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控制二氧化硫排放量的迫切性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造成的酸雨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酸雨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污染区域逐年扩大,目前我国的酸雨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成为世界上降水酸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酸雨是指因空气污染而造成的酸性降水,通常认为大气降水与二氧化碳气体平衡时的酸度PH5.6为降水天然酸度,并将其作为判断是否酸化的标准,当降水的PH低于5.6时,降水即称为酸雨。
酸雨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被称为来自空中的“杀手”,它不但使森林枯死,影响农作物和淡水水生物的减产和死亡,而且还会腐蚀建筑物及一切暴露于空气中的设施及历史文物古迹等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危及城市的生态平衡。在我国仅四川、广西等省就有10万多公顷森林由于酸雨而正在衰亡,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经济损失每年在1000亿元以上。
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全球每年排放进大气的SO2约1亿吨,NO2月5000万吨。
我国能源结构决定了,煤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2005年煤炭产量达到21.9亿吨,位居世界第一,电力发电装机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均居世界第二位。在我国煤炭消费的85%用于燃烧。造成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是以燃煤为主能源消耗过程中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污染物,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首位,已连续多年超过2000万吨,其中火电厂排放二氧化硫接近总量的50%。因此,要治理酸雨污染,首先要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二、脱硫市场——一块不算小的蛋糕
经环保总局测算,在“十一五”期间,全社会环保投资预计达到13750亿元,约占同期GDP的1.6%。
而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假定同期中国GDP达到939850亿元,则环保投资约占同期GDP的1.46%。不考虑价格变动因素,比“十五”期间增加近6500亿元。
这就意味着,国家环保总局测算的“十一五”环保投资总额一旦获得明年出台的“十一五”规划认可,国家“十一五”环保投资将比“十五”期间翻一番。
“十一五”规划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电厂二氧化硫污染问题,新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老电厂分阶段建设脱硫设施。据有关预测,到2006年底,全国将建成烟气脱硫设施的火电机组将达到6000万千瓦,年脱硫能力达到260万吨。发改委环资[2005]757号文件《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预计在未来10年内,约有3亿千瓦装机的烟气脱硫装置投运和建设。亦即,自2007年——2010年将有2.4亿千瓦的脱硫设施需求,年均建设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这个数字是以往建成设施的总和。按照目前,脱硫项目建设成本210元/千瓦时计,市场规模将达到500亿元,即便剔除土建亦有400亿之巨。
如果考虑到违规在建火电项目市场规模可能会更大,根据发改委数据2005年7月底在建火电项目为1.2亿千瓦,同期,还有1.3亿违规电厂在建,如果这些电厂最终投入运营,无疑将进一步增大脱硫设施需求,市场规模可能达到600亿元(不含土建)。
我们看到,中小型锅炉和工业窑炉以及民用的SO2排量占到总排量的50%左右。
我国目前有53万台中小型锅炉,其中80—85%为燃煤,每年新增中小锅炉3—4万台,燃煤锅炉约占75%,这些锅炉每年的SO2排量占总排量的20%以上,是电站燃煤以外的主要污染源,目前基本处于无控制排放,属于今后见排的治理重点,也是我国所特有的环保问题,国际上可借鉴的技术和经验少,对于脱硫环保生产企业来讲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中小型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环境污染问题纳入管理正轨,则将极大刺激脱硫设施市场需求。
三、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尚需竞争环境的改善
在如此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多数环保脱硫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提高了,但利润水平却一直踏步不前,盈利能力甚至出现了下滑。
由此暴露出目前我国脱硫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关键设备仍需进口。目前我国脱硫技术的国外依赖性比较高并且有多家国内公司引进一家国外技术的现象,我国近100家大小脱硫公司中大机组基本上采用国外的脱硫技术,已建成的脱硫装置中有近60%的设备从国外进口,国内公司只负责土建和安装,一般情况下使用进口设备的成本比使用国产设备的成本平均高出30%左右。而对作为需求方的电厂而言,对脱硫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也非常高,一旦脱硫设备运转不正常,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会影响整个电厂运转,乃至社会经济发展,因此不得不引进国外脱硫技术及进口设备。对国外技术和设备的过度依赖无疑大大降低了国内脱硫建设企业的进货议价能力,产品的同质性亦加剧了行业内的价格竞争。
市场无序竞争现象严重。供方市场存在对脱硫技术的盲目引进,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招标中无序低价竞争的问题。目前在国内的100家大小脱硫公司中能够完成5千万火电机组脱硫工程的公司超过了30%,核心技术和设备的缺失使得行业进入门槛大大降低,竞争日趋激烈,激进的价格战策略极大的削弱了从业公司的利润率,使其很难保持竞争优势。需方市场存在工艺选择的盲目性,单纯以低价选择中标单位更是助长了行业内的无序竞争。
