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王如晨发自上海
“跟上海、北京比,宁波发展半导体代工业有一定基础,但还明显缺乏火候。”本报曾报道过去年9月13日,宁波中宁微电子公司(下称“中宁”)依法清算财产、关门大吉之事,宁波科技园区一位人士前日对《第一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日报》说。 中宁的模糊轮廓
上述园区人士说,由于缺乏资金,中宁项目并没真正运作,一直只有个模糊轮廓。
中宁项目最早规划于2003年,台湾联电前副总李康智是主要筹备人。在此之前,他还参与了上海宏力半导体的创建。
公开资料显示,李康智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核工系,后在美获得材料工程博士后,并先后在快捷半导体、英特尔担任工程师,之后又在台湾德碁、联电累积了10多年半导体工厂管理经验,并从处长、协理一直干到副总。
这也是宏力在上海成立时,李康智被拉去做营运主管的原因。不过,宏力不久就遭遇团队变动,李康智最终出走,开始寻求新项目。当时宁波正试图借助半导体项目升级产业结构,而台湾一家著名半导体代工企业也欲出手8英寸生产线,于是在2003年9月24日,中宁项目诞生并签约落户宁波科技园区。
该项目规划占地面积650亩,总投资起初声称6亿美元,后来2004年2月规划设计方案评审通过时,又说是9.1738亿美元。该项目一期工程原计划2004年3月正式开工,2005年正式投产,月产40000片。
中宁起初似乎很有眉目。2004年2月,公司筹建处邀请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投资管理部、科丰热力公司评估了供热问题,华合公司还为其规划设计了高、低压电力系统项目2004年4月,中宁还透露,将招聘新员工1000多人。
2004年6月,在一次只对创投业开放的会议中,李康智正式宣布向海外募集资金,美国多家顶级创投企业、台湾前几大创投公司均在场,但之后并无任何合作消息。
上述接触过李康智的人士表示,中宁融资显然不顺,李康智本人一直未曾对外谈及进展。
该人士说,融资不顺应该与产业环境的变化有关,2004年,半导体产业非常景气,但是业界已断言2005年将遭遇产业低潮。参与中宁电子洁净厂房高、低压供配电系统设计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中宁筹备组当时在设计费用上,非常抠门,后来干脆中止了合作。
就这样,中宁项目只是有了开始,并未进行实质运作,直到2005年9月13日,它悄然消失。
到现在,李康智已是台湾鸿准先进光罩公司的总经理。记者前日联系了他的秘书,她透露说,李康智这两天在新加坡。地方政府在冲动?
“中宁这个项目,政府损失了不少钱,可不止几十万、几百万。”上述高新园区人士说。他表示,主要是前期筹备员工的薪水以及筹备期间的各项费用。政府在厂房建设上并无损失,因为中宁“根本就没建厂”。
宁波市政府显然非常重视中宁。2003年,常务副市长邵占维与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永康还专门到澳门与李康智进行商谈;2004年3月22日,市政府专门成立了“中宁微电子8英寸芯片生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邵占维任组长,王永康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就设在园区;而在2004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主要任务分解的通知”中,中宁还被列为重点细化项目:当年4月要破土动工,年底要完成大部分土建工程以及部分设备采购。
“谁也难以保证项目最后一定成功,但是,这都是政府必须做的工作。”上述园区人士说。
不过,各地政府对于同类项目的认知并不统一。记者获悉,搁浅天津的森邦项目,前不久宣布落户烟台;而先后在天津、北京遭遇尴尬的阜康国际半导体项目,近日也在成都举行了奠基仪式。
“中芯国际北京12英寸厂已获成功,8英寸项目对北京的吸引力明显不如以前,政府方面在前期配套资金上不再大方。”一位半导体研究人士表示,一般来说,政府配套资金约为总投资的15%,也许成都、烟台等地方政府给的支持比较大。他认为,地方政府在半导体项目招商引资有些盲目,看上去是在“造”政绩。
不过,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对外交流部主任李珂说,从2000年起,地方政府方面就一直在推动半导体产业项目,已经积累了很多操作经验,只是有时出于招商引资需要,政府方面也不得不去做些宣传,而项目失败后确实也给了外界一种心理落差。政府并不是商业活动的参与者,不能以合资方的方式要求政府。
SEMI协会资深市场分析师倪兆明认为,从2003年开始,一些半导体项目的停产确实与宏观调控有关,大陆并不缺少半导体项目,政府对项目评审要求更加严格,银行贷款更加谨慎,很多不成功的项目都是过度依赖地方政府和地方银行的贷款。 (责任编辑:毕博) |