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金义欠钱不还,被媒体曝光,上了“老赖”排行榜。对于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来说,身陷“欠债门”,是一件颇具新闻性的事件,而这件事落在陈金义身上,尤其具有轰动效应(《第一财经》前日报道)。
轰动效应来自强烈的反差。 早些年陈金义曾是一位以敢为人先而被广为宣传的企业家,那时的陈金义风光无限,据说身家过亿上了中国福布斯富豪排行榜,如今居然因区区数十万的债务而陷入“欠债门”,可谓“朝登天子堂,暮为田舍郎”,令人唏嘘。这些年,陈金义一直在从事一个几乎是“大逆不道”的项目,这一项目往往被人称之为“水变油”,而“水变油”在中国几乎成了“伪科学”、“骗子”的代名词,既然是人人都知道的“伪科学”,陈金义偏偏还要不依不饶地去碰一碰,可谓是对公众智商的藐视,如今终于还是“出事”了,这种结局非常符合人们惯有的幸灾乐祸的心态。
陈金义欠债不还是事实。对于一个企业家来说,诚信是基本的道义要求,一旦丧失了公众和商业伙伴的信任,重新获得大家的支持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陈金义将为此付出代价,而公众对此进行任何道义上的指责也都不为过。
然而,我仍然要呼吁一下,我们应该给陈金义多一点的时间和空间。
首先,我想略微矫正一下对陈金义目前所从事的项目的习惯性称呼,人们习惯于将其称为“水变油”,这一称呼固然是习惯用法,但却带上了强烈的负面价值判断色彩,这对陈金义是不太公平的,事实上将他的项目称为“油变油”或许更合适一些。目前日常使用的燃料油是从自然界提取的不可再生油,陈金义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通过某种工艺在不可再生油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可再生植物油,这与当年行骗全国的所谓“水变油”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然而,即便是“油变油”,在人们的既有观念看来仍然显得不可思议。不错,如果“油变油”成功,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将会做出多大贡献!这么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一个农民企业家能成功吗?而且如果技术上可行的话,为什么巨无霸级的中国石油企业没有去尝试呢?
对于技术上的可行性,我们应该交给技术权威机构尤其应该交给市场去检验。无论“油变油”看起来是多么离经叛道,然而只要得到市场得到用户的认可,则技术上就是可行的。据媒体报道,目前杭州数家企业已经在使用陈金义的产品,具体可用性如何,人们不妨以更包容的心态拭目以待。
至于中国的巨型石油企业为什么没有投入这一项目的研发,理由其实非常简单。能源越是短缺,油价就将上涨得更加厉害,石油企业也就将获利更多,因此根本不会有激励来开发替代产品。而事实上,民间在从事类似项目的企业却非常之多。
以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这一解释框架而广为人知的当代思想家熊彼特曾分析过,所谓企业家,所从事的就是前无古人的创新性行为,他们的创意往往看起来是如此背离常识,但他们能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将自己的创意不断地推销给社会公众和商业伙伴,来改变人们的观念获得支持。一旦他们的创意获得了商业成功,则企业家即是对社会做出了实质性的贡献。熊彼特认为,创新带来的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没有创新的商业行为带来的只是“数目字”的改变。因此,熊彼特强调,企业家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在陈金义石破天惊地致力于“油变油”的努力中,蕴含的是一种可贵的创新精神。
在我们猛烈抨击并持续监督陈金义的商业信誉的同时,让我们对陈金义的事业多一点点理解,无论他的工作看起来是多么荒诞不经,但这毕竟是他的选择自由,他的选择只不过是出离了人们的习惯性思维,而事实上并无害于他人,个中的后果,由陈金义自己去承担吧。我们或许并不期许陈金义能够为“能源事业”做出多么重要的贡献,但我们应该有包容创新并鼓励创新的社会共识。
(作者系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