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大幅涨价,使产品的生产成本随之大幅上涨也是造成从业公司利润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为促进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健康发展,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加快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建立健全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市场监管体系,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
同时明确:继续支持一批烟气脱硫关键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示范项目,尽快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烟气脱硫工艺技术,提高烟气脱硫工艺技术与设备本地化率和装备水平。继续支持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脱硫技术。对拥有发展潜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已完成50MW及以上机组试验工程的脱硫技术,国家将加以重点扶持,组织落实更大容量机组的示范工程或试验工程建设,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进脱硫专用设备本地化。对由于技术或加工制造能力原因致使目前尚不能本地化的脱硫专用设备,应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协调、加快技术引进,扶持科研设计单位、设备制造商或脱硫工程公司联合开发,并在资金和项目上予以支持。对于目前国内可生产的脱硫专用设备,应积极推进制定相关制造标准,加强质量监督和性能检测,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不定期公布合格设备制造商名单。
《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推出,为改善脱硫行业的市场环境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从历史的角度看,要完全实现《意见》所提出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国从上世纪6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研究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至今很少有企业完全具备20万千瓦以上机组烟气脱硫的设计和设备成套能力,而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造成了部分企业对国外技术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和行为依赖。
原材料的价格回落,对短期内从业公司利润率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内竞争行为的逐步规范,大市场小企业的格局有望改善,脱硫从业企业的经营将在“十一五”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建议重点关注拥有技术及人才储备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相关上市公司以烟气脱硫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为凯迪电力、菲达环保、龙净环保;兼营烟气脱硫业务的九龙电力、浙大网新、国电电力、清华同方、山大华特等。从市场占有率及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角度看,凯迪电力是名副其实的脱硫行业龙头。
重点关注上市公司:凯迪电力
公司是目前脱硫产品市场占有率最大,尽管利润率近年来出现了持续下降,市场占有率仍保持在30%左右不失为脱硫行业的龙头老大。截至2006年5月,公司所有在建脱硫工程共33项,合同总金额约63亿元,项目储备可以有力保证公司未来几年的可持续发展,公司最新公布股改方案为:10送1.99股,考虑到大股东凯迪控股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仅为13.4%,这个方案基本合理。由股改追送股份的触发条件,可以预计公司管理层对2006年度和2007年度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10%的目标还是充满信心的。投资建议:增持。
其他相关上市公司
龙源环保市场占有率仅次于凯迪电力。日前,国电电力董事会已通过将龙源环保并入国电集团,从而整合集团内所有科技资产而设立的科技公司的议案,整合后国电电力将持有该科技公司49%的股权,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菲达环保公司居电除尘器市场的龙头地位,与凯迪电力分庭抗礼。此外,公司出资3000多万元从瑞典引进ABB公司荷电干法烟气脱硫(NID)法,公司在烟气处理领域多年,具有相当经验,因此在该领域综合竞争力较强,目前公司主要还是以电除尘为主。
龙净环保位居电除尘器行业前十强,在电除尘方面有丰富经验。公司利用募股资金1.624亿元投资烟气脱硫产业,公司原来主营业务为电除尘,脱硫起步较慢,但公司订单量在快速地增加。
山大华特公司涉足脱硫行业较晚。2004年10月21日,其控股公司山东山大华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与国电菏泽发电有限公司签订了烟气脱硫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价格为1.76亿元,其目前订单并不多。
浙大网新近年来依托浙江大学能源与机电学院强大的科研实力,强势进军电力设备环保制造业,公司通过与国际知名的意大利IDRECQ、德国WULFF等公司的密切合作,掌握了成熟的干法与湿法脱硫技术,并利用自身长期以来在电力行业积累的丰富客户资源,有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清华同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式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该技术适用于300MW以下的机组。公司还开发了液柱喷射烟气脱硫除尘集成技术,目前应用于沈阳化肥总厂的烟气脱硫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