵满”。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可以先后参加网下申购和网上申购,并具有资金规模优势。据粗算,机构连续申购新股的年回报率很可能超过20%。正是受此刺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机构A股新增开户数达4912户,创近6年来新增单月开户数新高。
与打新股同时上演的是炒新股,中工国际破天荒地从6.70元发行价一度暴涨到50元,德美化工和德润电子首日上市的收益率分别高达87.1%和138.56%,就连超级大盘股中国银行上市首日也有30%的新股申购利润。打新股与炒新股结合,造就了机构投资者的丰厚利润,也给二级市场带来不良后果。到本周一,中国银行由上市首日收盘价3.79元跌至3.36元。同期,大同煤业、同洲电子、德美化工等分别由11.04元、39.19元、10.97元跌至8.45元、30.29元、9.87元。新股板块已成为股市下跌“重灾区”,表明机构赚取的新股申购暴利,开始由二级市场普通投资者“买单”。
市场人士指出,新股在上市首日遭遇哄抬,既是炒新股游资的推波助澜,也是打新股主力的顺水推舟。打新股资金用推高股价的方式吸引游资,然后在股价拉高的过程中迅速出货,增加打新股的一二级市场利差空间,提高资金利用率。更多的打新股资金以更高的频率在一二级市场来回进出,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有投资者提出,“新股恶炒不除,市场走熊难改”。就国内股市而言,也素有熊市炒新股之说。在目前的牛市背景下炒新股,实际很容易误导管理层的决策。既然有如此多的资金追捧新股上市与新股申购,又为何不能多发些新股呢?其实,股改之后的新股发行,仍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企业的直接融资提供服务。一边是民航总局公布上半年民航全行业亏损6.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利增亏18亿元;另一边,国际航空刊登招股意向书,准备接受“炒新”资金的欢迎。专家提醒警惕新股发行“大跃进”,机构操盘手感叹“发审委的敬业让人害怕啊”,但管理层只是视而不见。
新股的高开低走极大打击了市场人气,也拖动股指形成下降趋势。仅中国银行从4元左右跌至3.36元,就够让大盘受的了。一旦人气伤害难以挽回,打新与炒新过渡到落脚点,市场将进一步恶化,从而市场原先预期扩容带来优质资产并推动股指上行将成为幻影。 (责任编辑:刘雪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