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28日两天,台湾经济永续发展会议(以下称经续会)落幕,放宽企业投资大陆上限与人民币清算机制等敏感议题,本来已经被删除,由于台“行政院”的强力推动,又在最后文件中列为“其他意见”,显示苏贞昌两岸经贸的路线开始越走越自信。 本文就陈水扁2000年上台后,民进党政府的两岸经贸政策演变作简单的回顾分析。
积极开放、有效管理
2001年8月,民进党召开“经续会”,将两岸经贸政策目标由李登辉时代消极的“戒急用忍”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11月,台“行政院”通过“落实大陆投资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执行计划”,重要具体措施有:“经济部”建立大陆投资新审查机制、准许未经核准登陆投资台商可以补办登记,“财政部”放宽上市上柜公司大陆投资累计金额上限及海外筹资用以转投资大陆之发行限额、开放直接投资、准许国际金融业务分行(OBU)得与大陆地区金融机构进行直接金融业务往来,“中央银行”建立两岸资金回流机制等,为当时低迷不振的台湾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
2002年,在大陆与台湾先后加入W TO的背景下,民进党当局又先后增加准许自大陆进口之物品项目、准许大陆资金投入岛内不动产、开放台湾保险业赴大陆设立分公司或子公司,并将陆资入台投资列为重要政策方向。在大陆人民来台观光和两岸直航的议题上,尽管当时民间开放的呼声已经很大,但民进党当局还是有所保留。
积极管理、有效开放
陈水扁在今年初元旦文告中宣称,两岸经贸政策将实行“积极管理、有效开放”的紧缩政策,令台湾舆论界一片哗然,普遍认为这是开两岸经贸的倒车,企图使两岸关系的冲突与矛盾作为陈水扁自己的政治筹码。不过由于上半年陈水扁家族丑闻不断,声望下滑,新上任的“行政院长”苏贞昌低调进行较务实的“苏修路线”,包括开放半导体封装测试和小面板赴大陆投资、“小三通”扩大、两岸达成包括货运包机在内等四项专案包机方案(首班货运包机已在7月21日飞往上海)等具体开放措施。
据台“经济部”投审会近日公布的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核准对大陆投资金额仍创了新高,累计上半年岛内厂商对大陆投资金额高达35.5亿美元,同比增长35.21%。估计今年全年核准赴大陆投资金额,很可能打破2004年69.4亿美元的最高纪录,并没有受到“积极管理”政策的显著影响。在7月民进党全代会后,“务实开放”、“自信开放”的新思维则成为宣传焦点。
经续会后的两岸经贸
上周落幕的“经续会”,两岸组分组会议中关于松绑企业赴大陆投资40%上限、开放两岸货客包机等关键议题,在台联和独派人士阻挠下被删除。但是,在“行政院副院长”蔡英文的力主下,财政金融组将这两项意见列为“其他意见”。虽然“其他意见”比不上“共同意见”那样名正言顺,仍是白纸黑字的施政参考,也给了企业界一些交代。
总的来说,经续会后,民进党当局的两岸经贸政策继续处在小步移动、大步难迈的状态中,两岸关系迅速改善、突破性发展的新局面,在当前民进党执政期间,还是不大可能见到的。但从客观实际来看,两岸经贸政策已经越来越不操之在民进党手中,大陆促进两岸关系的政策、台湾维护两岸关系的民意以及一直为两岸关系发展而努力的泛蓝阵营,构成了巨大的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发展的力量,这些都可以让我们对两岸经贸未来的前景有乐观的看法。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